竹园梦忆
梦里总有一片竹园,是那样真实的存在着,醒了却不知所去。但我知道她是真实的,只是随着岁月的变迁,随着家乡的经济快速发展被“大浪淘沙”了。她陪我度过了清贫而快乐的童年时光。
梦中的那片竹园,现在想来并不大,竹园东西两侧是小溪,北边是小河,园子如一个半岛,春夏秋冬,总有她醉人的美处,想必传说中的桃花岛也不过如此吧?竹园宛如一个家支撑着我们那个年代孩子的近乎灰色的童年,让我们也有梦想,也有甜蜜。开心时她让我更心,不开心时她让我能从园子里寻找到无尽的快乐。相对于并不宽敞的小屋,更多的时光,我喜欢呆在竹园里。
春天里,特别是早晨,些许阳光,轻轻薄雾,互相映透,掩映竹林里斑驳的影像,再蹲在地上,看着那一个个稚嫩的竹笋,竞相冒着尖儿比高,也就跟着它们欢唱。此时大人们关于园中有蛇出没的忠告也就忘了一干二净,现在想来是大人吓唬吧,那个季节,蛇是不是还懒得没怎么出洞。
夏天里,竹园更是天然的避暑圣地,我们常常在园中找个空地,扫掉地面的竹叶,帮大人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剥一些玉米棒,或搓着草绳,半玩半工的享受着“蝉噪园愈静,鸟鸣岛更幽”(篡改古词)的意境。大人们放工回来,汗流浃背,置身竹园中喝一碗早晨用当地土茶树叶、竹叶芯预先自制的凉茶,俨然是对辛苦劳动归来的一种美美的犒赏。中午吃饭也就在园中享一份天然的凉爽,没有电扇空调也无须这些,顶多用把芭蕉扇助推一份凉风。
秋天里,当大地开始收获的时候,竹园也开始转换她的季节的颜色,她的色彩也少了那份翠翠的绿,部分叶子有些枯黄,也有成片的掉落,远望是秋的主色,带点浪漫的色彩,近处还是让人有点不忍,别处秋收,此处秋凉。别处喧嚣,此处宁静。其实想想也不无遗憾,竹子原本就是充满奉献精神的,竹笋的清香味美,竹园的避暑纳凉,竹子被层层剥劈制成的凉席,竹篮,箩筐,哪些不是全身心的无私献身。竹园秋之美,美在奉献,美在品德。这就是“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境界吧?
冬天里,作为“松竹梅岁寒三友”之一的竹,让人更敬佩。竹园虽然经过四季的考验,依然没能摧毁她的坚强,当大自然绿色被严寒扫尽,竹园依然有她的顽强的绿。根根看似柔弱的竹,互相搀扶织成的力量,四季中一直抵御着狂风暴雨,冰雪严霜。狂风能将大树连根拔起,却奈何不了弱竹抱成的团,冬天里,小如麻雀的鸟儿,无处度过严寒,竹园就成了它们天然的温床。
竹园再坚强也赶不上机械的无坚不摧,家乡的竹园不知何时被荡平,连同消逝的还有那小溪、小河,那天真的时光。唯有记忆和梦境,抹不去,根深蒂固。心存美好!无论如何变迁。这样的记忆和梦境,总会让我们在物质化和高压快节奏的现实中,找到一些平衡点,让心安静而不浮躁。内心有点纯净所在,我们总能找到快乐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