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者》第七章
传 承 者
织作披香殿上毯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
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
作者:季 健 黄 赟
第 七 章
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李玉坤再读一遍《红线毯》,闭上眼睛,努力让自己的灵魂穿越一千多年前的盛世大唐,“那时候的丝毯,到底是什么模样?”
这样的冥想,李玉坤不知道进行过多少次。每一次即将找到答案的时候,却仿佛走进了一团迷雾,那一头的丝毯模样就模糊不清起来。他有时候很想自嘲一番——连考古学家们都一筹莫展的难题,自己居然想凭借自己的想象寻找答案,实在太过唯心主义了。
“小李,还在琢磨那事儿呢?”
进来的是工友小张,“我就知道,你这个大艺术家没有那么容易放弃!”
李玉坤苦笑了两声,“做事情,总还是要做得干净漂亮,也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老祖宗的这门手艺。”
“其实大伙儿谁不希望你能设计出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产品甚至于有朝一日真的复原丝毯工艺设计。”小张在他身边坐下,“只不过大家都是吃过这个苦的,当初复原工艺操作,兄弟几个也是成宿成宿睡不着觉。大家不希望你也吃这个苦,因为我们好歹有章可循 ,设计这一块儿真的比较主观,没人能替你承担。”
李玉坤站起身子,眼神里充满了坚毅,“我自知任重道远,但是为了丝毯工艺真正的尊严,这件事情我非做不可!”
“既然如此……”小张也站起了身,“我代表总厂的所有员工向你表态,大家都将坚定地支持你!”
虽然说英雄耐得住寂寞和孤独,但是有谁向往孤独呢?李玉坤没有忍住泪水,透过那层水雾,小张的身影模糊了,丝毯的模样却清晰了,那是大唐的模样!
说来奇怪,论思想哲学,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可谓风光无限;论军事实力,汉武帝时期的汉朝可谓当仁不让;论国土面积,忽必烈时期的元朝可谓一骑绝尘;论外交实力,万国来朝的明朝可谓首屈一指;论文化生活,百花齐放的宋朝可谓毋庸置疑。
然而,当我们肆意回望民族最好的时代,从来都是先看到盛世大唐的绰约风姿,那是华夏文明最美的记忆。
身为一个中国人,相信没有谁会不喜欢唐朝。
正如上文所说,大唐也恰好是丝毯工艺的巅峰,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美学造诣都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至于是否后无来者,那就要问一问李玉坤大师是否答应了!
大唐的丝毯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没有足够的文献资料和绘画作品可供参考,我们似乎只有推理和猜想的空间而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