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 > 正文内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4)——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田红飞

季健3年前 (2022-05-22)《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3493

纸笔为翼,书影相随

——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田红飞

 

与田红飞相识,完全是起源于他的一篇文章——《回得去的母校回不去的青春》。偶然间读到这篇文章,很想认识一下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所谓未识其人、先品其文,读着他的另一篇文章——《我的爱情公寓,我的独家记忆》。心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过了他的漫漫十年人生路。至今犹然记得文章开篇题记: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十年前的人也各自天涯,然而十年的经历慢慢变成了故事,没有星星的夜空,月亮如影随形。当初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如今不过是在成长的路上留下深刻的痕迹。

后经了解,知道田红飞是一名典型的中学理科老师,他曾用一首打油诗来形容自己平日里的日常工作:一寸粉笔书物理,两袖清风批作业;三尺讲台育桃李,力热光电谱四季。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不仅是一名典型的理科男,而且还是一个技术控,假期喜欢一个人宅在家里研究机器人,有时候他一个人坐在客厅,全心身投入设计编程和组装机械,一坐就是一整个下午,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等级考试四级教练员证书。

真难以想象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理科男加技术控,却还有着自己独有的阅读文学情节。

田红飞喜欢阅读,只是纯粹出于对文字的热爱,正如他自己所说: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他自己也不知他从何时起,开始喜欢上了阅读,而这一喜欢就从未改变。做为一名普普通通土生土长的如皋学子,自从2009年高中毕业离开家乡,独自在外飘荡了整整九年。在2018年再次回归故乡的怀抱,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独自在外漂泊了九年之久的他,深有体会。在无数个独自在外面对的黑夜,喜欢阅读的他,以纸笔为翼、书影相随,黑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漫长,自己的内心也并不觉得那么的孤单。每当夜深人静,灯火阑珊,星雨零落,一桌一椅,一人一书,没有岁月匆匆,尘世繁杂,有的只是一颗在书海中遨游的心。随手翻开书桌前的一本书,看着故事里的故事,品味人生里的人生。跟着哭,随着笑,不是每一个人的青春都叫芳华,也不是每一个人的老年都能沧桑,真正塑造人的,不是时间本身,而是在时间里历练的挫折和苦难。微闭双眼,很多话想说,却从未曾告诉任何人,这些年独自捱过的苦,迎着清风抹过的泪,只有他自己知道。有时候,一天宛如一年,而有时,一年却又宛如一天,任时光流转,他还是曾经那个热爱阅读的少年。读着他的那篇文章——孤独中的坚强,便能深刻的体会到,一名游子独自在外漂泊九年的艰辛与不易。

田红飞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藏书,从小就一有闲钱就喜欢买书,直到长大参加工作后,这个习惯都一直未曾改变,为此,经常遭到父亲的抱怨:总是瞎花钱,买那么多没有用的闲书放在家里发霉,卖废纸又不值钱。对此,田红飞总是默默走开,不做任何的反驳和辩解。每年夏天,他回农村老家度暑假,都有一个习惯,会把一堆一堆的藏书抱出来,一本一本的摊在“花帘”上。作为封闭的生产队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乡亲们口中在城里做先生的他,每次晒书,都会吸引周边邻居们过来围观,围在“花帘”四周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书,一向以知识分子自居的他,每次都会很大方的赠书。

田红飞不仅喜欢看书、藏书,而且更喜欢写书,关于他写书的初心,也只是纯粹出于对文字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记录,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独自一人静坐在书桌前,把曾经经历过的一个个画面,所思所想,一字一句敲打成文字,记录着自己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他喜欢在QQ空间写说说,记录着自己一路走来的成长轨迹。读过他的那篇文章——最喜独处时光,就知道下了班之后的他,不喜欢逛街,也不喜欢应酬,而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用文字梳理自己的思绪,随意的敲敲写写是他这么多年来一直未曾改变的习惯。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路走来,没有对错,只有成长,不问旧事长短,余生继续前行。沉心静气,任窗外风雨雷电;静思浅悟,守桌前纸笔书影。他也曾幻想着有一天,有这么一个人,走到他面前跟他说:“你写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条说说,我都认真的看完了,好心疼你呀。”

