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粽子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每年端午回老家过节,总会瞧见鲜红欲滴的桃子和金黄发亮的杏子挂满枝头,喜盈盈地欢迎着我。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奶奶带我一起包粽子吃。
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粽子一般都包成菱形,里面夹各种馅儿,有蜜枣的、鲜肉的、蛋黄的、赤豆的……我最喜欢吃红枣馅儿的。
端午节一大早,心灵手巧的奶奶就开始包起了粽子。只见她随手一抽、一捏,眨眼间,三四片青翠的芦苇叶已卷成一个尖尖的小漏斗。我呢,用小勺子将盆里泡得雪白饱满的糯米装进“漏斗”,妹妹则拿来几颗红枣,逮着空儿往里塞。一会儿,我和妹妹加工的馅儿就满得溢了出来。奶奶用右手大拇指抹掉多出的米粒,用芦苇叶轻轻一盖,一折,绑上粽绳——呵,一个小巧精致的四角粽就包好了!
“我来!”“我来!”我和妹妹争先恐后抢着要包粽子。我准备包个小的,就挑了两片最大的芦苇叶叠着卷成一个小篓,再往里面倒进一些糯米。可怎么也做不出有棱有角的模样,不听话的米粒老是往外跑,一会儿就散了。“别急,才学着包,别让米漏出来就行。”奶奶手把手地帮我折着粽叶。终于看不见米了,我用五彩绳缠了一圈又一圈,看你们还怎么往外逃!丑了点,但结实!
我猴急地催促着奶奶赶紧煮粽子。看着粽子在锅里快活地游泳,渐渐由青翠色变成深青色,闻着扑鼻的清香,我的口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妹妹在一旁拽着我的衣角,着急地问:“姐姐,姐姐,粽子好吃了吗?”没等我回答,奶奶笑呵呵地说:“你这个小馋猫,还没煮熟呢!”
慢慢地,粽叶的清香越来越浓。“粽子煮好了!”奶奶的一句话让我们“蹭”的一下跳到桌边。我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包的奇形怪状的粽子,剥开粽叶,里面的糯米黏糊糊的,我用筷子扎进粽子的肚里,使劲拽,才把粽子整个从粽叶的怀抱里拉出来。我转着边角沾上白糖迫不及待吃起来,软软糯糯,真香甜!再瞧一眼妹妹,她好像还一口没动,原来她只顾舔粽子上的白糖了!哈哈!
(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三年级4班 陈范媛 指导老师 闫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