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承者》——长篇报告文学 > 正文内容

《传承者》第十七章

传  承  者

织作披香殿上毯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

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

作者:季           

 十七 


靖海门,雉水东郊进城出城的咽喉要道,自古便守护着一城百姓一方水土。

如今天下太平,皋城城东这一处古老的城门似乎已经失去了其镇守一方的价值。然而多少人知道,当今的靖海门依旧是一位守护者,它守护的,是中华艺术的千里江山!

现如今的靖海门是2006年在原址上重建的现代建筑。虽然说是新的建筑,但是千百年来威严肃穆的气质还在,使得即使是皋城人都很少有走近一观的胆量,所以其内部的样子实在是鲜为人知。

别有洞天一词用来形容靖海门的内在可谓是再贴切不过!这里面不仅仅经过了妥善的修缮,更是藏有全国唯一、世界第二的丝毯艺术博物馆——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

这便是李玉坤的答案,这便是他解梦的手段!

当然,靖海门这个地方是后来政府赞助的,最开始的时候地点和管理都是一项大问题!

车间的空间有限,而且本身作为制作生产使用,无法再腾出合适的空间。所以,当李玉坤第一次提出博物馆设想的时候,大多数人是不理解的!

博物馆陈列的大部分都是文物,咱们这个……有点牵强吧?

的确,虽然说丝毯工艺传承了两千多年,但是具体到物件上,根本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物流传下来。到目前为止,所有的东西都是1973年之后才出现的,就连工艺和设计本身,其实大家都说不准是真的历史还是想象中以为的历史。

这是作为手艺人的严谨,大家当自己是靠这个活计吃饭的普通人,而丝毯不过是一门技艺罢了。

但是李玉坤的想法却和他们截然不同——并不是自命清高或者想要巧立名目,仅仅是在思维境界上更上一层楼。

在李玉坤看来,丝毯工艺虽然中断过,并且过去已经很难考证,但是灵魂依旧、精神传承!既然内在精髓不改,理应有资格和道理将它留存,没有什么年代、价值的限制。

走进靖海门,你必定会惊艳于其内里朴实与艳丽的交织。丝毯艺术,远观犹如画卷,那是平面上印染的色彩所描绘的世界;近看好似经脉,那是立体的艺术所雕琢的血肉。

看门的大娘依旧坐在门外摇着蒲扇,当年她也曾在织机前舞弄青春,每一张作品她都能给你说出一些当年的故事!

西墙上的《千里江山图》,23米长1米宽,不可能不注意到!

当年的故宫博物院,一直纠结于一个问题——青蓝颜料绘制的《千里江山图》,代表了我国古代最高的绘画艺术造诣。文物属于国家和人民,相比起昏暗的仓库,它最大的价值应当是展现给公众观看,向世界展现中国的美学。

然而,青蓝的保存对于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每一次展出都是一次损伤;不仅如此,《千里江山图》常年都在修复当中,其状态也远远没有达到能拿出来展示的地步。

难道艺术真的要在库房中永远沉寂?难道世人永远没有机会一睹其风采?

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此刻一筹莫展。不过很快,他们想到了解决的方案——既然文物本身太过珍贵,不适合频繁展出,那么制作一个复制品专门用于展览如何?

未完待续......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35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传承者》第一章

《传承者》第一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黄   ...

《传承者》第二章

《传承者》第二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s...

《传承者》第九章

《传承者》第九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

《传承者》第十四章

《传承者》第十四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s...

《传承者》第十五章

《传承者》第十五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