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 > 正文内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57)——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益刚

季健3年前 (2022-06-04)《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3380

 阅读,是用一生去做的一件事

——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益刚

 

“《镜花缘》的作者是清朝的李汝珍……”教室里正在举办名著阅读的专题讲座,主讲人是北外附属龙游湖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的陈益刚老师。从南通到苏州再到如皋,一路走来 ,他的身上有哪些关于读书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读书生活。

由于家里有在新华书店工作的亲戚,所以那里成了幼时的陈益刚最喜欢去的地方。每次新华书店有书展,他都能在散场后在大棚顶搭起来的院子里一次饱览个够。每次回家的时候,都会买许多书,把书包塞得没有一丝缝隙。

上小学的陈益刚,对一本神奇怪诞的故事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人走路是不用脚的,脚下会有一朵云托着;有的人会有两张脸,一张哭脸、一张笑脸;有的人男女是反的,女的有胡子……每次看着新奇搞笑的图画,认着原本就不多的汉字,陈益刚的心里别提多开心了。在家里吃饭、睡觉的时候都会捧着读。那时候就觉得,人生只要有书就行了。后来班里一名同学从上海带回来一套《济公传》的连环画,而且是彩色的。每次瞧见她向大家娓娓动听地讲述书里的内容时,陈益刚的心里羡慕死了。在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征得了同学的同意,如愿借到了那套书。那段时间,吃饭、睡觉,连走路的时候,他的手里都是拿着书的。“火烧大碑楼”、“智斗恶相”等经典的故事如数家珍,每一段讲述都能为他引来众多的崇拜者,那套书仿佛也是他的了。后来,在还书的时候,却发现少了一本。陈益刚央求上海的舅舅跑遍各大书店,费了千辛万苦,终于在一个小书店里买到了一样的赔给同学,这才算了事。这件事也让陈益刚越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书籍。

上初中的时候,陈益刚家里造了新屋。但是他却并没有和父母一起搬到新家,而是继续住在老宅里,他的很多文章都是写的老宅的生活。为什么陈益刚不肯去新家呢?一是老宅离学校近,二是老宅有很多他的童年回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老宅里面有书。每天晚自习回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都可以尽情地在书海里遨游,每天都是抱着书睡觉的。初一的时候,他就已经读完了文字版的四大名著。那段时间,他还尝试着赋诗填词。虽然选择看起来,当时写的东西还极其幼稚,但那时的他看着几本诗集总是倍感自豪。

上了大学后,陈益刚开始了系列专业的藏书。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大学西图书馆一楼夹层里面的小说库,那个地方是中文系的学生心中的圣地。平时除了中文系的学生也会有一些文学爱好者会钻进那神秘的小说库。

每次走进小说库,看见那一排排整齐的图书,陈益刚的心里都会特别兴奋。大学时代的陈益刚除了要完成紧张的学业,还在学校几个部门担任要职,工作繁忙。但是不管多忙,他都会空出两个下午去泡小说库。他的借书证很快就写满了,不得不再换本新的。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但是很多时候遇到爱不释手的书时,每次还书的时候又恋恋不舍。其实,陈益刚从初中时代就开始了藏书,但那时候藏得书不是很经典的版本,就是为了阅读。就是从大学开始,他照着小说库里的藏书开始买书。他有个发小,是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的高材生。虽然他是个冷静的理科生,但是他却有一个和陈益刚相同的爱好,那就是读书,他也喜欢藏书。有一段时间,他们两个都在收藏“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业内人士称之为“版画本”,因为每本书的封面都是和小说内容有关的一幅版画,故而得名。由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时候有些书的发行量不大,所以在市场上卖得比较贵。在多达200多册的系列里面,有一本南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特别抢手,往往一出来就被抢掉了,尤其是品相比较好的更是供不应求。那些日子,陈益刚天天守在电脑旁边,每天一睁眼还没洗脸,他就会坐在电脑前,更新最新的上书的结果。在守了将近一个月的时候,终于有一天,一本很新的《百年孤独》出现在了书店的数据库里,虽然价格有点贵,但是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那个时候,陈益刚一个月的生活费是400元,他愿意用150块钱去买一本书。在很多同学看来,他爱好藏书已经着了魔了。

