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者》第三章
传 承 者
织作披香殿上毯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
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
作者:季 健 黄 赟
第 三章
看到眼前的这个毛头小子,骨干们有点头疼,还以为昨晚那一顿庆功酒酒劲儿还没过呢。
“这就是……设计部门的负责人?”面对着这个任免决定,几个人都有点懵——大家使出浑身解数,终于稍微窥探到了丝毯工艺的真容,如今正是寻得一位资深绘画大师和大家一起乘胜追击的大好时机,这……
“你今年多大了?”
“47年生人,今年虚岁28。”小伙子倒是大方干练,友好地伸出手,“在下李玉坤,请各位多多指教!”
李玉坤?是谁?
几人礼节性地伸手打了招呼,心里面对于他的质疑和担忧丝毫没有削减。
等李玉坤人一走,几人便挤到了领导办公室,“领导,玩笑不能这么开!”本来嘛,不找个慈眉善目白发苍苍的绘画大师也就拉倒了,咋还找了个小屁孩儿呢?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其实凭良心说,他们的观点也无可厚非,毕竟好不容易这么接近了,往后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一步走错极有可能使得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荡然无存。
丝毯作为一个工艺,本身就是极其强调美学造诣的,往后的道路走得是否顺畅,这个任职设计总监的掌舵人可以说完全掌握着整艘船的命运!
世俗的偏见确实挺让人无奈的!很多行业,特别是设计师这种靠技术和经验吃饭的行业,你的年龄往往意味着你的水平和资质。
但是这样的标准放在李玉坤这里着实有点牵强了,虽然说他年龄不大,但是经验和历练可远远不能靠年龄来简单地推算和衡量。因为相对于那个年代的同龄人来说,李玉坤不仅仅接触绘画美术的时间很早,而且不论是天赋、经历还是造诣都远远不是同龄人甚至年长者可以媲美的。
早在李玉坤的孩童时代,他就已经接触到了美术这个有趣的东西。
十岁生日那一天,李玉坤拆开了一个特别的礼物,与之一同被打开的,是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二舅爷爷送来的礼物有些别开生面——《八大山人画册》和《芥子园画谱》。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年—约1705年),字刃庵,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的居宅别墅,《芥子园画谱》则是其婿在李渔资助下整理出版的画谱。
可能连二舅爷爷本人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举措,造就了一个艺术奇才。
年幼的李玉坤看着书上的国画,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喷涌而出。这确实是一种难得的天赋,试想一下,有多少孩子能够在第一眼就爱上写意的中国画呢?这样的慧根可以说奠定了他未来艺术生涯的基础。
很快,李玉坤开始了对《八大山人画册》和《芥子园画谱》的临摹。从最开始的笔触拙劣,慢慢的有了些许味道,再到最后几乎神似,这个孩子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令人羡慕的天赋,更是对于绘画艺术近乎痴狂的热爱!
当然,他也并非圣人,他和你我一样,也有过懈怠的时候。坚持了两三年,李玉坤逐渐开始有些厌倦,一来因为自己的画技已经有了不小的突破,到了一个瓶颈期;另一方面则是很少在绘画上收到什么反馈——刚开始,周遭的人还会夸上一两句,但是到了后面,所有人对于这个天赋异禀的孩子都习以为常。
但是,他实在算得上是幸运的!
看到眼前的这个毛头小子,骨干们有点头疼,还以为昨晚那一顿庆功酒酒劲儿还没过呢。
“这就是……设计部门的负责人?”面对着这个任免决定,几个人都有点懵——大家使出浑身解数,终于稍微窥探到了丝毯工艺的真容,如今正是寻得一位资深绘画大师和大家一起乘胜追击的大好时机,这……
“你今年多大了?”
“47年生人,今年虚岁28。”小伙子倒是大方干练,友好地伸出手,“在下李玉坤,请各位多多指教!”
李玉坤?是谁?
几人礼节性地伸手打了招呼,心里面对于他的质疑和担忧丝毫没有削减。
等李玉坤人一走,几人便挤到了领导办公室,“领导,玩笑不能这么开!”本来嘛,不找个慈眉善目白发苍苍的绘画大师也就拉倒了,咋还找了个小屁孩儿呢?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其实凭良心说,他们的观点也无可厚非,毕竟好不容易这么接近了,往后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一步走错极有可能使得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荡然无存。
丝毯作为一个工艺,本身就是极其强调美学造诣的,往后的道路走得是否顺畅,这个任职设计总监的掌舵人可以说完全掌握着整艘船的命运!
世俗的偏见确实挺让人无奈的!很多行业,特别是设计师这种靠技术和经验吃饭的行业,你的年龄往往意味着你的水平和资质。
但是这样的标准放在李玉坤这里着实有点牵强了,虽然说他年龄不大,但是经验和历练可远远不能靠年龄来简单地推算和衡量。因为相对于那个年代的同龄人来说,李玉坤不仅仅接触绘画美术的时间很早,而且不论是天赋、经历还是造诣都远远不是同龄人甚至年长者可以媲美的。
早在李玉坤的孩童时代,他就已经接触到了美术这个有趣的东西。
十岁生日那一天,李玉坤拆开了一个特别的礼物,与之一同被打开的,是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二舅爷爷送来的礼物有些别开生面——《八大山人画册》和《芥子园画谱》。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年—约1705年),字刃庵,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的居宅别墅,《芥子园画谱》则是其婿在李渔资助下整理出版的画谱。
可能连二舅爷爷本人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举措,造就了一个艺术奇才。
年幼的李玉坤看着书上的国画,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喷涌而出。这确实是一种难得的天赋,试想一下,有多少孩子能够在第一眼就爱上写意的中国画呢?这样的慧根可以说奠定了他未来艺术生涯的基础。
很快,李玉坤开始了对《八大山人画册》和《芥子园画谱》的临摹。从最开始的笔触拙劣,慢慢的有了些许味道,再到最后几乎神似,这个孩子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令人羡慕的天赋,更是对于绘画艺术近乎痴狂的热爱!
当然,他也并非圣人,他和你我一样,也有过懈怠的时候。坚持了两三年,李玉坤逐渐开始有些厌倦,一来因为自己的画技已经有了不小的突破,到了一个瓶颈期;另一方面则是很少在绘画上收到什么反馈——刚开始,周遭的人还会夸上一两句,但是到了后面,所有人对于这个天赋异禀的孩子都习以为常。
但是,他实在算得上是幸运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