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 > 正文内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9)——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郝明智

季健3年前 (2022-05-07)《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6310

温和地坐在昏黄里

——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郝明智

 

暮春时节,陌上花开。欣悉如皋初级中学郝明智老师的文化历史散文集《走进1643年的春天》即将出版,我第一时间电话祝贺,周末的午后,我们相约在东大街隐青集,共同回忆那些过往的岁月。

郝明智说,小时候家里的唯一的藏书是课本。除却课堂上的启蒙,认知世界和历史的方式是到街上租连环画或在家里听收音机。租连环画需要成本,信息量也有限,最佳的方式还是听收音机。了解得最多的还是三国知识,因为每天的11点半到12点有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这个时间安排得真好,恰逢他放学回家吃午饭的时间,边吃边听两不耽误。因为袁阔成先生是评书艺术大师,再世柳敬亭,作为小学生的他也能汲取诸多营养,其间的诸多情节和词句至今他都仍旧记忆犹新,这段时间,郝明智可以算是完成了第一部名著的“阅读”。

再后来,收音机里的信息更多了,真正完成文学启蒙的是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郝明智发现,小小的收音机里有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说实话,收音机终究是不能满足他的需求的。但是,买书还是受到经济条件限制的。

直到高中毕业,郝明智才在大哥的资助下走进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上海古籍出版者的《三国演义》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复活》。打开原著,才发现收音机里的“三国”没有文学,只有情节,这也怪不得袁阔成老师,有多少普通听众喜欢《出师表》那样难度很大的古文呢!郝明智特别喜欢原著里镶嵌的大量诗词的,杜甫、杨慎等名人的自不必说,罗贯中自己的一次次走秀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直到现在,他还是能够信口背出诸葛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没有难度的诗句的。

通城求学期间的购书经历一直令郝明智耿耿于怀,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就是他不会也没有想到买书是可以讨价还价的。这可让他吃了不少亏。“进入十月份时,我们的古代文学老师开始教授《史记》,于是我就决定去买原著。犹记得那是我第一次走进泰华书店,这是面北背南的私人书店,临近濠河,一年中罕见阳光,黄昏时分的斜阳也被高大的住宅楼和河边的广玉兰、杨柳截留了,所以这家书店好像是终日开着昏黄的灯。店里只有岳麓书社版的《史记》,平装20.8元,精装23.8元,平装的不够大气,似乎里面的纸张随时都可能溜出来,我选择了精装版,在昏黄的白炽灯下坐下,在耳畔响起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秋日私语》时开始翻阅,当读完《五帝本纪》后决定买下。走出书店时,残阳正好,濠河边的垂柳在水里留影,梧桐硕大的树叶在秋风里飘零,掐指一算,我的心也跟着落日西沉——我从家里带来106元,一个月的伙食费需要90元左右,学校补贴15元,上个月结余5元,意味着我还需买70元的菜票,来南通花去6元(中巴5元,公交1元),购书一下子花去23.8元,我就仅剩6.2元,回家的路费还是6元,我尚有0.2元在自由支配权,因为0.2元不足以坐上公交车,那需要0.5元,我就只得从市里步行到学校所在的三里墩。这是我一生最窘迫的一个月。”回忆起这段往事,郝明智如数家珍。

学生时代,郝明智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在学校的草坪上看《红楼梦》。“我买的是岳麓书社的版本,12.8元,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有些许注释,但要贵5块钱。我那时已经知道上海和北京的书贵,但质量好,最便宜的是浙江教育出版社,那可能是有财政补贴的,我不太确信。”南通教育学院可以说是全市最漂亮的校园,小巧精致,四季常青,即使在初冬时节,草坪也是绿的,在这么美丽的校园,恋爱中的男男女女也不好意思打情骂俏,总也能够保持恰当的距离,最多的还是在草坪上看书。夕阳暖暖的,温度正好;风儿悄悄的,湿度正好;草儿绿绿的,香气正好。温和地坐在那片昏黄里,细细品味那段老去的时光,细细品味书里那无以复加的钻石般文字,细细咀嚼书里书外的百味人生。

