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爱在白蒲

季健3年前 (2022-06-01)散文随笔5215

爱在白蒲

倪爱娟

初夏时节,慕名初游白蒲,慕的就是“教育大镇”“教育之乡”。从古至今,有不少的人文墨客都与白蒲有着紧密的联系。

光绪年间,白蒲初级小学堂设立;1949年,在白蒲小学“南校”创办了第一个公立幼儿园,与共和国同龄;1950年创办苏北如东中学白蒲分校(今白蒲高级中学);后续相继创办白蒲职工夜校、白蒲工业中学、勇敢农中、白蒲镇初级中学、阳光初级中学等等。

闲庭信步在充满古韵的石板路上,贪婪地吮吸着充满书香的味道,听闻着从古至今的故事。在清代275年间,白蒲一个乡镇,竟然出了9名进士、27名举人和61名贡生。在白蒲“八大望族”中,沈家“一门八贤”,姜氏“一门两进士”,顾氏家族七代12人从事教育工作。

踏入顾氏老宅,青砖绿瓦,幽静古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内外两个院子,外院有书斋和藏书楼,书斋类似于现在的教室,“文定先生”和“文静先生”两块匾额无言地诉说着文化的代代相传。

在这个书香白蒲、英才辈出、桃李满天下的小镇,发生着许许多多有关教育的故事。

古有清光绪张謇先生筑桥修路,近有沙元炳治水调纠纷,诗人、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沙白,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的吴迪镛。拥有原淮扬八大丛林之一的法定禅寺基地建设的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钟灵毓秀之地成为读书成材胜地。

民族的文明进步、国家的发展强大,源自一代代年轻人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他们是先哲思想的传承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白蒲高级中学,风雨兼程七十载,力求做到“八个字、四句话”。即“有序、民主、高效、到位”“管住不管死,放手不放松,要求不苛求,奖励不唯利”,200多位文学爱好者茁壮成长,在省市以上文学刊物发表佳作400余篇,先后为空军输送了9名飞行员。在祖国各地任工程师和中学一级教师的达1200多人,任高级职称的有数百人之众。

武汉海军工程学院教授、流体力学教研室主任、全国优秀教师郑学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古典文学教授徐应佩;上海电影制片厂高级美术设计师、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冯健男;空军第三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空军优秀科研人员、首批空军拔尖人才、某研究室主任(副师级)江华;南通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学教授顾启;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陶鹏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姜堰中学教导主任、著名物理教师杨焕清等等杰出人才,数不胜数。白蒲镇奚斜小学高级教师吴建,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作品百篇,其中有一篇《水墨菱塘》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少时养正鸿鹄之志,长成方可高飞远翔。2003年,林梓小学启动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和关爱行动。次年成立全国首家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并将每年5月10日定为留守儿童关爱日。暑假期间,为了让留守儿童拥有温馨快乐的七彩假日,学校特地组织了二十多名中外志愿者的英语培训夏令营活动,让内心渴望、喜爱英语的学生时而羞涩、时而捧腹大笑、时而专心致志,尽享快乐!

