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者》第十二章
传 承 者
织作披香殿上毯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
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
作者:季 健 黄 赟
第 十二 章
一时间,国际市场开始出现一种全新的艺术门类,甚至可以理解成,中国的美术有了全新的表现形式。最杰出的华人绘画大师几乎在同一时间完成了为如皋丝毯的站台,每一位绘画大师独具个人风格的作品带着丝毯独有的质感和纹理,一次又一次冲击着全世界的固有审美,谁能想象到中国绘画的集大成者竟然出现在了丝毯这个艺术中。
那是艺术大师能够给予的最大支持,可能我们根本无法体会!
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的孩子,袁运甫将自己的画稿交给李玉坤,并且将最后的丝毯成品亲自背到美国,占用自己的参展名额将它展现到世人面前,你能想象到这种信任和无私吗?
李玉坤大师直到现在一直将160多名绘画大师对于如皋丝毯艺术的贡献记在心里,甚至如皋丝毯的今天,在他看来都是这些艺术大师的鼎力支持造就的,自己不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眺望风景的孩童。
但是,倘若没有这个“孩童”,如皋丝毯只会“万古如长夜”——李玉坤大师对于如皋丝毯的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过了他自谦的描述。
1981年底,正当人们还沉浸在对中国丝毯的追捧时,美国女画家罗斯高对外透露消息——已经以自己的画作为底稿,给如皋丝毯下了12幅的订单。
第一次收到海外订单,而且是来自著名绘画大师的订单,并且一下子就是十二幅,怎么叫人不激动呢!全厂的员工都在欢呼雀跃,只有李玉坤一个人坐在一旁,一筹莫展的样子。
“怎么又愁眉苦脸的?”工友们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了,“李师傅,您总是这样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我们看着也是紧张呀!”
“是呀,明明是好事,您就放宽心和大伙儿一起庆祝一次嘛!”
李玉坤摇了摇头——能够得到著名绘画师的认可,当然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何况还多出了一大笔订单。但是……“一幅原稿只能复制一幅丝毯壁挂,一次要加工十几幅怎么办?”
此言一出,众人鸦雀无声。的确,眼前的成功让大家都失忆了,忘记了这个技术层面的问题。
简单来说,一幅绘画作品仅仅可以制作一件丝毯作品。当时的复印技术远达不到要求,想要复刻,目前来看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临摹,并且是做几个丝毯就要临摹几张!不仅如此,为了达到丝毯作品的统一以及品质的精良,临摹作品需要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几乎就宣告了一幅画作多件丝毯这一想法的破产!
“庆功宴”的气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原本欢呼雀跃的人群开始小声议论起来,内容无非是“完蛋了”、“做不成”之类的。
李玉坤掏出香烟,点上抽了一口。
“李师傅,要不然咱们就和对方明说了吧……”
李玉坤没有听出是谁说的这句话,他也不想抬头看,“今晚,技术员们辛苦下,留下来加班。”
一件事情的热度很快就会过去,如若现在不去做,未来只会更加的举步维艰!
“今天留大家只有一个目的——搞定一图多件的技术难题。”这是再简短不过的指令,每个人心中都明白,这条指令也是如皋丝毯签下的军令状,成败可谓在此一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