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 > 正文内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1)——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李凤英

季健3年前 (2022-05-09)《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3773

阅读,是一场旅行

——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李凤英

 

阅读,是一场旅行。在这场旅行中,语文教师的角色,更像一个导游。你是一个怎样的导游,你就会引领学生走入一场怎样的旅行。

上小学时,李凤英一直是一个不为人关注的孩子,倘若有老师会点到她的名字,大多也是因为考得不及格的数学。五年级,她遇到了张老师,他只是一个代课的民办教师。至今李凤英都记得是他让学生们每周都要写作文,随便写,题目自己拟,内容自己定,然后专门用一节课展示。所谓展示,也只是同学们站起来自己念自己的作文。展示完毕后,他就让大家推选出写得好的,为他们发上两张白纸,把作文誊写在上面,装订在一起,挂在黑板边的墙上,供大家看。

  也就是从那时候,喜欢天马行空写东西的李凤英被同学和老师关注,也因此有了读书的饥渴。到哪里去找书呢,张老师的宿舍里有一摞一摞的书,有《红岩》,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聊斋志异》,有作文集,还有《少年文艺》……凡是写作文被选上三篇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借书的特权。

于是,李凤英放学后在空空的校园里读书,在夜晚月光照着的窗台上读书,在放牛时河边的树林里读书,在晃悠悠的牛车上读书,书带着她走进了外面的神奇的世界……

张老师,就是李凤英学生时代的导游,是引领她走上文学世界的导游。

自五年级起,李凤英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到高中时,她的理科成绩很差,倘若不是一直力拔头筹的语文给她自信与鼓舞,恐怕连学业都很难坚持下来。

学业结束了,李凤英将自己的所爱和工作结合在了一起,做了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刚刚参加工作的她,用自己微博的工资定了喜爱已久的《读者》,放在教室里和学生带来的书凑成一个小小图书角。那时的她还不太懂教学。但是,借鉴自己学生时代张老师的方法,除了每周的自由作文,就是带着学生徜徉于书的世界。一本《读者》,常常是被她和学生们批注得“乱七八糟”,一篇篇展出的作文,也写满了她和孩子们的“胡言乱语”。结果,那一届学生,考出了学校的最好成绩,不仅仅考出了全区状元,还考出了语文的平均分最高分。

冬去春来,李凤英渐渐懂得,在语文教学的海洋里,以书为桨,便能引领孩子们驶上一场有着惊涛骇浪里也能风平浪静的旅行。

为给孩子推荐好的阅读材料,李凤英打破了自己原有的读书范围。专业内外,时代先后,甚至是自己一直比较排斥的偶像作家,她都读一读。

2000年,她把曹文轩的《草房子》系列推荐给孩子们。孩子们在唯美纯净的阅读中,流泪欢笑;在孩子们疯狂地迷恋“阿衰”系列的时候,她又把几米漫画系列推荐给他们,至今,她的学生们还会背诵几米的精言妙语;温儒敏教授曾经说:“如果语文老师自己不是读书的种子,他的学生很少可能会喜欢读书”,李凤英对此深信不疑。

去年,一个学生来看她,送她一份礼物,那是当年学生用傻瓜相机偷拍她的一张相片。相片里背景是教室里的黑板,黑板上留有她的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字体娟秀、端正;主体是被一束素白色光晕笼罩着的她,坐在讲台上看书的剪影。剪影中的她,神闲气定、专注认真,仿佛正在痴迷于旅行中的某处风景……

看着照片,李凤英有些动情:她知道,这张照片于学生的意义,如同当年张老师于自己的意义,在引领学生旅行的途中,读书的基因密码已经被悄悄的传递……

实践再次证明:老师“学高身正”的标示典范作用于教学何等重要!

