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 > 正文内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5)——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郭小林

季健3年前 (2022-05-23)《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4202

读一本书,修一个人

——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郭小林

 

与郭小林相识也有三年时间,平时虽各自忙碌,朋友圈中却天天相遇。他全心打造的微信公众号“磨头人”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以他为核心的作协磨头分会风生水起,成绩斐然。“朋友说我是个文人,我听着有些惶恐,我自知连一个合格的读书人都算不上。能称上文人的,至少也得是博览群书,成一家之言。而我只是在可怜的几本书中游荡,读了就忘,忘了再读”。郭小林言语不多,却谦逊质朴。

上中学那会儿,生在农村的他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更精确更多书籍,除了语文课本外,同学们被禁止阅读一切课外文学书籍。先生们习惯统称这些书籍为“小说”,说它们是“毒害”学生,影响学业的“罪魅祸首”。于是,年轻的郭小林便早早的与文学无缘了。

后来郭小林上了大学,才有机会走进校园图书馆,面对突如其来的幸福,郭小林一头钻了进去,不分类别,见书就啃。数理逻辑、天文科幻、艺术设计,甚至于宗教玄学,都是我愿意了解的知识。渐渐地,为了一时的显摆与得瑟,他读书的初心也变得虚幻缥缈起来,贪杂少精, 随遇而安……广撒网式的阅读虽觉粗浅,但也并非一无所获。读总比不读要好。记得有一本书谈及“淡泊明志”,作者将其解读为:“位居高位不为尘世所困,志存高远勿忘游戏人间”。没想到这句偶遇的精妙解读能为郭小林所铭记,并成为此后他遵循的人生信条。除此之外,广撒网式的阅读还是结合自身兴趣主观筛选的过程,这对确定今后研读的方向大有裨益。

“仍记得第一本认识研读的书是《世界美术史》,浅绿色的封皮,素雅大方……主体内容讲述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几位巨匠的艺术成就及人生经历。从中我第一次认识到,了解作品背后的人物才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人与书、人与画之间都有缘分牵绊着,什么样的人遇见什么样的作品。 书中的巨匠不只是画家,他们更是雕塑家、建筑家,甚至于如达芬奇式的科学发明大师,由此可见知识间的通达与共性,如同杂文、散文、小说、诗歌……终究,它们都是传达思想的载体罢了。书中的巨匠都是天才,幸运的是,这些天才愿意屈服于自己的个性,最终成就了如米盖朗基罗“西施庭天顶画”这样的旷世巨作。”谈到读书,郭小林滔滔不绝,兴高采烈。

是啊,好多事情是被逼出来的,米盖朗基罗创作“西施庭天顶画”的过程就是个自由受迫,内心自虐的过程。否则如此一位天才怎耐得住长年累月面朝天顶作画的寂寥呢? 其实读书、写作的过程又何尝不是千百回拾起与放下呢?

可惜,偏偏在读书上郭小林屈服不了自己的个性,不喜小说之类的长篇大作,不喜在文章骨架上附着太多的油脂。虽然丰满的文章和词句读起来很爽滑、温润,精彩的故事情节设计得很巧妙,但仍不足以满足他求知的迫切心理。这有可能与他生活的环境(磨头乡村)有关。在乡村,抬头看天,俯首接地,田间的每一片叶、每一棵庄稼都不显多余,看见它们,让他少了些不种而食的歉意,多少些安全感。因此,郭小林还是更喜欢诗词、杂文、散文一类的短篇,虽偶有矫情之嫌,却可信手拈来,得一段故事,明一种思想,品一处自然……

单一的长篇小说与系统性的长篇论著还是有区别的。年轻的时候迷过宗教玄学,虽觉深奥,但兴趣总是促使他去尝试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厚厚的十几本《世界佛学史》论著也能读得不亦乐乎。后来邂逅老师指点,方知乱读乱想的坏处,于是他买回一部《金刚经》读来读去。十几年了,一本书至今还没有读完。

郭小林说:“佛教讲修行,我认为“修”与“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修”倾向于佛法研习,若想达到究竟了义的境界还需要“行”来印证。“修”是静下心来读好书,“行”是走进社会讨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实践印证过的思想,才是心甘情愿屈服的真理。而真理或许只藏在其中一本书中,静候读者千百次的翻阅。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匆匆不惑之年,更是读书之际,郭小林告诉我现在的读书的心态比之前随和许多。书不在多,精耕细品;识不在深,有修有行。

读一本书,修一个人。或许这便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d23ce1e0e61037b5b04eb7850f7bdc8.png郭小林,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如皋磨头人,磨头文联理事、磨头作家协会秘书长、交通工程师,业余时间主持“磨头人”公众号。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26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用图书垫高人生——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时鹏寿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用图书垫高人生——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时鹏寿

用图书垫高人生——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时鹏寿 时鹏寿,和他聊天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他绝对算得上一个“绝顶聪明”且幽默风趣有趣的人。他说:“读书、藏书、写书是我人生的重要内容,是图书垫高了我的人生。”在时鹏寿成长的过程中,经历...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9)——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9)——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最是书香能致远——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不愁明月尽,自有暗香来。康德老人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在接触它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一种惆怅。郭朝晖先生夜里刚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第二天一大早,便欣然如约接受记者...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0)——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钱进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0)——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钱进

走在追梦的路上——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钱进 读书亦是读人,见人方能见章。初见钱进,白白净净的脸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透着一股书卷气。相处久了,你才会发现,其实在他文人的外表下,骨子里流淌的还是军人的血,浑身上下散发出的还是那股不变的...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3)——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平美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3)——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平美

我与文字的千丝万缕情——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平美 因为念书甚少的原因,每每有人跟张平美谈及文字文学之类的字眼,她内心的卑微感不免油然而生。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手足无措,显得忐忑不安。“我一直以为,文字与文学那些事,与高学历高阅历以...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1)——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朱晓纯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1)——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朱晓纯

书 香 人 生——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朱晓纯 再过十几天就是南大法律硕士毕业十周年的日子,朱晓纯与同学们相邀重游南大,积极筹划这次活动。已是深夜,图书馆和教室的灯都熄了,只有北院通宵教室里的灯还亮着,不少学生在那边挑灯夜读。漫步在春...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4)——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4)——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你是我的温柔……——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常人看来,外表文静的陈燕,好像是个有些无趣的人。从小到大,就只有读书一样爱好。其实,小时候的陈燕,是个挺淘气的孩子。敏于行更敏于言,口齿伶俐不识时务,到别人家做客,常弄得大人们尴尬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