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奶 奶

季健3年前 (2022-03-30)散文随笔4148

——谨以此篇纪念我们敬爱的奶奶

喻忠祥

今天是我们敬爱的奶奶~黄布兰的忌日,奶奶若在世的话,今年115岁了!虽然奶奶离开我们己经32年,但她老的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梦中、浮现在脑海中。奶奶她为人淳朴、善良、默默无闻、勤劳、任劳任怨的品质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终身。

奶奶她一生生育了八个孩子:四个男孩、四个女孩。她把八个孩子拉扯大,费尽了她的心血,何况爷爷在弟兄五个排行中他最大,他还要帮老爹分担弟兄们成家以及方方面面的担子。自我记事起,印象最深的是1976年我母亲去世后,那年我9岁、忠圣12岁、忠明只有6岁。奶奶本去安徽合肥伯父那儿去享清福、顺便照应伯父仨孩子的,由于母亲突然病故,父亲只好拍电报让奶奶回来照管刚失去母亲的我们弟兄仨。那时的奶奶70岁,头发青丝微白、腰微驼,但走起路来还是蛮快的。后来四叔成家了,有了智华、丽华,奶奶也帮着带她们。后来四婶带着俩孩子随军了,家里只剩下奶奶了。由于我家紧靠奶奶家,东家和西家,我们弟兄仨在校上学,父亲一人在田里劳作,奶奶帮父亲煮饭,就自然而然地奶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了。我们喜欢奶奶发酵的油饼,挺香的,吃得满嘴是油;喜欢奶奶做的面,不烂,很劲道。奶奶话不多,从不搬不团结的话!每当空闲时,我们坐在她周围,听她讲过去的趣事、诉说拉扯八个孩子成长的艰辛。不知不觉,我们长大了,忠圣到部队当兵去了,立志要学他的伯父、四叔成才,报效国家。我呢,费了不少周折去外面上高中了。忠明呢,在庞中上初中。我在高中苦读,二个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回来,奶奶必弄面条我吃,周日下午去校还拿二个馍头给我,她趁三奶奶家加工的几斤面。我记得那年高考没考取,躺在床上不吃饭。爸爸无计可施,叫奶奶来劝我吃饭,并对我说:“将来我走了,谁来劝你吃饭,难道考不取大学就没饭吃啊!”我听了以后,热泪盈眶,多么好的奶奶啊,多么朴素而真诚的话语啊!我坐起来,走下床,吃了满满一碗奶奶为我煮的面条。奶奶是1989年农历10月16日傍晚去世的,当时她一人坐在一张旧的藤条椅上,卖香的老奶奶走到奶奶的门口,看见奶奶声音微弱用手指着那只纸箱,让卖香的奶奶拿二只鸡蛋,因为奶奶请香,差卖香的奶奶二只鸡蛋的钱。只可奶奶到去世,她不差任何人一分钱。奶奶她老人家淳朴的品质,一直是我们后辈的楷模。奶奶去世己有32年了,你的四位儿子、大姑娘都离开了人世,去陪伴你了,你老在天堂肯定不孤单。你的孙子忠祥、孙媳爱华代表仨兄弟祭祀你和爷爷,祝你二老在天国~幸福永远!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14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读书的姿势最美丽

读书的姿势最美丽

读书的姿势最美丽——季健《阅读的力量》序汪  政在世界读书日前后,很高兴为季健兄的《阅读的力量》写几句话。 这是一本特殊的书,是一本为读书人画像的书。书中的读书人都生活在如皋市。我有幸在这座苏中小城工作生活了二...

《传承者》序

《传承者》序

《传承者》序丁  捷传承,从来都是一种曲高和寡的存在;传承者,背对潮流,特立独行,在固执而寂寞的行走中,苍老着青春,燃烧了韶华,却难得有人为之喝彩。只有岁月历练者,跋涉了桑田,阅尽了沧海,才能拨开世俗的厚尘,顿悟并发掘其中的奇巧与...

我的藏身之所

我的藏身之所

我的藏身之所黄赟几年前,那时候还在上大学。一位笔友在给我的一份信中说,初夏君,很喜欢你的文字,比起那些所谓的北大清华的才子才女你的文字更让我感动(好友的偏爱)。可惜你是一个不爱远行的人,不然的话许是早就写文出名了吧。我虽然自负,但是好友的话...

西藏纪行

西藏纪行

西藏纪行渔樵耕夫  谢 通 我们不仅需要红酒与香肠,我们还要诗与远方。因此我们去了还能算得上远方的西藏,从东海之滨来到西南边疆。我还边走边玩,信手涂鸦几首小诗用来装模作样,其实就是顽童一个,心血来潮扮...

芦苇花开

芦苇花开

芦苇花开戴林萍我本不想写它,因为我们农村到处都能见到它。大河小河边,沟沟塘塘边,甚至灌溉渠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每天我从二案到石庄,能走小路绝不走大路。因为我讨厌大路的喧嚣,喜欢小路上不经意闪现的美景。所以我是朝也看它,暮也看它,朝朝暮暮都看...

母亲

母亲

母  亲顾小宁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孩子对异性长辈的依恋往往高于同性长辈!”回首自己成长的岁月,我的外婆、母亲、姑姑们在我的成长印迹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尤其是母亲的影响最深!昨日在餐厅用餐时,餐厅音响里播放起了“……妈妈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