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用图书垫高人生——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时鹏寿
用图书垫高人生——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时鹏寿
时鹏寿,和他聊天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他绝对算得上一个“绝顶聪明”且幽默风趣有趣的人。他说:“读书、藏书、写书是我人生的重要内容,是图书垫高了我的人生。”
在时鹏寿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无书可读的时代。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社会上流行着“读书无用论”,在俗称“八个样板戏”加“两个半作家”的时代,即使想读书也不可能。幸运的是,他的父亲是个村官,家里多少有些《人民日报》《红旗》之类的报刊。正是在这样的阅读中,他养成了超拔同侪的语感。
八十年代初,时鹏寿成为“文革”后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在南师大读中文系的四年,图书馆成为他的福地,他一头扎进书海,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海量的图书,《战争与和平》《红与黑》《傲慢与偏见》等长篇小说和“二十四史”等让他如痴如醉。在大量的阅读、超群的记忆力以及一本本的读书笔记支撑下,时鹏寿没有意外地成为南师大百科知识竞赛暨智力竞赛的冠军。
工作之初,社会远不如当今的快节奏,也没有网络、手机之类的诱惑,大家还可以静下心来读书,根本不需要像今天这样把本来很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变成政府行为,让政府来倡导“全民阅读”。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各类图书,他都广泛地涉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丹纳的《艺术哲学》,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洪迈的《容斋随笔》,甚至《黄帝内经》等,是这些图书垫高了他的人生。他被择优成为中学一级教师,又破格成为中学高级教师,2011年又跻身于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行列。2009年成为我市“创业创新创优人才”十六人之一,而且是教育系统的唯一。
作为一个资深的读书人,藏书是自然而然的。他三层小楼的家里有间专门的书房,名“夜语轩”,书房里有整面墙的书柜,层层叠叠的尽是书。学校的工作室内,书橱、条桌上高高低低摆满了书,里三层外三层的。上万册的个人藏书是他的珍爱,每天看着它们,心里都很暖和。在市首届十大教师藏书家评比中,他没有悬念地入选。
教书的同时,他读书,藏书,渐渐地有了写书的念头。
2001年,借学校申报四星级高中之机,他精选文稿,纂集为36万字的《雪泥鸿爪》;2009年,为他主持的南通市重点资助课题结题,他把研究成果纂集为36万字的《踏雪有痕》,同时编纂了两本校本教材《阅读:人间最优雅的姿态》《作文:心灵最自由的遨游》;2013年7月,他的第一本专著《语文教师的五般武艺》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30多万字的著述成为很多学校的校本培训用书,还进入了学海文化传播集团的贵州图书捐赠书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大学的张薇教授高度评价该书:“融诗意与智慧,系学子与研教,写大气于课题,言技艺于文章;出新理念于全方位,几十载心血铸就了‘门道’之谈;把玩语文娴熟精深,富有情趣,此书得之。”
数十年来,他恪守着“在路上,行走的姿态,永远!不管永远有多远”的人生信条。年届知命,他为自己做了“为文学,为学术”的定位,正式出版的《书香氤氲》收录了他撰写的24篇书评,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汪政先生在书序中如斯说:“这本书不仅让人感受到他的阅读观,体验到一个人生动的读书历程,更可以分享他的读书方法。”他还说:“我们需要更多的读者像时老师这样贡献出自己的阅读经验,当分享阅读成为公民交际的重要内容时,即离理想中的‘阅读社会’不远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王学东在书序中这样写道:“亲爱的同行们:你想静悄悄地改变你的课堂吗?你想静悄悄地改变你的学生吗?你想静悄悄地改变你的教育人生吗?如果想,那么请读《课韵馥郁》,它会助你一臂之力,一定的!”
确实,是图书垫高了时鹏寿老师的人生,这是我们强烈的感受。
见贤思齐,让我们一起亲近图书,活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