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 > 正文内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2)——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杜新建

季健3年前 (2022-04-30)《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3438

做一个“专业”的读书人

——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杜新建

 

记得郭德纲在相声中曾谈及一个话题,相声艺人之间究竟比拼什么?他说拼到底的是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底蕴,就走不远。杜新建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文化可以让人远离浅薄与庸俗。其实,不仅相声如此,每个行业也大抵如此。

而文化靠什么获得?我想应该是靠读书吧。

当今时代,读书已经泛化了。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读书人,读了很多文章,无论这些文章来自微信朋友圈、《读者》,还是网络媒体。诚然,这个年代已不再只属于纸质书,各种随时代应运而生的媒体、媒介让人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究竟怎样读书才能增长见识?这个问题不仅是每一个成年人想关注的,更是每一个学生特别想知道的。

杜新建告诉我:他曾读到某杂志选出的“高考必背50文”,其中有一篇《死于细节》。作文讲的是蓝玉和年羹尧因两个看上去不经意的细节,让皇帝心生疑忌,最终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读了这篇所谓的“必背文”,哑然失笑。

第一段中说朱元璋开始怀疑蓝玉有反心。由于一个细节,于史并无实据。据《明史·蓝玉传》记载:御史查究蓝玉抢占民田之事,蓝玉怒赶御史;蓝玉北征元军返回,半夜时到达喜峰关关门,关吏未及时开门,蓝玉纵兵毁门闯入城中;蓝玉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朱元璋多次责备他;朱元璋让蓝玉做太子太傅,蓝玉对位居宋、颍两公之下感到不高兴……

历史清楚地说明了蓝玉案的由来,蓝玉之死与细节并没有关联。

第二段中引王伟先生的一篇文章,称年羹尧之所以引起皇帝的怀疑也是由于一个细节。仔细搜索,在网络上发现了王伟先生的文章。文中不仅写到年羹尧取小旗让士兵脱甲胄这样的事,还有这样的文字:《栖霞阁野乘》中有一则,记述一位塾师在年府的惊魂录……年羹尧见书童没有按规矩顶着银盆伺候塾师洗漱,便将书童斩首。翻看《栖霞阁野乘》,书中有关年羹尧的记录共两则,并无斩首书童的记录。

据此,可以认为年羹尧取小旗让士兵脱下甲胄之事恐为编造。写议论文并不是考证历史,但不能读了一篇文章就以偏概全。

虽然写作文不同于历史考证,但选材须用经得起推敲的事例和言论是写作的底线原则。如此遵守方才称得上是端正的文风。为何会出现胡乱编造名言、名人事迹这样的风气?究其原因,写作之前未能博览群书。于是只能偏听偏信,根据脑海中一点模糊的印象添油加醋地编出一些现场感很强的故事,貌似言之凿凿,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

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不能只根据只言片语下结论,宜首选经得起推敲的正史著作探寻事理,再辅之以阅读得到史学界认同的其他著作。如以年羹尧为例,须先读《清史稿·年羹尧传》,还可以参考《清朝野史大观》、裘毓麟《清代轶闻》,如此博览方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年羹尧其人和那一段历史。

杜新建读《清史稿·年羹尧传》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雍正三年二月,年羹尧在上给皇帝的贺书中,将“朝乾夕惕”误写成“夕惕朝乾”。“朝乾夕惕”出自《周易?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无厉。”该词语形容从早到晚勤奋谨慎,不稍懈怠,多用来称颂帝王。雍正帝看了大怒,认为年羹尧是“有意倒置”,下诏说:“年羹尧不以朝乾夕惕许朕,则年羹尧平定青海之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而未定也。”立加贬谪。年羹尧是不是有意为之,我们后人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年氏之祸始于书写贺书的细节,而非年羹尧取小旗让士兵脱下甲胄这个细节。

循着人物线索,稍稍扩大阅读范围,便会有惊喜的发现,这样的博览有助于我们探寻事理。很多高中生苦于没有好的写作素材,这样的“专业”博览可以是很好的路径。

博览群书是行为,目的是在对照中了解真相。尽可能全方位了解人物,如此方能接近了解事情的真相,才能言之有据。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博览不仅丰富了材料,而且有助于在对照中推敲事理,如此又能有助于言之成理。