和孩子们在书的世界里旅行,旅行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李凤英曾经用《狼图腾》征服了一班如同狼崽子样的孩子。

曾经借着《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将《小王子》和《爱德华奇妙之旅》带到了学生心中。曾经是一帮冷漠的孩子,在“爱德华一次次的离别中”,在小王子对玫瑰花的思念中,慢慢懂得了什么是珍惜,什么是爱。为了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李凤英在班上开展了星星评比制度。把孩子们的学习表现用星星量化,星星累积到一百颗,就送给孩子们一本书。每次的赠书仪式,她都要做得如同“感动中国”一样隆重——朗诵自己写给孩子的寄语,还要大肆宣扬此书的好处,最后还要很荣幸地和获得赠书的同学合影留念。在全班同学羡慕嫉妒恨的目光里,那本赠书很快就会在班里增加十几本。

结合不同孩子的特点,李凤英也会推荐不同的书给他们。遭受父母离异之痛的,她会送她《上帝也是单亲》;正在追星的,她就给他郎朗的《千里之行》,让他了解每个星星背后的艰辛,或者成龙的《还没长大就老了》,来感受一代巨星成长的过程;有一段时间,孩子们迷上了《盗墓笔记》,天生胆小的李凤英也在恐惧与痴迷中看完全集,竟然看得害了一场大病。但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她也终于掌握了其令人叫绝之处。在学习“线索”之时,这本错综复杂充满了地理历史之谜的书被她娓娓道来,在学生们张大的嘴巴里,李凤英知道,他们应该领略了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倘若你不能做一个好导游,你又怎能领略好的风景呢?又怎能在这旅行中,以书会友,结识那么多纯洁而温暖的朋友呢?

因为读《唐山方言》,李凤英结识了默默无闻,执着坚韧的庄洪江老师;因为读《爱的盛宴》,结识了妙笔生花,蕙质兰心的张丽钧校长;因为读孙绍振的《经典小说解读》》,认识了乐于思考,无私勤奋的田贺书老师;因为读《青春语文》,又认识了激情满怀,活力无限的王君老师……

因书而结缘的朋友,交往起来是那样的快乐而简单,只要说到书中的某一种观点,就恨不得击掌相庆,他们每一个人,其实也是一本富有个性的书,与智者对话,胜读十本书!

读书,本身就是一种行走的风景。

如今,李凤英正带着学校的语文老师开展整本书的“问题阅读”探究,她这个导游,不仅要带领孩子们开启读书的旅行,也要带领更多的而语文老师,步入这幸福的导游行列,这一场美妙的旅行,爱在左,幸福在右,一起走过花开花落,越过急流险滩,享受生命变幻多姿的美好。


bfd90f05876f16bc96f119cb793ca35.jpg李凤英 ,北外附属龙游湖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省级模范教师,语文名师。如皋市作协会员。有个体公众号“奉生活凤语文”。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23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5)人间最美是读书——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余慧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5)人间最美是读书——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余慧

人间最美是读书——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余慧 与余慧同事二十多年。她给我的印象是个内向且不多言的人,甚至害怕与别人打交道。然而,媒体工作却需要经常跟别人打交道,而且是很多很多的人,形形色色的人。余慧曾经一度担心自己会人格分裂。外出采...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0)——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郝晓华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0)——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郝晓华

只为快乐而读书——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郝晓华 喜欢读书是郝晓华从小养成的习惯。他读完小学三年级,基本就能自己看书了。课余偷偷地看连环画书,俗称“小人书”。若遇到不认识的字,他的一个办法是联系上下文和画中的情景,“猜字”,另一个办法...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3)——访如皋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倪玉琴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3)——访如皋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倪玉琴

悦读,遇见最美的自己——访如皋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倪玉琴 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的日子里,有书香;读书的日子里,有生活。在寻找与驻足间,打开一本本飘着墨香的书,遇见微光,遇见自己,遇见美好。有人问倪...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5)——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5)——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读书之我观——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读书,单就这两个字,在信息化程度日渐加深的社会,听来就已经觉得难能可贵。街上、公交车里、饭桌上……看到的更多是老老少少捧着手机的情景。当然,通过网络方式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是整个社会趋势...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7)——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泳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7)——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泳

在字行里徜徉的读书生活——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泳 朴茂沉雄的生命向来都不是从艳丽中求得,而是在瘦淡中撷取。就像这读书,静静地呆在书房里,抑或竹椅轻诵,抑或灯下静思,无须香茗为伴,无须妙音入境。读上几句,看上几眼,便心生荷花,满室...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0)——访如皋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丁利群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0)——访如皋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丁利群

梦里花落知多少——访如皋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丁利群 她一直喜欢文字,喜欢读,喜欢写,喜欢在寂静的夜里随手拿起一本书,斜倚床头,静静地感受其中的缕缕墨香......也不知从何时起,丁利群与书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曾记否那曾经的年少!曾经的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