如今回到家乡工作的田红飞,有个好习惯,就是早上起的比较早,上班期间,基本上每天都是前三个到学校食堂吃早饭的。每当有人问他,能够坚持每天早起的原因,他总是笑呵呵的回答:每天早晨叫醒自己的不是闹钟,也不是什么假大空所谓的心中的梦想,而是前一天晚上睡的早呗。简简单单的一句,前一天晚上睡的早呗,看似简单,但真正能做到,还真有点不简单。也不知从何时起,熬夜成了现代人生活的标配,尤其是年轻人,貌似不熬夜就不是年轻人的生活似的。因此,田红飞经常被同龄好友们,戏称已经提前过上了老年人的生活。

田红飞还有一个小小的爱好,就是夏天喜欢一个人抱着半个西瓜,用勺子挖着吃。前段时间他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说说:时间如流水般流淌,又到了吃西瓜的季节。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怀念那个抱着半个西瓜坐在阳台地砖上翻看《三国演义》的少年,怀念那个抱着半个西瓜躲在被窝追《爱情公寓》的少年,开始怀念那个抱着半个西瓜假装思索人生未来装深沉的少年,开始怀念那个抱着半个西瓜赶写第二天教案的少年,开始怀念那个抱着半个西瓜独自发呆的少年,开始怀念那个抱着半个西瓜欣赏渝城夜景的少年,开始怀念抱着半个西瓜走过没有路灯小区的少年,开始怀念那个放半个西瓜在副驾驶等红灯吃一勺的少年。一路走来,他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陪在他身边的依旧还是那半个西瓜。朋友们看后,都戏称他为西瓜少年。

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如果能够真正做到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这里的“少年”不单单是指年龄上的少年,更是指精神上的一种“少年”。愿你我都能像田红飞那样,依旧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

田红飞告诉我,他的散文集——《以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初稿已经基本完成,正在修改并积极计划出版,期待着他的新书能早日与读者们见面。


857b3016d91f6d4385379402c2c432d.png田红飞,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西京梦》,个人散文集《书里书外,做最好的自己》,散文合集《散文十二家》,参与编写《如皋百人话百年》,多篇散文被多家省市级公众号平台采用,家有纸质藏书千余册。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26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阅读的力量》季健系列访谈录:70位读书人的故事(2)书中之行者——访南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程然

《阅读的力量》季健系列访谈录:70位读书人的故事(2)书中之行者——访南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程然

书中之行者——访南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程然   灼灼桃花迎风而笑的季节,湉湉泮水之畔,巍巍学宫之东,因一次特殊的姻缘,笔者一行得以前往如皋师范拜访程然先生。  如果说“把读书作为自己生活中一个部分,生活之中除了教书育人之外就是...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7)腹有诗书气自华——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周荣丽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7)腹有诗书气自华——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周荣丽

腹有诗书气自华——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周荣丽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快乐无比神秘,难以复制。从深宅到市井,从学堂到街头,无论是方块汉字还是异国字母,“文字”将它的精髓用“心领”“神会”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读者不一样...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3)——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平美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3)——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平美

我与文字的千丝万缕情——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平美 因为念书甚少的原因,每每有人跟张平美谈及文字文学之类的字眼,她内心的卑微感不免油然而生。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手足无措,显得忐忑不安。“我一直以为,文字与文学那些事,与高学历高阅历以...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6)——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6)——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偷偷摸摸读书——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不知道有没有一种病叫做阅读焦虑症,如果有,响雷可能患上了。症状是这样的,想读书读不进,放下书又想读,反复发作。他是不愿意自揭伤疤的。在这个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他更多是通过手机、电脑浏览,看...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1)——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朱晓纯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1)——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朱晓纯

书 香 人 生——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朱晓纯 再过十几天就是南大法律硕士毕业十周年的日子,朱晓纯与同学们相邀重游南大,积极筹划这次活动。已是深夜,图书馆和教室的灯都熄了,只有北院通宵教室里的灯还亮着,不少学生在那边挑灯夜读。漫步在春...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5)——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5)——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读书之我观——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读书,单就这两个字,在信息化程度日渐加深的社会,听来就已经觉得难能可贵。街上、公交车里、饭桌上……看到的更多是老老少少捧着手机的情景。当然,通过网络方式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是整个社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