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 > 正文内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1)——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吴亚芸

季健3年前 (2022-05-19)《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4097

书卷多情似故人

——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吴亚芸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吴亚芸已是人到中年。回首前尘事,好些外物似可舍去,唯不可一日无书读。从江苏大学放假回如皋,我与她聊起阅读的那些事儿,一时思绪纷繁,实在是太多了,有些感念虽然一纵即逝,却又浸润内心,不经意间于心底静静沉积,细回想,那些纵然久远了的阅读往事,也已被岁月浸润成吴亚芸生命的一部分,任岁月侵蚀,终在心田……

故乡如皋很美,地名寓意就是水边的高地。她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底蕴,更有尊师重教的风尚,诗礼传家的传统。吴亚芸的爸爸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却酷爱文史,热爱阅读,还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法学函授专业。家里经济上并不宽裕,但早在80年代,她爸爸就舍得每年花费100多元给她和弟弟邮订好些报纸杂志,先后有《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童话报》《语文报》《杂文报》《春笋报》《青年报》《中国青年报》《中学生语数外》《中学生数理化》等十多种。其中青年报有两种,《少年文艺》也定了江苏和全国的两种版本,版面尺寸分别是16开和24开。家里还有丰富的藏书:《鲁迅全集》《中国哲学史》《中国通史》《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唐宋诗词赏鉴》《李自成》《家》《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文史类藏书。这些报纸杂志和藏书,令吴亚芸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写作水平也一直得到老师的欣赏和认可。也因家有藏书,总有新鲜的报纸和杂志看,同学们都喜欢到她家来玩。而她也不吝外借,有时还能交换到自己没看到过的书,这样往往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吴亚芸幼时爱读的书除了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系列,还有凡尔纳的科幻系列作品《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这些图书令她充满了想像力!她特别钟爱的还有曹文轩、陈丹燕、沈石溪等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平白质朴,宣扬了真善美,陪伴她一路成长。

“对于我们的购书请求,爸爸一向是极为慷慨大方的,他美其名曰为智力投资。记忆中第一次独立买的书是两本精装的诗集——《海涅诗选》与《屠格涅夫诗选》,这两本书一直陪伴了我整个少女时光。”吴亚芸回忆往事的叙述,充满着对父亲的感激。

爸爸的那堆书里,吴亚芸最爱的是《红楼梦》。整个中学阶段,《红楼梦》是百看不腻的。反复回味,里面的那些诗词读来更是颊齿生香。初中时同学中流行摘抄歌词。她也有本笔记本,但摘抄的都是古诗词,还有自己歪歪扭扭的习作。

后来,校园里仿佛一夜间就流行开了汪国真、席慕容、三毛、琼瑶、纳年容若的作品。那正是少女最敏感纤细时期,吴亚芸读了好多的风花雪月的文字,不知不觉人就变得多思脆弱,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好在这样的玻璃心没太久,金庸的武侠小说又一夜间风靡大江南北,令她沉迷不已,经常挑灯夜读。心目中最勇敢的大英雄形象就是乔峰那种背负家国大义,自我隐忍,善良正直,富有责任感的铁血男儿。前一段时间有位个性洒脱的同事让给她荐书,吴亚芸真诚建议她可以先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尤其是天龙八部,这真正是成年人的童话,料她定会喜欢!

初中的那个暑假,吴亚芸从爸爸的那些藏书中,迷上了沈从文,这个从湘西世界走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特立独行、别具个性的小说大师,他笔下的湘西世界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散发出浑厚自然的审美价值。特别是作品《边城》,那美丽恬静的大自然、和谐的民风、古朴醇厚的乡情、情致缠绵的爱恋,勾勒出一曲深远自然、清灵淳朴、和谐隽永的田园牧歌,给吴亚芸深深的震撼!那之后好些日子里,总假想自己是个编剧,写出《边城》场景的分镜头角本儿,自得其乐,并为之乐此不疲。她深深为之喜欢的,还有一位作家林语堂。他学贯中西,写的小品文睿智幽默,为人也豁达大度,儒雅温和。纵观中国现当代作家中,除了沈从文,她认为还有张爱玲和萧红也都属于天才型作者。文学创作,天赋和勤奋皆重要,二者得兼,则无往不利!