只读,是不够的。一边读,还要一边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蓝玉是明朝开国将领,年羹尧是清朝重臣,他们都是封建帝制时代的能人干将,他们的结局为何都是如此悲惨?也许并非想造反(只有他们自己内心清楚),但都在皇帝心中形成了“不听君令、有造反图谋”的印象而惨遭杀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首先在于他们的主子。封建帝王普遍多疑,“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现象比比皆是。帝王们常疑心自己的得力干将造反,威胁他们已经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朱元璋是靠起义登上皇位,雍正登位时间不长,他们的根基都未稳,一旦对谁产生怀疑,那个人必然没有好下场。古代帝王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蓝玉和年羹尧的死是必然的。也就是说蓝玉和年羹尧的丧生是朱元璋和雍正作出的决定,所以从蓝玉和年羹尧角度分析他们被杀的原因充其量只是次要方面,不是主要原因。

分析原因时一定要搞清主次。主要原因往往是在引发事件发生的诸多原因中的最重要的那一个,是对事件的发展变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原因。读书时不能根据某一方面的原因以偏概全,而是要根据事情重点说清主要原因,这样的分析说理才有力。

如果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分析事情的次要原因,也要点明主次。还说年羹尧例,若和细节挂钩,可如此表述:

古人皆言“伴君如伴虎”,意为皇帝掌握着大臣的生杀大权。这种极不平等的君臣关系中,大臣的细节之误更容易给自己招来祸患。年羹尧在上给雍正皇帝的贺书中,将“朝乾夕惕”误写成“夕惕朝乾”,这样细小的失误竟然让雍正帝抹去了年羹尧平定青海之功,立加贬谪。这是不是细节之误造成的呢?有时人们常盯着一些细节不放,总是提醒自己关注细节。殊不知很多细节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充其量其只是一个导火线而已。

搞清了主次,这段关于细节的分析就显得更有力,其说理也就更容易让人接受。

与杜新建交流阅读的感悟不知不觉度过了一个下午的时光。暮春之初,繁花吐露,燕儿呢喃,正是读书好时节。阅读会让我们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21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阅读的力量》季健系列访谈录:70位读书人的故事(1)有趣的灵魂,温暖的故事  ——访如皋籍儿童文学作家郭姜燕

《阅读的力量》季健系列访谈录:70位读书人的故事(1)有趣的灵魂,温暖的故事 ——访如皋籍儿童文学作家郭姜燕

有趣的灵魂,温暖的故事  ——访如皋籍儿童文学作家郭姜燕   一个热爱写作的人,一定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一个热爱儿童文学创作的人,身体里一定住着一个儿童;一个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一定有一颗真诚的爱心。郭姜燕老师,...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8)——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缪新华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8)——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缪新华

书似青山常乱叠——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缪新华 无论是QQ还是微信,缪新华的网络名字都是青山词人,这个“青山”不是水低山高的一脉青山,而是书籍堆砌的一座“书山”。喜欢读书,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情了。那时,一个农村孩子的童年是没有...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0)——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钱进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0)——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钱进

走在追梦的路上——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钱进 读书亦是读人,见人方能见章。初见钱进,白白净净的脸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透着一股书卷气。相处久了,你才会发现,其实在他文人的外表下,骨子里流淌的还是军人的血,浑身上下散发出的还是那股不变的...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7)——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侯求学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7)——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侯求学

岁月静好书中来——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侯求学 生活总是无时无刻地催促我们迈步向前,启程、跋涉、暂歇、再启程。但不管我们的脚步走多远,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总有一份美好能伴随我们左右,毫不掩饰,毫无保留,顽固地沉淀在记忆最深处。有人说,...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3)——访如皋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倪玉琴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3)——访如皋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倪玉琴

悦读,遇见最美的自己——访如皋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倪玉琴 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的日子里,有书香;读书的日子里,有生活。在寻找与驻足间,打开一本本飘着墨香的书,遇见微光,遇见自己,遇见美好。有人问倪...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8)——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周小娟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8)——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周小娟

阅读是生命状态的表达——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周小娟 提起童年,展现在周小娟眼前的,是田野,草垛,蓝天,白色泥土路,还有她满田野地转圈时在耳边掠过的风声……若是再在童年的记忆里细细拨弄、找寻,便是想起了她爱读书的爷爷。“她坐在堂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