陈益刚还经常去南京找同学去买书,他们逛遍了南大附近的所有书店,甚至在抹黑去赶朝天宫的“鬼市”。那个时代,快递事业还没有兴旺,寄点东西还是很麻烦的。有一次陈益刚从南京回家,他的随身行李就是两大包塞得满满得书。他拎到家得时候,拎袋子得手都青了,失去了知觉。

渐渐地,陈益刚家里的藏书就多了起来,到后来居然装了两书房。每次放寒暑假,村里的左邻右舍都很少看见陈益刚,因为他总是在家里看书。电视之类的,他也是丝毫提不起兴趣的。他有更加有营养的“粮食”,那就是书籍。每次一放假,他会列一张阅读清单并制定一份阅读计划。然后把假期要读的书找出来,排列在床头。每天晚上,他都会看到后半夜,每天都是捧着书页入睡的。亲朋好友来串门,每每看见的,都是他在床上看书。有时,家里的长辈会笑着丢下一句“这孩子可真是个书痴!”

工作以后,陈益刚更是坚持阅读,阅读的内容也从专门的文学延伸到了教育教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工作中遇到问题,他喜欢去书中寻找办法。他喜欢从前辈们的事迹中发掘宝藏,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他的最大的老师就是书本。是书本给他指明了方向,是书本教会了他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是书本教会了他怎样做一名称职的班主任。

喜欢阅读的陈益刚,他希望班里的孩子们都能像凌霄花一样向阳开放,那么热烈、那么奔放。他和孩子们一起编辑班刊《凌霄花蕊》的故事还在学校里流传;热爱生活的陈益刚,他希望班里的孩子们都能推开窗户,多听听大自然的声音,多听听生命的呼吸。他设计班级读物《窗外》的往事现在还在学校里传扬。

这就是一个读书人对书的热衷,这就是一个读书人对知识的敬仰。陈益刚,如今是一名北外龙游湖的语文老师,他还将在美丽的如海湖畔,在庄严的钟书阁下,带领他的孩子们,继续书写一个关于读书的动人故事。

132293810ee548cda1956960ba0796b.jpg陈益刚,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北外附属龙游湖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热衷阅读、写作、旅游,喜欢用脚步去体验历史的厚重,喜欢用文字去挖掘生活的美好。读书,是要用一辈子去坚持做好的一件事。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28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9)——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9)——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最是书香能致远——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不愁明月尽,自有暗香来。康德老人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在接触它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一种惆怅。郭朝晖先生夜里刚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第二天一大早,便欣然如约接受记者...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3)——访如皋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倪玉琴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3)——访如皋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倪玉琴

悦读,遇见最美的自己——访如皋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倪玉琴 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的日子里,有书香;读书的日子里,有生活。在寻找与驻足间,打开一本本飘着墨香的书,遇见微光,遇见自己,遇见美好。有人问倪...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4)——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4)——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你是我的温柔……——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常人看来,外表文静的陈燕,好像是个有些无趣的人。从小到大,就只有读书一样爱好。其实,小时候的陈燕,是个挺淘气的孩子。敏于行更敏于言,口齿伶俐不识时务,到别人家做客,常弄得大人们尴尬无比...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6)——记如皋籍旅美作家赵美萍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6)——记如皋籍旅美作家赵美萍

愿以阅读慰乡愁——记如皋籍旅美作家赵美萍 12月的休斯敦,依然阳光明媚。赵美萍坐在后院的户外铁艺桌椅边,一边饮着热气腾腾的乌龙茶,一边第3遍捧读《荆棘鸟》,耳机里同步播放着语音版《荆棘鸟》。此刻,她只醉心于享受一本好书。10年前,...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4)——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金晓玲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4)——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金晓玲

阅读:丰盈生命,抚慰心灵——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金晓玲 读书,是孤独的行为,然而在金晓玲看来,孤独是篱笆,有篱笆,才有自己的家园。回想走过的三十余年人生光阴,她很庆幸自己选择了与阅读相伴,再平淡的生活也会泛起诗意的光芒。金晓玲说,...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0)——访如皋阅读会会员陈燕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0)——访如皋阅读会会员陈燕

读书是一场修为——访如皋阅读会会员陈燕 如皋市作家协会有两位同名同姓的女会员:陈燕,都是优秀的读书人。一直以来,读书已是陈燕生活的习惯,哪怕有时因事忙碌到深夜二、三点才上床,也必先看一会儿书方才躺下休息。孩提时代,读过《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