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李渔同款伪印小识
如皋李渔同款伪印小识
彭伟
李渔(1611—1680)是生于如皋的文艺巨擘,戏剧、小说、音乐、美食等,无不涉猎。他于金石也有兴趣,编印过《芥子园图章会纂》。如皋又是清初东皋印派的发源地。若能发现李渔的篆刻作品,自然令人惊喜。
2015年西泠春拍,惊现一方“李渔刻寿山石云纹薄意闲章”(下文简称A印),印文为“冰心一片在玉壶”,边款为“丁酉三月,仿虞世南印,湖上笠翁”。估价2万至3万。丁酉年即1657年,李渔时年46岁。“湖上笠翁”真是鼎鼎大名的李渔吗?这方印作为李渔篆刻的珍品,随后选入《东皋印学》首页插图中,引起学人、藏家的关注。
有趣的是,作为研究如皋印史的第一部专著,《东皋印学》于2018年面世后,如皋居然接二连三出现同款李渔刻印。2020年4月,孔网卖家出售一方源自如皋石庄的寿山石李渔刻印(下文简称B印),定价3万5千余元,可见网页地址: book.kongfz.com/34379/1864978284/。曾有误传,李渔生于石庄。不过李家的确在石庄经营药店。因此,此印来自石庄,似乎出处很有道理。相比AB两印,边款文字一样,只是B印边款刻于两个印面上。2021年9月,我于如皋靖海门古玩市场又见到一方李渔篆刻的铜印(下文简称C印),边款印文与A印一模一样。三方印文布局如出一辙,均为43排布,不仅如此,用字一模一样,像“冰”均刻为上下两个“人”字。边款用字中“酉”均采用其同样的异体字“丣”。太多巧合,只能说明这是仿造的结果。
从出现时间看,BC两印很有可能摹自A印。从印风到边款,ABC三印都是伪印。虞世南(558—638),初唐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既然是“仿虞世南印”,说明虞世南应该刻有一方“一片冰心在玉壶”印。由此引出如下几处疑点:
“一片冰心在玉壶”印,属于文人闲章。古诗入印,滥觞于明末,流行于清代,印学史上未见唐人刻唐诗的记载。ABC三印明显是明清流派的印风,与唐人刻印毫无干系。
印文出自王昌龄的名作《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生于698年,他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在虞世南逝后整整60年,即一个甲子,才来到人世。因此,虞世南不可能读过《芙蓉楼送辛渐》,怎么会刻出一方“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印章呢?
有人提出会不会明末还有一位同名的“虞世南”刻过这方印,李渔有缘摹刻此印呢?笔者以为不大可能。首先,未见相关记载。其次,李渔才华横溢,博览群书。他不会不知道唐代有位闻名海内的书法家虞世南,如果自己所仿虞世南为明末人士,他应该在“虞世南”前面加上籍贯或字号,以示区别。否则明显误导后人,李渔不至于此。
A印是伪印,BC两印真伪可想而知。在我准备撰写此文的同时,又有一位如皋的古董商人,约我去他店里看看,说他收到一方李渔篆刻的铜印,边款印文与ABC三印一样。这方铜印可能是C印,抑或D印。仿印造假的人,就像差生抄作业,别人答案中错误的部分,他也照抄不误。日后也许还会出现同款印文的E印、F印……应都是李渔的伪作。学人、藏家还须冷静,莫把赝品当珍品,令人啼笑皆非。
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