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2)——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冒国军
阅读,人生何其快哉
——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冒国军
作为南通市骨干教师、如皋市学科带头人的冒国军,忙碌可想而知。虽为朋友,也难得遇上几次。每年联系他,不是在学校上课,就是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常常纳闷,他如此繁忙,自己的儿子是怎么去陪伴的呢?
“陪”儿子读书
“儿子7岁了,上一年级。这年龄的孩子正是一片没有开发的土壤,你给他播进怎样的种子,他就会开出怎样的花结出怎样的果。谁来陪伴他,让他有个快乐充实的童年?唯有书才能给予生存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识字量不足,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对布满文字的书籍兴趣不足……我只能抽时间‘陪’他了。”说起儿子,冒国军显得特别神采奕奕。
为了让儿子爱上读书,他尝试着在家里所有的位置都摆上了书,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为了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冒国军仔细研读着那些似乎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称的儿歌、寓言、童话;为了有个好的读书环境,他们关掉其他娱乐设施,营造家庭集体读书的氛围。只要能够聚在一起,就谈谈最近读了些什么好玩的有趣的图书,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怎么说就怎么说。到大润发购物,一进二楼,他们也是先直奔图书,在饕餮完一顿文字大餐后,才心满意足地去购物。
“乌鸦找不到水,心里会怎样?”“乌鸦喝到水了,心情又会怎样?”“心里怎么想的,脸上的表情就应该怎样。”这是讲《乌鸦喝水》故事时冒国军的提问。于是,儿子懂得了什么是着急,什么是快乐。在高低缓急的朗读中,儿子更是懂得了遇事唯有开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爸爸,我喜欢你。”儿子纯真的声音诱得他喜不自禁,“你为什么喜欢我?”他打趣地问:“因为你的书读得好。”未曾料想,陪儿子读书竟然陪出了真情的呼应,陪儿子读书的夜晚连梦都是香甜的。
喜欢读儿子读的书,不仅是为了讲给他听,更是因为那里有单纯、真挚、善良、智慧、勤劳、勇敢……书中,那清脆的鸟鸣就是婉转的歌唱,有清风的应和,有山泉的陪伴;书中,狐狸可以老实,乌鸦也是聪慧的;书中,有美好的憧憬和值得我们这些大人永远去追寻的梦想。“陪”儿子读书的日子,自由、纯净、惬意,仿佛童年的所有梦想重又在脑海浮现,心便犹如月色般澄澈。
于是,冒国军急切地盼望着每个星期回家的日子,因为有双渴盼的眼在焦灼地等待,那是来自孩子内心深处最童真的呼唤,最真情的期待……
“培”学生读书
冒国军在市实验初中教孩子们语文,他觉得初中生对阅读的认知鲜有理性的思索,他不知道如何读?读什么?读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取舍筛选意识,通常是意气用事,对感兴趣的书籍读一读,内容也大多是介绍青春偶像的、描绘时下流行事物的……对此,老师的“培”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才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只有学会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才能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冒国军深有体会地告诉我:开列书单能够解决学生读什么书地困惑,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鲁迅、冰心……这些名家先哲的作品,才是适合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精神食粮。“读季羡林大师的《幽静悲剧》,我随即朗读了他的《神奇的丝瓜》,让学生从细腻的情感中学得悲天悯人的善良;学习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我介绍了他的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等,让学生从他的文采和哲思中收获智慧和超然;当我们吟咏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我又适时补充了他的《破阵子》《鹧鸪天》《贺新郎》等词,让学生在内心激荡中丰富情感……”冒国军侃侃而谈,我对他的“培”学生读书肃然起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期待孩子能够爱上文学、走进文学殿堂,冒国军身体力行。要求学生读什么书,他就带头读什么书。当他和学生一起高声朗诵着“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唯有酒偏香”的时候,孩子们对辛弃疾多舛的人生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有了深度的解读和认识,同时,也在阅读中提升着自己的品味和修养;当师生一起揣摩着“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时,他们认识了只在字里行间尽情挥洒的周国平,他的真诚,他的坦然,他的高贵……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才能使阅读事半功倍。批注式阅读、摘抄赏析式阅读、动情诵读式阅读、设疑式阅读……无论哪种方法,冒国军都熟稔在心,并运用自如,这样他就知道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困惑。“当我提出摘抄品析要求的时候,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你能做到吗?多么真挚而可爱的话语!我丝毫没有迟疑地给出了答复。我可以,我一直在这样做着!”冒国军说,榜样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世上没有一样工具能够称量,但学生的读书笔记却在一页页地厚起来。无论是讲话还是作文,总能见到名家的身影和风范。
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敢于写作,并且敢于向学生亮出你的写作本领。当然,这不是炫耀,而是心与心的真诚沟通。冒国军说到了,更做到了。近年来他连续发表了《挤油》、《儿行百里父担忧》、《等鱼》等散文30余篇,发表或获奖的各级专业论文有40余篇。他兑现了曾经对学生作出的承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授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更是在身体力行中培育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庄稼是精心培育出来的,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其实也是老师“培”出来的。当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让我们抬头看绿色的田野,那些蓬勃的生命孕育着收获的希望。我坚信!
“赔”自己读书
自信满满地跨出大学的校门,昂首阔步地走上三尺讲台。原以为一切都能顺风顺水得心应手。哪料到,忽然有一天,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冒国军语无伦次,甚至语塞了;面对一个颇为简单的专业知识,他却无法立马给出精准的解答;课堂的驾驭,却力不从心;学生的思想问题,无从下手……他这才真正理解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真谛。蓦然回首,惊觉自己荒废了太多的大好青春。于是,冒国军毅然决然地告诫自己为了弥补专业的不足,挽回曾经逝去的岁月,救赎人生的缺失,一定要“赔”自己读书。
在“赔”自己读书的日子里,他阅读了大量有关专业知识的书籍,因为这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准的需要。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他感受到身为人师的荣光和职责的神圣;读《语文教学通讯》,他知道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读教学先辈的著作,虽然与大师们素未谋面,但从于漪老师的言论中,冒国军学会了自然真切的教育观;从魏书生的思想中,他懂了如何激情澎湃而又理性地调节课堂;从余映潮的教诲中,他明白了严谨踏实才是课堂的真谛……
在“赔”自己读书的日子里,冒国军阅读了很多有关道德修养的书籍,因为这是完善修养塑造人格的需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唯有阅读才能荡涤心胸。《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一书让他意识到“园丁”“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人民对我们的认可、肯定和鞭笞。疲惫时读书,是一种释然和放松;压抑时读书,是一种激励和促进;狭隘时读书,心胸豁然开朗;偏激时读书,思绪柳暗花明。
“赔”自己读书,是用这种方式来赔偿自己曾经荒废的岁月,更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救赎曾经荒漠的心灵。“赔”自己读书,讲究的是争分夺秒,将时间合理安排,充分利用;“赔”自己读书,需要是静谧的心灵,因为静心方能读好书读懂书读透彻书;“赔”自己读书,需要心无旁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尽快提升……
“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宽度。”读书让冒国军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生机盎然。一路有经典陪伴,一生将精彩珍藏,这样的阅读人生何其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