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 > 正文内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4)——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根生

季健3年前 (2022-04-22)《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3806

阅读,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根生

 

鲁迅,作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历年来就被很多中外学者研究,而在咱们如皋就有一位研究鲁迅的专家,他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如皋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陈根生。

说到鲁迅,跳入脑海中的就是《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之类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但是,除了小说,鲁迅先生的散文一样写得活灵活现,画面感丝毫不输他的小说,而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就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很多散文。

“我是初中的时候,语文课上,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还有《故乡》,老师当时讲地很出色。因此我的心灵也受到了震撼,觉得鲁迅先生的高大形象,鲁迅先生深厚的仁爱之情使我非常感动。”

因为崇拜鲁迅,陈根生萌生了自己的文学梦。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梦想,陈根生一进大学就选择了中文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老师。在教学之余,陈根生一直反复地研读鲁迅的散文。从鲁迅先生一个简单的标点,到一句话,再到一个作品的主题,他都要跟不同的观点或传统的观点进行比较辨析。正因为这样一丝不苟的态度,让陈根生圆了自己的文学梦。陈根生告诉记者:“我研究鲁迅的道路还是比较顺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认识了当时两位著名的教授。但是,我写作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研究鲁迅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新的方向,我是从教育这个角度来研究鲁迅,是把研究鲁迅跟自己的教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这样就增加了难度,但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为喜欢鲁迅的散文,陈根生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在研究鲁迅出了5本著作之后,陈根生逐渐把精力转到研究家乡的历史文化,风物习俗,也在各大报纸上发表了一些散文作品。其中描写如皋古色古香小巷的散文集《巷韵》曾获得南通市政府第二届文艺学术一等奖。《巷韵》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写家乡的历史文化,第二个部分写亲情,第三个部分写美食。这些作品发表的档次都比较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香港文汇报》。一个普通作者的普通文集,能够产生这样的社会效应,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了写好散文,陈根生穿过家乡的每一条小巷,走过家乡的每一座桥梁,尝过家乡的每一个小吃。品读陈根生的散文,你不知不觉地就会陶醉其中。

聊起写作,陈老师谈兴正浓:“周恩来总理曾经教导我们,一个人啊,爱家,爱家乡,是爱国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懂得家情,懂得家乡的情况,那么他才能懂得国家的情况,他将来才会热爱祖国,献身祖国。列宁也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对家乡无知的话,那么他很难激发起爱国之情。所以,我非常的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从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到家乡的历史文化,再到家乡的人物美食,我都抱着浓厚的兴趣。”

身为江苏省如皋中学高级退休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鲁迅研究学会理事等不同的角色,陈根生一直很认真,很尽心地履行着每个职责所承担的责任,并努力使之完美。在不写作,不授课,不开会的时候,他最享受的就是读书。他喜欢看四大名著、俄罗斯文学、除了跟自己专业相关的书和世界名著之外,还喜欢看一些杂书。杂书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陈根生说,虽然现在自己已经80多岁了,但还是感觉干劲儿十足,因为要读的东西还有很多。

“阅读你就会感觉到非常愉快,就感觉到心灵很高尚,更加贴近历史,更加贴近这个世界,使得自己生活的更加有意义。如果精神一空虚,整个人就垮了。”陈根生先生深有感触!

在陈根生看来,他不愿意放弃阅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阅读对于他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当外部生活不是那么丰富的情况下,阅读就成了一种享受。陈根生说,像他这样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再去过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已经不可能了,但是阅读可以让他体会到书中各种各样的人生。

“我这个人不喝酒不抽烟,也不跳舞也不打牌,主要的时间就是看看书听听音乐,我退休已经20多年了。我退休之后就是阅读了。退休之后有比较多的时间,工作的时候没有时间看的一些书,特别是跟我自己的写作也联系起来,觉得阅读不仅是调节精神,丰富自身,有时候把阅读当做一种生活、当成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事情,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就好了。”

一直以来,读书被看作是求知。而现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读书被大多数人当做作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陈根生认为,把读书看作是消遣也没什么不好的,总比有事没事搓麻将要好,即使站在消遣的角度来读书,也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最重要的不是你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读书,而是一旦开始了,就要持之以恒。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20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8)——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缪新华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8)——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缪新华

书似青山常乱叠——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缪新华 无论是QQ还是微信,缪新华的网络名字都是青山词人,这个“青山”不是水低山高的一脉青山,而是书籍堆砌的一座“书山”。喜欢读书,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情了。那时,一个农村孩子的童年是没有...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6)——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6)——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偷偷摸摸读书——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不知道有没有一种病叫做阅读焦虑症,如果有,响雷可能患上了。症状是这样的,想读书读不进,放下书又想读,反复发作。他是不愿意自揭伤疤的。在这个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他更多是通过手机、电脑浏览,看...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2)——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杜新建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2)——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杜新建

做一个“专业”的读书人——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杜新建 记得郭德纲在相声中曾谈及一个话题,相声艺人之间究竟比拼什么?他说拼到底的是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底蕴,就走不远。杜新建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文化可以让人远离浅薄与庸俗。其实,不仅相...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3)——访如皋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倪玉琴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3)——访如皋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倪玉琴

悦读,遇见最美的自己——访如皋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倪玉琴 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的日子里,有书香;读书的日子里,有生活。在寻找与驻足间,打开一本本飘着墨香的书,遇见微光,遇见自己,遇见美好。有人问倪...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5)——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5)——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读书之我观——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读书,单就这两个字,在信息化程度日渐加深的社会,听来就已经觉得难能可贵。街上、公交车里、饭桌上……看到的更多是老老少少捧着手机的情景。当然,通过网络方式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是整个社会趋势...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8)——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周小娟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8)——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周小娟

阅读是生命状态的表达——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周小娟 提起童年,展现在周小娟眼前的,是田野,草垛,蓝天,白色泥土路,还有她满田野地转圈时在耳边掠过的风声……若是再在童年的记忆里细细拨弄、找寻,便是想起了她爱读书的爷爷。“她坐在堂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