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7)——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吴钰萱
阅读悦美
——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吴钰萱
时光总是匆匆朝前赶着路,每个人不停的奔波无非是纠结在琐碎繁忙的工作中,亦或是为感情和家庭所困顿,鲜少有时间来回顾往昔。
初夏的夜晚,吴钰萱与记者一起敞开心扉,共叙读书人生。不经意发现,这些点点滴滴的经历,连同吴钰萱的前半生一同被梳理得渐渐明晰。
“提起阅读,我的启蒙老师无疑是我的母亲。其实她并不是一个擅于用笔的人,可她却是一个非常执着较真儿的人。至今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我常常在凌晨三点醒来,睡眼朦胧地看到妈妈还在书桌前看书备考……凌晨时分,母亲那被书本的折射光照亮的侧脸已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说到这些,吴钰萱有些动容,她对母亲的言传身教对他的影响至今记忆犹新、感念不已。
小时候家里的三层挂壁书柜总是被填得满满当当。第一层则被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程伟的《少女的红发卡》、张微的《雾锁桃李》、秦文君的《孤女俱乐部》等带着童年缤纷色彩的少年文学所铺满,书籍将一个个或奇妙或悲壮的故事带进了吴钰萱的世界,由此也开启了她阅读与写作的启蒙之门。而母亲便在这个过程中充当起了重要的责任——知识的搬运工。每当老师布置了作文,母亲总能够从那些满满当当的书堆中找出相应类型的作文,并把具有写作手法的句子、段落画出来让她利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现在想来,在那个父母都疲于工作带娃两不误的操劳年代,不可否认,它于吴钰萱日后的写作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启蒙。
如果说,一本本作文书是给了孩子写作的功底,那么一套套少年文学便给她的世界添上了笔笔色彩,使得纸上生光。
由于母亲是一位护士,因此吴钰萱的童年时光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医院里度过的。科室隔壁紧挨着医院的图书室。夏日傍晚总有余晖透过干净的玻璃将屋子印成番茄红。那是一种明艳的色彩,好像在暗示着阅读的活力。斑驳的光影落在墙上,映照出那些匍匐着的昆虫标本,它们都那么安静,一动也不动,好像在饶有兴趣地听着人们高谈论阔或是来往忙碌的脚步,亦或是怕打忧那些正在这里静静读书的人们……
吴钰萱与《少年文艺》相识于这里。当时的《少年文艺》每一期都刊着长长短短的小说、幽默故事。薄薄的一本哪经得起读,一开始两三天重温,又生怕摩挲多了破了封面,折了书页,便用旧挂历当书皮仔细包上。再后来妈妈帮她订阅后,渐渐积攒得多了,总是会把往期的再循环阅读。那时候读的是热闹,但却也让她见识了生活之外的斑斓世界。
小时候,吴钰萱寒暑假的生活无一例外都是在最敬爱的祖母家度过的。这段时光特别宝贵。不仅仅是因为浓于水的祖孙之情,更归结于祖母对于文学的执着热爱。
夏天的清晨,祖母总是会搬一张小方桌放在阳台上,陪着她晨读;跟她讲《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虽然年幼的她十分费解“正钗副钗”的定义,但丝毫不影响她把《红楼梦》中慈祥的老夫人幻化成祖母俊美的脸庞;祖母跟她说起最爱的外国名著《牛虻》,在手心一笔一笔划着“虻”而不是“氓”,那是一番对文学赤诚的模样;祖母讲《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庄重地告诉她人的品性远胜于容貌。祖母会常常牵着她步行到新华书店买书。那本《中国童画故事》几经修补,至今依然还在吴钰萱的书橱里。
吴钰萱的回忆中,注满对祖母的敬佩、感激、深情。
中学时代,小学作文书的位置逐渐被清一色的文学小说取而代之,成为吴钰萱正式由被动阅读转化为自主阅读的分水岭。
与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一同涌进她生活的,还有青春期文学。初三那年,如一匹黑马般冲出文坛的韩寒,写了一本《三重门》。书中对应试教育满不以为然的态度一下子搅乱了大众秩序。学校和老师纷纷谈“门”色变,把这本书列为禁书,生怕把乖学生带入歧途。
班级中唯一一本《三重门》在“黑市”中兜兜转转后,终于流转到她手中。虽说这本书并没有扭转吴钰萱的生活轨迹,然而韩寒诙谐幽默的写作风格下,展现出的青春期同学间亲密又叛逆的感情引起了她内心深深的共鸣。
进入高中后,能自由支配的时间愈发少,视线中渐渐隐退了小说读物,只剩下《青年文摘》《读者》成为那个时代最亲切的挚友。它们出现在厨房的餐桌上,卫生间的置物架里,还有那熄灯之后的被窝中……
阅读的时光是娴静的,它缓解了考前焦躁不安的情绪,而最大的受益在于为议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大量论证引据的素材。后来无论是高考作文还是入职考试都是要好好感谢当年那个乐于读书的自己。
如果说小学的阅读传授了吴钰萱写作的方法,初中的阅读开拓了眼界,高中的阅读丰富了取材的空间。那么,大学的专业学习则是在思想上竖立了新的标杆与高度。
四年光阴,铁凝、王安忆、亦舒、方方等一批女性作家,用独立精神和自由灵魂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在女性的视角、用女性的语言讲述着追求信仰,实现自我的故事。柔与刚的冲击让吴钰萱深受女性文学的鼓舞,这也是此后任生活波澜起伏,她仍能安逸于一己之地的原因。
眨眼间,吴钰萱的女儿也已到了阅读的年纪。
当年祖母言传的爱阅之情,她还需将它延续;母亲身教的勤奋,她也必将之传习。多读书,用数字来累积阅历;读好书,用品行来指引行迹;会读书,读的是文字,学的是做人,挥洒的是豪情。
阅读,原来可以很“悦”读!
吴钰萱,江苏如皋人,现就职于如皋市文化馆。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并发表多篇诗歌、散文。一个个简单文字的灵动,都来自于因不同阅历而自成风格的感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