毛泽东同志曾说:“努力发展体育,把我们的国民称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的人。”白蒲教育是运动的教育,2012年奚斜小学空竹表演参加省空竹邀请赛,获得单项比赛4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并获最佳集体表演奖。2013年白蒲小学花样跳绳《“绳”采神韵》在全国跳绳锦标赛中夺得1金、3银、1铜。次年8月,在世界跳绳锦标赛中获得3人交互绳冠军,为中国夺得首个世锦赛花样跳绳金牌。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白蒲的教师们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2021年在白蒲镇政府的支持下,新建成一所幼儿园。刚刚踏进幼儿园时就是踏进一个漂亮外壳的工地,里面除了未完成的建筑外,还有就是一些建筑垃圾。充满使命感的老师们戴上遮尘帽、纱布手套,抱成团一间教室一间教室进行地毯式地清理。洁白的墙面在老师们或坐、或蹲、或爬、或跪的共同协作下,打造出了温馨的背景墙,等待着小学子们添上浓墨重彩。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如果把人一生的拼搏比作一栋高楼,教育就是基石,基石越稳,楼身越固。白蒲幼儿园率先探索融合教育,给特殊幼儿家庭新的希望,“星星”的孩子,情绪失控时在资源教师身上的抓、捏、掐、咬……老师们不抛弃、不放弃,含泪坚守。当资源老师看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会跳连续跳大龙球、会用小夹子捏小软球了、会摆放蒙氏插座圆柱体等等,老师眼角湿润、嘴角上扬、手舞足蹈,毫不吝啬地伸出大拇指夸赞一番。此时,老师就跟你一样沉浸在了欢乐之中。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白蒲镇下好了教育事业的先手棋。现代蒲塘名人灿若群星,将军、教授、专家、学者、政要百余人。近年来这巷子内,多少学子考研读博学有所成,多少能人志士创业拼搏,光耀蒲地。

如果把人一生的拼搏比作一栋高楼,教育就是基石,基石越稳,楼身越固。白蒲镇的崇德持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浸入青少年的心灵,以一言一行促使其向真、向善、向美。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坚定了奋斗的决心,这将会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伫立在白蒲古镇的石板街上,我的思绪万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涌现出著名诗人沙白,著名剪纸艺术家陈耀;涌现出蒲好人:南通劳模大米哥陈永建 。 烈士沈银亮。 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爱心邮路姚泽民。 慈善企业家姜建明。……白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28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那时的陀螺

那时的陀螺

那时的陀螺刘正林小的时候,我很喜爱陀螺。初时,缠住父亲,削了个粗糙的陀螺,我连蹦带跳,挨家挨户找小伙伴们炫耀了好半天。后来,条件改善,我“忍饥挨饿”,积攒了好些天的馒头干,在学校门口小贩那里换了个精美的陀螺。同学们喜欢带陀螺到学校,下课铃一...

守松如松

守松如松

守松如松赵宏建杨守松也是属于走在路上没人多看一眼的人物,黑且瘦,虽然也着西装戴着眼镜,但满脸的沧桑。我先是在《扬子晚报》繁星副刊上读到杨守松的散文,后来在南通与苏州两市文联共同主办的活动中与杨先生初次相遇且在宾馆促膝长谈。1995年8月的一...

东北壮游

东北壮游

东北壮游渔樵耕夫   谢通旅游专列十八个车厢,满载着上千人的旅游大军。火车从江苏常州出发,拉开东北五省游的序幕,跨长江,过黄河,闯关东,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去撒欢,到中俄蒙边境去遛弯儿、、、、、、东北壮行钢铁洪流机声隆,旅游...

回娘家

回娘家

回娘家曹继红正月初二,回娘家。这是老家传统的年俗,是出嫁前妈妈的叮嘱。女人这辈子亏欠的就是娘家,嫁人后,就不在妈妈家过年了,大年初一,按照习俗,是要在婆家的,初二则是嫁出去的姑娘收拾收拾回娘家的日子,也是丈母娘迎接女婿的日子。结婚20多年了...

奶 奶

奶 奶

奶 奶——谨以此篇纪念我们敬爱的奶奶喻忠祥今天是我们敬爱的奶奶~黄布兰的忌日,奶奶若在世的话,今年115岁了!虽然奶奶离开我们己经32年,但她老的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梦中、浮现在脑海中。奶奶她为人淳朴、善良、默默无闻、勤劳、任劳任怨的品质值得...

锦瑟无端

锦瑟无端

锦瑟无端吴宏匀香熏袅袅的雨天,和着咖啡的浓厚气息,站在高楼上往外看,天地苍茫,帘幕低垂。路上的汽车仿佛大海中的一粒芥子,飘摇孤独地驶向视线之外。与好友倚在窗边,看上去她仿佛隔山隔水。我们俩经常是这样守在一起,各自想着心事,偶尔只是为了验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