岁月匆匆,不知不觉间,吴亚芸已是高中生。这时发现了一个有大量藏书的地方,并从此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故乡小城,穿过一条长长青石板小巷,有一座四合院,院里一栋古旧的二层小楼和一棵芭蕉树,那就是故乡的旧时图书馆——如皋图书馆。

走进小楼,年代久远的木楼梯发出咯吱咯吱的脚步声。阳光透过木格窗斜照进来,光影斑斓中,翩翩然然的丝丝微尘浮起又落下,杳无踪迹地悄然无声……

三两个读者或靠或倚在一排排书架上,静静阅读。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一切是安详静谧的,空气中有隐隐的书香夹杂着樟脑丸的浑浊。一只白猫悄悄踱步过来,又悄然隐去……

图书馆不大,年龄却不小,1914年就建立了;面积虽小,藏书却近20万。在苏北、苏中一带颇有名气。

就是在这里,吴亚芸如饥似渴,囫囵吞枣地博览了众多古今中外经典名著。随着阅读量的提高,世界在她眼中越来越丰富有趣。她读斯汤达的《红与黑》,心酸于连的悲惨命运,理解他作为边远小镇青年不甘平庸,对命运的挣扎反抗;却又鄙夷他为了个人野心走入歧途,终陷末路的凄惨结局。通篇看完,久久沉思,心潮澎湃不已,不由提笔写出了给于连的一封信。这是她自发的一次写作冲动,许多思绪如梗在喉,不得不抒发出来。

伟大的文学作品,就是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勃朗特三姐妹在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很有份量,但吴亚芸最喜欢的还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特别成功的环境描写。读后心境久久沉浸于沼泽山庄那种寒凉潮湿、压抑沉重的氛围中;她更震撼于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那特别强烈而绝望的爱和恨,以至半夜醒来,总觉得窗外会传来女主人公凯西轻叩窗扉的声响……

好的文学作品,就有这么大的魔力,由不得你不感同身受。

读《飘》时,更感慨于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命运的莫测。女主人公褪去虚荣浅薄后不断成长。在她自私凉薄的天性外,更有对故乡红土地那种坚韧不拔的深沉热爱,令人感动。读福克纳的《喧哗与躁动》,着迷于作者意识流的非常规叙述手法。

那段时间,她写了不少此类习作,简直快要一发不可收拾了。

这种创作热情终止于一篇意识流风格的作文。可能确实写得不伦不类,被年轻的语文老师打了个不高的分,很受打击,她的意识流写作探索才算偃旗息鼓。

这段时间她还大量接触了诸多纯文学刊物,如《收获》《十月》、《当代》、《钟山》等杂志合订本被她不断借阅。这些优质文学刊物,滋养她的心灵,令她感念不已。工作后有一年去上海,她特地跑到巨鹿路675号,在收获杂志社那栋爬满常青藤的小楼前徘徊了好久。

上世纪90年代初应该是一个文学蓬勃发展兴盛的时代,名家云集,群星荟萃。那段时间真是文学爱好者的天堂。大量阅读令吴亚芸眼界拓宽。王安忆沪上名媛的气质、张抗抗对个人性灵的刻录、池莉市井人生中的平和、莫言红高粱家族的豁达豪放,苏童南方阴郁的才子气,叶兆言六朝古都浸润下的书生味,贾平凹早年商州纪事的隽永平和,刘恒的人性探索,刘震云的底层纪实,池子健的纯净诗意,方方的冷峻,还有马原、阿来藏地的魅惑奇丽,王朔、王小波的嬉笑荒诞,路遥、余华对命运的思索追问……

