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者》第四章
传 承 者
织作披香殿上毯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
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
作者:季 健 黄 赟
第 四章
十三岁那年,他利用闲暇时间创作的原创绘画作品《支援农业去》被四川著名杂志《新少年》选中并刊登在封底!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原本已经开始动摇的内心又看到了远处的光,他开始朝着绘画艺术更高的高峰迈进。
这一次的亮相,对于一个尚未成年的少年来说,干劲儿就是在这一刻被彻底激发出来的!
从那之后,李玉坤再也没有离开过绘画艺术,可以说他能在无人喝彩的情况下在绘画领域坚守六十多年,这本身就是一个壮举!
文化大革命时期,已经入职如皋造纸厂的李玉坤得到了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负责绘制宣传栏。在那个人人“激情昂扬”的年代,这算得上是一个高尚且光荣的工作。李玉坤开启了自己大胆又克制的绘画风格,每一期的宣传海报的设计和绘制都别具一格,让人交口称扬。李玉坤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技艺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么多年来,李玉坤独自摸索,无师自通,展现出了异乎常人的天赋。但是必须承认一点,艺术的学习和传承不是临摹几幅作品就可以完成的,武侠小说里面那种“见你骨骼精奇,传授毕生所学”然后一秒钟完成“复制粘贴”的传承顶多当成传奇看看。
要想真正掌握绘画艺术的精髓和真谛,寻找到一位师傅,时常探讨学习,这才是真正的捷径。
然而多年来的环境以及仅仅把绘画当作兴趣的态度,使得李玉坤没有遇到真正意义上可以教授他技巧和道行的老师。他就像是一个在山间小溪里摸石头过河的孩童,在裸露的石头上跳来跳去,看似健步如飞,其实没有方向,绕了半天还在水里。
机会很快就来了。
当时的文化馆举办了一期美术学习班,深爱绘画的李玉坤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果断地报名参加。在文化馆,他遇到了美工张宝蔚(苏州市人,中国花鸟画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如皋文联原副主席,如皋美协原主席、名誉主席,如皋书画院原院长)。
李玉坤和张宝蔚开始合作创作连环画,加上年龄相差并不算大,两个人的关系既是同事也是友人。
张宝蔚196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傅抱石、陈之佛等诸名家,其创作的工笔画“雨花石系列”在书画界引起强烈反响以及书画收藏家们的兴趣,被誉为中国画雨花石第一人。
张宝蔚良好的教育背景让李玉坤羡慕不已,更是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榜样的魅力。虽然张宝蔚仅仅年长几岁,李玉坤依旧下定决心拜其为师,学习国画的绘画技巧和内涵,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学生生涯。
拥有一个志趣相投、亦师亦友的伙伴,或许是人生最大的幸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李玉坤从那时开始就具备了的虚心求教的精神!不管对方年长或是年幼、技艺高超还是稍显不足,他都愿意虚心求教。
没错,如你所见,在正式分配到如皋丝毯工艺总厂之前,李玉坤在绘画领域早已完成厚积的过程,只待一个薄发的机会!所以,他完全有资格接受丝毯工艺之后发展的指挥棒。
只是,既没有设计经验也没有运营经验,纵使是美术天才又当如何?眼前的事情不仅仅关乎自己的艺术生涯,更加决定着丝毯工艺扑朔迷离的未来!
那么,李玉坤能否向别人更是向自己证明,自身完全够格让丝毯艺术发扬光大呢?这新官上任是否能烧出漂亮的“三把火”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