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5)——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璃华
读书不觉已春深
——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璃华
进了三月,寒潮就开始在春的追赶下,藏在了枯枝败叶里。一阵滚滚闷雷之后,烟雨湿了衣袖,花香染了乌鬓。在一个懒洋洋的午后,随着花开,璃华悄然而至。当她夹着自己出版的三部长篇小说《人生杂货铺》、《粉色事务所》、《九天离歌》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着实让她令她惊叹不已,这位时尚阳光的八九后女孩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如皋东城镇人,大学毕业至今发表文学作品三百多万字,出版长篇作品十多部呢。
这是一个温暖的、充满生机的季节,也是一个相当适合读书的季节。
午后,微雨,不冷不热,一杯清茶,一本带着墨香的书,就会让人觉得相当惬意。
“说起读书,脑中首先浮现的,是一本线装的佛经,很奇怪的,很多人的启蒙读物都是各种小人书,连环画,带着注音的故事书等等。但对她来说,她的启蒙书籍,却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佛经。看是看不懂的,就算是现在的她去看,大抵也仍然是无法看懂,那些晦涩难解的文字,却很神奇的在脑海中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时至今日,那本佛经已经不知去向,但是当时幼小的她,第一次翻开那本书时的心情,却一直记到了现在。”刚刚落座,璃华就打开了话匣子。
可能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对书就总有一种奇妙的亲近感,无论是什么类型,是小说,是杂记,是散文还是诗歌,只要碰到了,总是会读上一读。有时候会有幸遇上一本好书,看完让人回味无穷,当然,也会遇到一些无聊的书籍,看完很快就遗忘。然而无论是有趣的还是无聊的,这些书籍,确实陪伴着她的少女时代,一路成长至今。那些文字化作无形的养分,让她的人生有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是的,这种可能性就是,自己拿起笔,写下想要说给你听的万语千言。
第一次有这种想要写点什么的冲动,应该是在初中时期,在看罢一本《乱世佳人》之后,很想要写一本自己的故事。如今回想起来,那应该就是梦想最初的模样,带着雀跃的心情,在笔记本上悄悄的写下稚嫩又生涩的文字,如今那个笔记本已经辗转不知去向,但梦想好歹是从不曾消失过。
璃华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印变成铅字是在高中时代。学校举办了一场作文大赛,极其不擅长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她另辟蹊径写了一篇散文,最终得了一个二等奖。在现在看来,那篇散文空有其表,但行文风格,已经比初中时期像模像样的多。
这当然得益于璃华看过的那些书,整个高中时代,学业非常繁忙,但就算是这样,她仍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各种世界名著,国内的名作,还有新锐作家的新类型小说,这些作品填满了她的高中生涯。
而后,进入大学之后的她,提笔写下了第一篇完整的小说,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我不再满足于只当一个读者,我也想要当一个作者,写出妙趣横生的故事,无论是引人发笑还是让人落泪,想让自己的文字在某个人的心里,激起一片水花。”这位文静秀气的姑娘眼神透出一丝坚毅。
时间的脚步,终于来到了2009年,这绝对算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她的第一本长篇小说,确定能够出版发行。在这之前,读书与写作,仅仅只是一个爱好,一个用来打发闲暇时光的兴趣,但在这之后,读书与写作,成为了她的生活。
有人说,最完美的人生,应该是梦想与面包兼得。有人在奔向梦想的道路上穷困潦倒;有人为了面包,将自己的梦想扔进了垃圾堆。万幸的是她,因为那些与书相伴的几千个夜晚,可以将生活过成梦想的模样。
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多么的幸运。
璃华从一名自由撰稿人至今,已经有八年的时间,期间短篇作品累积也发表了三百余万字,长篇小说类出版十多本,其中有几本,正在进行影视化改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了。编剧:璃华,我们大如皋的姑娘。
在写下第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字时,璃华不曾想过会有一天能够走这么远,但是现在她明白,自己会走到更远的地方,看更多有趣的书,去更多让人惬意的地方,认识更多的朋友,让自己变成和今天相比,更加富有魅力的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 永远不要停止阅读,你看过的每一个字,读过的每一本书,最终都会藏在你的气质里。
身体和精神,总要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