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知味思归

季健3年前 (2021-11-30)散文随笔3952

《知味思归》

刘芸希

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鲈鱼羹,张季鹰辞授归故里。远隔千山万水,家乡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嘴里反复咂摸的执着念想。莼菜鲈鱼羹,是吴中的山明水秀,是呢喃的乡音,是摇橹来去的小桥流水人家。家乡——此刻便是这唇齿间鲜美集合的所有。

对于我这样一个远嫁的重庆姑娘,吃上地道的家乡风味,成了一种遥远的惦念,一种对故土朴素的情感连结。一个人去过好些地方悠游,但无论从哪个城市回重庆,下飞机的第一件事便是直奔火锅店,才能治愈我的重庆胃。记得远嫁后第一年回家省亲,当盘旋重庆上空,俯视这流光溢彩灯火通明的不夜城时不禁泪盈于睫,走在街头嗅到湿润空气里夹杂着火锅的辛香四溢,心里才踏实地觉得“回家了”。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对这句话极为赞同。一直觉得重庆是一座颇具江湖气的城市。无论是火锅、小面、油茶、最好吃的从来不是那些装潢高档的餐厅,而是隐匿在名不见经传的陋巷斗室。重庆街头你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破旧小的苍蝇馆子旁边停着豪车,穿着光鲜的白领端着搪瓷碗,坐在小方凳上大快朵颐。也有赤着膊穿着裤衩的大叔蹲在树下筷子翻飞,吃得呲溜作响,大家对此景象习以为常并不侧目。时不时听到小店里高声传出:“老板儿,二两干溜,搞快点儿。”“要得,莫急,等一哈哈儿斗起锅。“干溜、提黄、多青”这些都是老食客的暗语。大家默契地找好黄桷树下荫凉处,守着自己的一方小凳,等一碗热气腾腾劲道爽滑的麻辣小面,风风火火的一天也就开始了。

火锅作为重庆的城市名片,一直声名在外。惹得吃货们甚至不惜打“飞的”也要尝尝这正宗风味。如果你想在重庆交朋友,那必须得去“搓一顿火锅”。甭管天南海北,能同吃一锅牛油麻辣汤底的那就是同道中人。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划拳声、杯盘碰撞声中似乎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对于社恐来说这也是绝佳的庇护场所,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使同桌聊天也得扯着喉咙才能听见。闷头干饭也没有丝毫尴尬,在这样充满烟火气的背景声中逐渐松弛下来,各得其所。咕咚翻腾的锅子里辣椒和花椒不断浮沉,汤底越煮越辣,脸色越来越绯红。食客们一边揩着着热汗,一边秃噜着舌头大呼过瘾。然后心照不宣,交换一个默契的眼神,递过一瓶冰镇的”唯怡“。起盖儿、插管儿,一气呵成。火辣的咽喉随着冰凉豆奶的滑入,瞬间舒爽。直往上冒的各种燥热,连同生活的重担一同被卸下了。心里默念着“七上八下”的口诀刷着毛肚,顺道听一耳朵同桌有一搭没一搭地“吹垮垮“”摆龙门阵“,见缝插针地聊上几句。一顿火锅结束,也许你们就成了“兄弟伙儿”而不止是熟人。我的一个闺蜜就是从一顿火锅开始的。

木心说,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吹来的。人生贵得适意尔,命驾便归的张季鹰终是尝其羹,啖其脍。而今秋风又起,知味思归,知味若归。因疫情两年未能归家的我,只能央求母亲寄些烟熏腊肉,风干香肠以慰乡愁。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3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信者,心之信仰

信者,心之信仰

信者,心之信仰张源源桑吉奶奶说:“雪,是埋不住人的!人嘛,就是要靠气息,有的时候人走了,气息还在,你就会觉得,这个人还在这里一样。”这是看完电影《信者》最直抵我内心的一段话。这是一部旋律动人、景色宜人、故事感人的暖心之作。电影中藏族同胞们乐...

听,轻雨

听,轻雨

听,轻雨徐 丹滴答,滴答,滴答......听,古屋檐下,拂风沥沥,雨声淅淅,悄然惊扰而又盈盈诉说,如清泉流水般清脆;围着伞尖旋转的雨,像个调皮的孩童,簌簌作响,那是天使在唱着动听的歌;聆听雨意,且看雨丝,树花落成溪,微雨曼妙,徐徐...

不要错过这个春天

不要错过这个春天

不要错过这个春天邹健美“我一直在想季节的转变,我今年不想错过春天,草变绿的那一刻,我要在身边。”《听客溪里的朝圣》中的这句话提醒着我不要错过今年这个春天。“立春喜得晴窗好,为爱梅花写一枝”。立春时节须得“咬春”,咬住不放,不许春天轻易溜走。...

乡村二月春游乐

乡村二月春游乐

乡村二月春游乐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三年级(4)班陈光瑞“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城市里的春天才星星点点,而乡村里的春天却已欣欣向荣,一派繁华。这次的春游,我推荐大家跟着我去乡村玩一玩。乡村春...

怀念逝去的青春

怀念逝去的青春

怀念逝去的青春季健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夜深人静,突然辗转反侧,也许是睡前想得太多,也许是对自己几十年光阴虚度的恐慌,心里莫名的烦躁。哦!我的青春呢?我是怎么度过那人生只有一次的美好时光的呢?青春是一段很漫长的时光,可是,为什么在我没有好...

母亲

母亲

母 亲曹桂明父亲去世以后,舅舅们劝母亲把家庭的事务交给我来打理,母亲默不作声,显然,她还没有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缓过神来。母亲一辈子克勤克俭,为这个家辛苦操劳。我接过长辈们的话安慰母亲,说她还是这个家的主心骨。早上蒙蒙亮,母亲轻轻推开房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