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 > 正文内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8)——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陶云

季健3年前 (2022-05-16)《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3503

人在旅途,读书相伴

——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陶云

 

人生是一段旅程,一路走来,陶云有幸与书为伴。

书籍是她人生之初的心灵导师,带她看大千世界;是她命运河流的摆渡人,由此结识了不少同频的人;也是她心内的一首歌,无论何时想起,欢乐的旋律悠扬,心间开起了花一朵。

至今,陶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是生产队的会计,家里有不少队里订的报纸。当她刚开始牙牙学语,父亲就一手抱着她一手指字一边念:“新—华—日—报—光—明—日—报”。这大概是陶云读书的启蒙。

父亲是个农民,可陶云总觉得他不太正宗。与村里那些识字很少或大多不识字的农民相比,父亲更像一个读书人。她常看到父亲捧着不知名的书看得入神,有事喊他几声也不应。为这事父亲没少被母亲埋怨。这在当时农村是很少见的。

常言道,儿子随妈,女儿亲爸。在陶云眼里,爸爸读书的样子真美!渐渐地,她也染上了这种“恶习”,常常学着爸爸的样子,捧着一本书,有模有样地看着……

和小伙伴们去邻居家玩,只要看到有书,不管什么书,立马抱着津津有味读起来。在书里上天入地,,如入无人之境,四周的喧闹通通与她无关……

当然,那时的邻居家基本没什么特别的书,多是大孩子的语文书。

小学时,她曾订过一段时间的《童话报》。报纸发下来的时候是她最幸福的时刻。通常下课期间或放学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就看完了。是等不及到家做完作业再看的。这个阶段陶云陷入一种如痴如醉的快乐状态。

后来,读到古人“裸体读经”的故事;读到欧阳修“马上厕上皆可做文章”的名言;读到乡贤先辈李渔夏天在林间、荷下裸体读书的记载,顿让陶云产生了自己与古人有一种“读书知己、惺惺相惜”的神交之感。

读书时代,陶云遇过不少交集虽短,却令她感念至今的老师。

上小学时,有一位女老师四五十岁了。长长的白果脸上印着几粒雀斑,眼神清亮,清脆动人的声音如同少女一般。老师把陶云叫到她家中,给陶云写朗诵稿,教会她朗诵。让陶云知道,原来除了默读,文章还能以这么美好的方式演绎出来。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想起女老师教她朗诵的情景,心里总是暖暖的……

初中时,陶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读,每当这时,她总是很羞怯地趴在课桌上,头也不抬,可耳朵里却一字不拉地听着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自己的文章,心里那个美呀,美得想放声大笑……

又是一堂作文课,她趴在课桌上,瞪着双眼,打着腹稿。这时陶云的眼睛对上一双温柔的眸子。“感冒了吗?”“嗯,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当然知道,你呼吸这么重!注意保暖和休息。”

老师一句关心的话语,让陶云小小的心里暖乎乎的。暗下决心好好读书,写出更多好作文来报答她——一位衣着简朴,短发齐肩、妈妈一样的女老师。

高中时,陶云的语文老师清瘦白净,看着文弱,头发却根根竖起,透着一股子倔劲,宛如翻版鲁迅。老师擅讲鲁迅作品,于是有人称他“阿贵”。陶云虽不能完全读懂“阿贵”,却成了“阿贵”老师的粉丝,还曾数次计划要给“阿贵”老师送本鲁迅的书。可在那个忙得人仰马翻的高中时代,鲁迅的书最终有没有送出去自己也已记不清了。每每想起,心湖犹如投入一颗小小的石子,荡起圈圈涟漪……

高考结束,极度偏科的自己自然没能如愿考上心仪的学校,懵懵懂懂学起了市场营销。

当时,正是整个社会在“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号召的鼓动下,全都陷入了“一切向钱看”的“创业狂潮”时代。陶云理所当然地被这股狂潮裹挟着,卷入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时代亿万淘金者中的一员。奋身不顾地开发市场、开发财路,每天接触着形形色色的商贾客户,接听着连续不断的各方来电。享受着销售达成或售后解决的快感;承受着交易失败、资金断链的痛苦;更为揪心的事,而商场的变幻奠测、货款的回帐难收,更让陶云如履薄冰、心劳日拙!

这时候,书于陶云,只似一个年少时的旧梦、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与她挥手而别、渐行渐远……

工作的紧张、生活的压力、风尚的劲霸,让陶云改变了生活习惯:下班看看电视,吃饭唱歌,逛街勾物,翻看时尚杂志成了她打发闲暇的主要内客。

可是渐渐的,生活好像无所附着,活着像个空心人,莫名的压力让人暴躁……

一次偶然的同学聚会,加了很多同学微信。陶云读到昔日同学们的文章,如同浊流中的一洼清泉,让陶云从中照见了自己过去的影子。哎!曾经和书相依相伴的陶云,在匆匆赶路的途中已经把书弄丢了!难怪工作以来时常心浮气躁、情绪不稳,原来是自己丟掉了书卷、丟掉了灵魂之本!

想到这里,陶云暗下决心,不行,从现在开始要把她找回来·····

重新拾起书本,陶云为沈复和芸娘的悲欢离合唏嘘不已,感叹“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为《老人与海》里的老渔夫捏了一把汗,心情随着海浪浮沉,随着小船颠簸,敬佩他永不言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陶云,一个厨房小白,跟着汪曾祺先生“看着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颠勺掌厨,品尝到了人生“交织着的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她还试着拿起了笔,以手写心,以心观世界,体悟生活种种。

陶云在遍地六便士的世界里奋斗,也不忘抬起头看天上的月亮。人在旅途,读书是福!

 

caf8f1527fd1e07fa646a95f20cfeb3.jpg陶云,如皋人,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居苏州。喜欢看书、写字。闲来以笔记录生活感悟。有散文、随笔等作品发表于各报刊。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24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9)——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9)——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最是书香能致远——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不愁明月尽,自有暗香来。康德老人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在接触它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一种惆怅。郭朝晖先生夜里刚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第二天一大早,便欣然如约接受记者...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4)——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根生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4)——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根生

阅读,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根生 鲁迅,作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历年来就被很多中外学者研究,而在咱们如皋就有一位研究鲁迅的专家,他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如皋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陈根生。说到...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6)——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6)——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偷偷摸摸读书——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不知道有没有一种病叫做阅读焦虑症,如果有,响雷可能患上了。症状是这样的,想读书读不进,放下书又想读,反复发作。他是不愿意自揭伤疤的。在这个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他更多是通过手机、电脑浏览,看...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8)——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潘爱萍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8)——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潘爱萍

行走于读写间的深情告白——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潘爱萍 身为省作家协会会员,定会是文章高手、著作等身。可谁会想到,潘爱萍竟有一段仇视读书、厌恶写作的心路历程。小学时的潘爱萍,活泼好动,性格外向。对读书写作,率性直言,不喜随流。她曾大...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5)——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5)——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读书之我观——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读书,单就这两个字,在信息化程度日渐加深的社会,听来就已经觉得难能可贵。街上、公交车里、饭桌上……看到的更多是老老少少捧着手机的情景。当然,通过网络方式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是整个社会趋势...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7)——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泳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7)——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泳

在字行里徜徉的读书生活——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泳 朴茂沉雄的生命向来都不是从艳丽中求得,而是在瘦淡中撷取。就像这读书,静静地呆在书房里,抑或竹椅轻诵,抑或灯下静思,无须香茗为伴,无须妙音入境。读上几句,看上几眼,便心生荷花,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