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者》第十章
传 承 者
织作披香殿上毯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
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
作者:季 健 黄 赟
第 十章
张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享誉世界的艺术家,每次外出采风的两个陪伴名额可谓是所有艺术学子的梦想。在得知李玉坤所肩负的使命之后,展现出了一个大师的高瞻远瞩——李玉坤在读期间,两个名额中必定有一个是留给他的!
一方面,李玉坤精湛的绘画技艺、绝顶的艺术天赋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得大师萌生爱才之心。但是另一方面,很难说没有丝毯艺术的功劳!老一辈的艺术大师每一个人都是胸怀家国天下的大家,于他们而言,还有什么比一个原本销声匿迹的传统艺术门类涅槃重生更让人激动的呢?
从那之后,李玉坤跟随着张仃大师游历祖国河山,将它们一一绘制于纸上。那一段经历,不仅仅开拓了这个年轻人的视野,更是在和张仃大师朝夕相处中,学习到了艺术更加深层和高阶的东西——那是一个年迈的长者对于艺术的绝对痴迷和敬畏。
中央工艺美院的进修,带给李玉坤的早已经超出了艺术本身的范畴,而这一切也正是他所需要的!
“丝毯艺术要想真的掀起波澜并真正走进艺术的殿堂,仅仅依靠艺术技艺本身似乎远远不够!”李玉坤憨笑道,“艺术不能脱离现实,不仅仅是创作,还有销售。”
成熟一点,拥有社会和市场认可的艺术品才是好的艺术品!
记得一篇新闻报道,某知名画家将自己的画作交给流浪汉,让他在路边出售赚钱。结果却是无人问津,偶有人愿意出价,不过几美元而已。
名人效应是多么现实且露骨,哪怕是“自命清高”的艺术界也同样如此甚至愈演愈烈。年轻时候有一点愤青,经历过社会的磨炼之后也多少收敛了一些棱角——社会有其既定的规则,尝试突破是好事情,但是做得到适应也是难能可贵的事情。
艺术技艺是有它的天花板的,要想赋予艺术品更高的价值,需要有足够的溢价因素和附加价值。而这一点或许是眼下如皋丝毯的硬伤——整个如皋丝毯行业,真要说有影响力的人可能就是李玉坤自己了,然而一个三十出头的人能有什么号召力?年轻是他无所畏惧的本钱以及无限潜力的基础,却也成了如皋丝毯和他本人最大的软肋!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李玉坤独自坐在画室里,却早已无心画画。虽然他拥有对于自己美术功底的绝对自信,却完全没有和社会潜规则叫板的能力。
学生的日渐消沉,袁运甫看在眼中,对于原因自然也心知肚明。这是一道坎儿,如皋丝毯必须迈过去,但是说真的,这道坎儿的难度或许远远在李玉坤的能力之外。
袁运甫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怎么了?在这儿偷懒?”
李玉坤提起笔,但是心完全静不下来,寥寥几笔便被袁运甫按住了手,“你这是心病,在纸上涂鸦可解决不了问题!”
跟我来吧,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