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7)腹有诗书气自华——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周荣丽
腹有诗书气自华——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周荣丽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快乐无比神秘,难以复制。从深宅到市井,从学堂到街头,无论是方块汉字还是异国字母,“文字”将它的精髓用“心领”“神会”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读者不一样的快乐。祖先的智慧,历史的秘密,禅者的心诀,凡人的领悟,美好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文字”创造,无不用“阅读”获取。
4月,从扬子江上扬起的暖风吹醒了雉水小城,记者也有幸在明媚春光里与周荣丽老师有了一次心灵的交流。
故土,梦想,友情,青春,周荣丽用笔尖告诉了世人一个她想要等到的世界。周荣丽说文字是通往人类心灵的,自我表达是每个人心底根深蒂固的渴求。口头表达有局限之处,要是能够轻松驾驭文字,精准传神地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思,那自然是极好的。相反,有苦乐而难诉诸文字,心中欢腾喧嚣,笔下却一片死寂,该是多么痛苦与憋屈。
那如何专注于提升文笔?如何增加文字的密度,以丰富的词汇和句式制造出锦绣文章?
周荣丽毫不吝啬地讲出了她的秘诀——读书,大量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再怎样天赋异禀,没有扎实的语言积累,埋头硬写是绝对难以提高的,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绝对的真理。她相信“厚积薄发”的道理,首先当然得阅读经典,取法其上,写作才可能获得实质的提高。这种取法,不是仅看用了什么手法,寄托了什么感情,表达了什么思想,更要用眼用心跟随作者的文字,呈现作者作文里的情境——镜头的转移以及画面的切换,真正读通读透,就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关于文章的起承转合,控制节奏的技法了。
周荣丽说:“光读不够,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要有所得,读一篇文章能有一点收获,那也不枉走过那段阅读的路程。一词一句,一种表现手法,一种结构方式,一种情感,一种思想,都是从阅读中慢慢品味,渐渐积累来的。
同样是一片叶子,看别人是怎么描写的,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换作自己,可以用哪些词句,什么修辞来表述。同样是一件事,有人正叙,有人倒叙,还有人用插叙,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读书的时候多提问,多思考,久而久之,就会集腋成裘。
周荣丽回忆幼年时读《红楼梦》,走马观花,看完故事情节,待多年后再细细重读时,她才悟到词句的精美,才悟到人生的境界,一边查字典一边细读,打心眼儿里对作者生出浓浓的敬意。时至今日,周荣丽的身边随时都放着一本书,是书陪着她度过了韶华时光。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入如皋大成殿的时候,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早已响彻附小校园。这朗朗书声承载着周荣丽老师对孩子们的殷殷盼望,是读书,让人生起航……
在巨变的中国,“知识”高于一切。而“阅读”正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脚步怎样匆忙,无论聚散和悲欢,无论苦痛和喜悦,请别忘了阅读,“读书”会让一切世俗喧嚣戛然而止;“读书”会将苦涩愤恨变为幸福慰藉;“读书”,会让你发现世界本就是你想要的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