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路过你的身旁 ——“印象白蒲”全国主题征文
我曾经路过你的身旁
——“印象白蒲”全国主题征文
如皋市实验小学 邹健美
十七岁那年,
在求学的路上,
我踩着自行车,
沿着通扬运河,
由南向北,由北向南,
风一般路过你的身旁,
一次次反复将你丈量,
披一头秀发,放一路高歌,
一睹你古老青石板上的芳华。
走不尽的绿水悠悠,
蒲草青青,
数不尽的密密村庄,
鸡鸣狗吠,
河流纵横,九桥跨水,
恍惚落入梦里江南,
溪泽白色蒲草丛生,
岸边古树林木遮天,
白蒲、林梓便成为你运河人家的芳名。
我有太多的话语,
太悠长的感情,
我要以沿途的风沙,
坎坷的小路,
吱呀的独轮车,
我要以槽子船,
遍地的野花,
明媚的艳阳,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
我到处看见你的子民啊,
在田间劳作,
他们放下锄头,放下犁耙,
扔掉刀耕火种,驾着久保田,
在金色麦浪间驰骋纵横。
我看到你的孩子们啊,
穿过窄窄的秀才巷,
走向青青蒲小,迈进煌煌蒲中,
黎明即起书声琅琅,
既昏不辍,秉烛夜读,
蔚然成风,绵绵不绝。
青砖黛瓦,白墙绿苔,
明清古风,遗世独立,
双眸凝视着你古朴的容颜,
我的脚步放慢放慢,再放慢,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
都是时下流行的古韵风,
我吸过你吸过的空气,
都带着典籍里的中国味道。
蒲涛是你的乳名,
幸与陶潜岁月同庚,
诗书亦复同道,
你从晋代而来,
活在五柳先生的《归园田居》中: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活在他的饮酒诗作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活在他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能将豆子千磨万击,碾压剥离,
而成香气扑鼻,韧性十足的“三香斋”,
得乾隆皇帝“只此一家”的题词,
从此作为镇镇之宝,
高悬于白蒲镇三百余年。
饮酒喜得绍兴酒师指点,
粳米糯米杂糅酿制麦曲,
生成“液体面包”白蒲黄酒,
色泽鲜黄香味浓郁,
“水明楼”诗意商标名扬四海。
“老万和”林梓潮糕,
香而不浊,甜而不腻,
一叠叠印花团圆糕,
千门万户曈曈日,
步步升高紫气来。
白蒲蟹黄鱼圆,
养眼养胃养精神,
黄金白玉兜,玉珠浴清流,
纵董小宛再世,
欲将纤纤玉手舀一枚,
轻启红唇抿齿尝。
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
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
文脉久远,名流接踵。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郑板桥认亲留墨宝,
袁枚小住顾家辨味生趣事。
秀才巷、史家巷、市大街,
粗盐青菜粯子饭,
诵经楼、葆春堂,美国长老会,
瓦壶天水菊花茶。
八大名刹法宝禅寺,
几经风雨沧桑,浴火重生,
怎一个“象”字了得?
绵延的钟声,千年的诵经,
它们歌唱在一片片葱笼的古树枝头,
它们吹过整饬一新的河流,
茂盛的蒲草和稀疏的虫鸣,
一样的是飞过的布谷声声,
一样的是越过的鹭群阵阵。
一样的当我走过,
站在青石板上,
踟蹰,丈量:
我踟蹰,是为了向远处眺望,
我丈量,是为了千年的钟声,
我的目光仍在这小镇上空延伸,延伸─
一个新型的现代小镇正向周边辐射,
康盛园林,致豪农业园,享寿生态农业园,
华东油压,惠蒲新世纪,蒲盛广场,
一个个鲜活的地标,
一个个如画的乐园,
似雨后春笋,
如璀璨星星撒落运河两岸,
人们枕着星辰进入甜美梦乡。
然而,我们的等待并没有太久,
然而,我们的古镇并没有沉睡。
新时代的钟声,声浪阵阵,
如雷贯耳,盖过了法宝禅寺的钟声,
复兴号列车,车轮滚滚,
风驰电掣,追过了古运河的盐船商舶。
然后,一个新型古镇已经站起来,
然后,一个新型古镇傲然屹立,
当我现在路过你的身旁!白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