在大量阅读中,吴亚芸不知不觉地丰盈了人生,提升了内涵。

阅读令人博古通今,世事通明,增长阅历,阅读经典更是能拓宽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时光如流水,匆匆又一年。吴亚芸大学时光开启了。那时网络刚开始兴起,还是诗歌和音乐的黄金年代。伴着校园民谣,年轻人热爱阅读和诗歌。正是在鸡鸣寺樱花盛开时节,她和先生结缘于一本《浮生六记》,期望着以书为媒,琴瑟和谐,恩爱两不疑。从此,那本书跟随两人辗转多地,及至随先生出国游学时也一直带在身边。如今书已泛黄,情志弥坚,待到鬓发已白,对坐暖阳,再把书来翻!

花开花落,流年似水。时光兜兜转转,红了樱桃,又绿了芭蕉。工作后吴亚芸竟成了一名图书馆馆员,更是整日与书为伴,过上了“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日子。图书馆事业是芳香美丽的,她深深热爱着这份事业。

图书馆工作,也是阅读的工作。

在阅读中,不断感悟思索,令她内心丰盈,思辨明理。在阅读中,书香熏陶出那份潜移默化中的优雅更令她神往!

阅读,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阅读,更令生活中的吴亚芸获益颇多。多年的知识积淀,让她对审美有着天然的敏锐。她可以设计自己的衣裙,独家定制,自成风格;可以沉迷美食文化,揉和南北之长,做出家人喜欢的创意菜。更因长久对艺术作品的关注和赏鉴,居家设计也能轻松搞定。小到窗帘的挑选设计、家具的定制、饰品的摆放、绿植的布置,大到整栋房子几层楼的装修设计、功能布局,她都别具手眼、自行设计且自成风格、独特别致,效果颇佳。朋友们开玩笑,说她可以出来开个工作室!

其实,哪有多少天赋异禀!这完全是这么多年在书香中浸润出来的一点技能!

有句话如是说:“如今在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3d906f00af371780630dd089ac1adce.jpg吴亚芸,如皋人,镇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赛珍珠研究协会会员,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江苏大学信息研究所,多篇文字发表于网络,报纸,期刊。主要参与和主持的市级课题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多年来从事阅读推广,及文字编辑工作。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25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1)——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朱晓纯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1)——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朱晓纯

书 香 人 生——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朱晓纯 再过十几天就是南大法律硕士毕业十周年的日子,朱晓纯与同学们相邀重游南大,积极筹划这次活动。已是深夜,图书馆和教室的灯都熄了,只有北院通宵教室里的灯还亮着,不少学生在那边挑灯夜读。漫步在春...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9)——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郝明智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9)——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郝明智

温和地坐在昏黄里——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郝明智 暮春时节,陌上花开。欣悉如皋初级中学郝明智老师的文化历史散文集《走进1643年的春天》即将出版,我第一时间电话祝贺,周末的午后,我们相约在东大街隐青集,共同回忆那些过往的岁月。郝明智...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6)——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何晓燕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6)——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何晓燕

立学以读书为本——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何晓燕 人,生而有别,何晓燕说她属于爱读书的那类。如果当年有“抓周”,周岁的她应该抓住一本书。之所以如此肯定,当然是以现在爱读书的她倒推而来。仔细搜索现实起因,她说,应该是从和父亲通信开始。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8)——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陶云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8)——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陶云

人在旅途,读书相伴——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陶云 人生是一段旅程,一路走来,陶云有幸与书为伴。书籍是她人生之初的心灵导师,带她看大千世界;是她命运河流的摆渡人,由此结识了不少同频的人;也是她心内的一首歌,无论何时想起,欢乐的旋律悠扬...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3)——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席如明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3)——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席如明

读书,让自己成为“码字”的行者——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席如明 人生旅途中,书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书是“码字”的基础,书读多了,“码字”的时候自然“水到渠成”,生活里便有了一片清明的世界。席如明与书结缘,得益于她的父亲。她的童年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