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者》第十八章
传 承 者
织作披香殿上毯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
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
作者:季 健 黄 赟
第 十八 章
新的问题摆上台面——复制品,不仅难以承担艺术品之名参与展览,而且现代的绘画作品要想还原出那种岁月留存下来的层次感也相当困难!于是乎,本身具有展览价值并且能够精准还原《千里江山图》历史神韵的另一个艺术门类成了专家组们寻找的对象。
如皋丝毯进入他们视野的时候,所有人都仿佛寻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一样,内心激动、鼻子一酸!身为艺术品鉴大师的他们完全读得懂丝毯艺术内在的神韵,那种和《千里江山图》无比贴合的气质,宣告了丝毯艺术对于这个使命的责无旁贷。
李玉坤非常愿意进行这一次尝试,或者说在他的心中早就有了类似的构想。既然双方一拍即合,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水到渠成。
一年的时间,丝毯作品《千里江山图》问世!炫目的色泽,和原稿比起来也没有一点点的黯然失色;丝毯似水似雾一般的观感,更是连王希孟都要啧啧赞叹……加上名画此时还在修复当中,可以说,这一件丝毯作品就是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最精美的《千里江山图》。
故宫博物院的品鉴师们莅临为其品鉴,十人专家组给出了最高的评价——这就是丝毯艺术最高水平的展现!
如今,故宫博物院的原图修复完成,这件丝毯的孪生兄弟得以淡出人们的视线回到了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那是如皋丝毯的低调,有一点点诸葛亮的风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如皋自古作为长寿养生福地,不仅养人,也养物!在这里,丝毯作品得以修身养性,也没有了尘世间的浮华。
香港某买家看中了《千里江山图》,不远万里前来,只为了能有机会一观,如有可能还想购置带走。
对此,《千里江山图》和如皋丝毯团队都体现出了胸襟和平和。即使外界已经将作品本身的价格炒到了千万级别,但是李玉坤仅仅开出了一个低廉得多的价格,几乎是“扰乱市场”。
“丝毯艺术的价值不应该仅仅体现在价格上。既然这一幅是《千里江山图》,由香港方面的藏家收藏,或许更加有意义。”
最终由于一些原因,交易没有达成。《千里江山图》继续挂在博物馆里,如皋丝毯方面也渐渐没有了出售的意思,既然说它是丝毯艺术最高代表,那么它留在此地或许更加合理。
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是李玉坤保护和传承丝毯艺术的第一个行动。正如上文所说,这是丝毯的“诺亚方舟”,将丝毯艺术包裹在其中,任凭风雨作祟、不惧洪水猛兽!
笔者在六月份时造访了三次,每一次都是灵魂的朝圣,每一次都是凄清的孤寂。这一艘“诺亚方舟”搁浅在了水边高地,如今能有多少人记得起?
站在其中,你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丝毯艺术的伟大,更多的是它们控诉着命运的不公!特别是在了解过丝毯艺术的前世今生之后,那一种悲怆和凄凉,仿佛一声声的呐喊直直地刺破耳膜直达内心!
分明四周没有声音,但是真的可以听到抽泣,那是一门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艺术在生命的终点线前无助又不甘的心声!
李玉坤大师每天下午的四点半会从厂房驱车回到博物馆上面的工作室,或许是为了听一听这无声的哭泣。在这一声声哀怨的声音里,他才更有决心做更多的努力,努力让丝毯艺术微弱的火光延续得更久一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