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闲话读书

季健3年前 (2022-05-08)散文随笔3912

闲话读书

顾东来

在我的心里,一直藏着一副最美的图画——90年代初的如师东河边,有着一排如烟的垂柳,三五成群的学子每人都捧着一本书,有的依着柳树,有的坐在河边,有的来回踱着步子。幼小的我从那时起,便觉得这是人间最美的风景。

初中的语文老师姓方,是一位戴着眼镜、眯着眼睛、走起路来略显夸张的女老师。我们就读的乡村初中,出了校门便是田野,方老师常常夹着一本书,穿过横亘田野的小溪,坐在田边土岸上看书。第一节语文课,方老师告诉我们,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多读书,她还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一定要做记录。生平第一次知道,原来,读书还有这么个讲究呢!听了老师的话,我便将一些好词、好句用软面本抄下来,二十多年过去,再翻开这些已经泛黄的记录时,不禁为当时的稚嫩和青涩而一笑。

中考结束后的夏天,炎热难耐,无事可做,我就捧着借来的四大名著,窝在家里看,一手摇着蒲扇,一手翻书,渴了便喝口藿香茶,累了便站起来走两圈,似乎时间从此静止,世间也无冬夏,先祖父看到我这副模样,甚为不解,偷偷告诉邻居大婶:“这伢儿可能呆了!”

书读多了,便如同饿极了的人,满世界去寻找食物。想买书却又囊中羞涩,这时,旧书摊便成了我首选的目标,《读者》、《青年博览》、《青年文摘》、《意林》这些书好在没有时效性,多少年后翻出来都值得一读。我一直认为,大抵旧书摊的老板或多或少也是读书人,要么至少也是爱书人,所以,他们从事着与自己爱好相投的谋生,而且,他们有时也很照顾光临旧书摊的书虫。光临旧书摊,就像买彩票,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有着惊喜,抑或找到心仪已久的旧书,抑或淘得早已绝版的典籍。曾经淘得一套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泛黄的书页上还赫然遗留着前主人清晰的笔迹,合上书本,闭眼想象着书的前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或是她,为什么又会把这些书籍卖掉?

宋人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现代科技的进步,让读书的工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作为妻子眼中古板的人,我却依然对纸质书情有独钟,夜深人静,展卷静坐,此间快感,岂是快餐式电子产品所能媲美?

读书,如同一场修行,在字里行间,寻找闪烁的智慧;读书,又如同一场旅游,在故纸堆中,涉足未到的远方!读喜欢的书,做喜欢的事,直到白发苍苍,愿读到这里的您,也能这样!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236.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母亲

下一篇:龙游河的凤凰桥

相关文章

最是书香能致远

最是书香能致远

最是书香能致远如皋市实验小学五(11)班初冬,雪未至,霜早降,背一阙宋词,丘壑苍茫;诵一首唐诗,唇齿留香;读一本好书,一路芬芳......入冬了,我们的读书征程又一次起航——1.喵,洋芋来了      朱艺丹这...

小城春早

小城春早

小城春早陈燕周末,去南门桥菜市场。去市场买菜,是近两年新增的爱好。有段时间依赖天猫超市和飞牛网,尽享足不出户送货上门的便捷的同时,也承受了每每打开袋子时抽中“谢谢惠顾”般沮丧的心情。蔫头耷脑的叶菜和莫名颜色的肉类,让人怀疑它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淮安情结

淮安情结

淮安情结渔樵耕夫   谢通淮安,一直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因为那是一代伟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踏上淮安的土地,急于寻访周总理的故居,却在无意中撞上了总督漕运部院。这是旧时代主管航运的官府衙门,外观显得相当气派。门前两...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宋继高 去年,阳春三月的一天,我来到启东吕四港,这里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四次到访的地方。下午三点多钟,完成工作之后,正要登车返回,忽然发现,我停车的桥头,生长了一棵小树,我连忙赶过去看看,树很弱小,几根根须顽强的扎...

不得不说的威海

不得不说的威海

不得不说的威海任小萍我决定好了的事,一般是难以改变的,除非遇到不可逆的天灾人祸。尽管我在上海看完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红色娘子军》之后在赶回旅店的公交车站摔了一跤,摔到前趴后仰,摔得膝盖充血,腰肌扭伤,摔坏了新买的手机的镜片,但我还是毫不犹豫...

南北双园之恋

南北双园之恋

南北双园之恋 妩 媚北京的秋天,来得特别清,来得静,早晚很冷,一夜之间这个城市老少,年轻人都戴上了帽子,网球帽、鸭舌帽,船形帽、无檐软帽、大檐帽,满街都是各种各样的帽子。北方的风有些刺骨,稍不注意,就会着凉头疼。秋天的北京,你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