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者》第十一章
传 承 者
织作披香殿上毯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
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
作者:季 健 黄 赟
第 十一 章
时间:1981年3月,地点:美国纽约苏荷画廊。
展会上精妙绝伦的绘画作品让人目不暇接,就像是往常那些个一样。鉴赏家、艺术家、收藏家们穿梭于艺术长廊之中,面对着琳琅满目的作品,虽说喜欢,却也有了一丝丝的乏味。
也难怪,这些专业人士,每年都往返于各大绘画展览,欣赏过的作品何止千万。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面对着一样高水准的作品,虽说不上味同嚼蜡,多少也有一点审美疲劳,不足为奇。
本以为这场展览就像其他的一样,高雅的平凡,却没想到在袁运甫大师这里柳暗花明。
“这观感这着色……啧啧啧……!”
袁运甫大师画前驻足的人越来越多,人群中时不时传来小声议论。说来也是奇怪,寻常日子里敢于对着作品侃侃而谈的他们这时候变得格外的小心谨慎——这一幅画太非比寻常了!
依旧是袁运甫大师独有的绘画风格,然而远观之下总觉得有一种独特的神韵,叫人捉摸不透。色泽似在变化、纹理仿佛流动,一直都说油画的写实感几乎乱真,但是真要说让画儿活过来这件事,今天算是第一次得见!
袁运甫大师微笑着看着人们惊讶又疑惑的眼神,心中原本悬着的石头这才算落了地——是的,所谓重要的任务就是这一幅画,或者应该在画这个字上加上双引号,因为这不是一幅绘画作品。
这是一张丝毯,就是类似中东地区人们当作地毯来用的那一种事物,只不过这一次它被挂上了艺术长廊的展示位供世人膜拜。
一件事物,做到极致,便是艺术!
“Silk?(丝绸)”一声疑问之后便是满堂惊叹,丝绸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这件事情哪怕放在太平洋的那一头依旧如此!
“中国丝绸”这四个字,对于收藏家来说就是升值空间和收藏价值的保证。不出意外,袁运甫大师带去的所有丝织挂毯被一抢而空,海外供不应求的市场让这位将满五十岁的伟大艺术家潸然泪下——他知道,今天的场面不仅仅意味着如皋丝织挂毯有了市场,更大的意义在于,中国丝毯艺术正式站上了世界艺术的大舞台!
“让我们一起,把中国现代艺术壁挂打到全世界去!”大师颤抖的手几乎握不住笔,即使是灵感最为澎湃的时候都不曾如此激动过。这一句话他要第一时间送往国内,送给自己的得意门生,他要告诉李玉坤——坚持自己的道路不要迟疑!
这就是袁运甫给李玉坤的答案——如皋丝毯需要著名艺术家作为背书,那么整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作为你的后盾,够不够!
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工艺美院导师纷纷加入到复兴中国丝毯的行列中。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群英勇无畏的艺术家和世俗以及时间的抗争。这是一支豪华到让人咋舌的“军队”,当时中国最为优秀的绘画大师团结一心,将自己对于绘画的热情投入到了另一个艺术门类中。
李玉坤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角色,可以说他是那唯一的纽带,将绘画艺术和丝毯艺术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为了这一份执着废寝忘食,织机上丝毯作品生产的速度越来越快,双方的合作愈发天衣无缝。
年轻人的干劲儿鼓舞着老一辈的艺术家的热情,他们也仿佛找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张仃仿佛回到了北平美术专科学校,袁运甫仿佛回到了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正打算带着满腔热情去描绘新中国的壮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