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学校做了件很受学生欢迎的好事,图书馆原价处理出借频率不高的图书。那天刚下课,鸽灰色的的天空朔风渐紧,怕是要下雪。当他赶到时,阅览室已经挤满了人,大量学术性强的书已经被老师们抢购一空,郝明智只得慢慢地掏。剩下的有许多文革期间的出版物,感兴趣的人寥寥无几,虽说只有几毛钱,贵的也就两块钱。经过苦苦搜寻,有这样几本书被买下: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的单行本;水运宪的《祸起萧墙》;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王勃的《王子安集》……当他抱着一摞书走出阅览室的大厅时,晚饭已经错过了,路上积雪已经蛮厚了,昏黄的路灯下满是鹅毛般的飘雪,冷风吹过,送来花圃里腊梅的缕缕芳香。踩着一地的碎琼乱玉,簌簌的音响宛如天籁,猛吸一口气,有些凉,便把那摞书抱得更紧些。

“工作之后,买书的钱还是有的。只是城里的书店越来越少了,现在如皋仅剩新华书店和慧源书城了。因为经常买书,我早就是京东网上的金牌客户了,快递小哥和我都成了好友了。我真的希望城里的实体书店红红火火,更希望买到又好又便宜的书。新华书店其实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我倒是希望在一个惬意的午后,在那昏黄的灯下静静地读上一本迟子建的散文的。”郝明智如是说。

温和地坐在昏黄里,再回首,再美好的时光也难留。


 

e1ff7e32b7a92543de199f16db8d24e.png郝明智 ,1977年10月生,江苏如皋人,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先后有50余篇论文见于《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师》《江苏教育研究》等教育刊物,论点被引用2000余次,先后主持或参加五项国家、省规划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先后在“人民论坛”等知名平台发表随笔50余万字,著有散文集《走进1643年的春天》。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22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阅读的力量》季健系列访谈录:70位读书人的故事(3) 书中之侠者——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段国圣

《阅读的力量》季健系列访谈录:70位读书人的故事(3) 书中之侠者——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段国圣

书中之侠者——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段国圣 初见段国圣先生,一种检察官特有的肃立感总能让人为之一颤。然而,只要与这位面似严肃的“检察官”谈起“读书”的话题,先生便会瞬间喜露眉宇,没有寒暄,没有过场,直奔主题畅谈开去,说得眉飞色舞,说...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9)——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9)——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最是书香能致远——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不愁明月尽,自有暗香来。康德老人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在接触它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一种惆怅。郭朝晖先生夜里刚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第二天一大早,便欣然如约接受记者...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4)——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根生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4)——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根生

阅读,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根生 鲁迅,作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历年来就被很多中外学者研究,而在咱们如皋就有一位研究鲁迅的专家,他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如皋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陈根生。说到...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0)——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郝晓华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0)——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郝晓华

只为快乐而读书——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郝晓华 喜欢读书是郝晓华从小养成的习惯。他读完小学三年级,基本就能自己看书了。课余偷偷地看连环画书,俗称“小人书”。若遇到不认识的字,他的一个办法是联系上下文和画中的情景,“猜字”,另一个办法...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4)——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4)——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你是我的温柔……——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常人看来,外表文静的陈燕,好像是个有些无趣的人。从小到大,就只有读书一样爱好。其实,小时候的陈燕,是个挺淘气的孩子。敏于行更敏于言,口齿伶俐不识时务,到别人家做客,常弄得大人们尴尬无比...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5)——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龙檀石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5)——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龙檀石

情归乡土诗如画——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龙檀石 “我的乡愁远在渝东,却匆匆赶来与她相守到老。”青年诗人在护城河畔的街衢巷陌间流连忘返、不言归期,竟邂逅“一个斜听风扬、回眸顾盼的东皋姑娘”。由念动情生爱,徜徉于水绘画境深处,写下一封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