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者》第十九章
传 承 者
织作披香殿上毯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
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
作者:季 健 黄 赟
第 十九 章
在此我们先跳出丝毯艺术的范畴,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再看一看李玉坤其人。
李玉坤,男,1947年3月生,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任如皋市博艺丝毯有限公司董事长,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馆长,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大师联谊会副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 ,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第十一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不仅仅如此,李玉坤大师更是《国旗法》和《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的倡导者和先驱。
1988年10月,他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尽快制订国旗升降办法”的建议,受到高度重视并采纳,从而制订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被誉为“国旗法的首倡者”和“国旗法的建议人”。1989年领衔提出“关于尽快制定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法”的议案被采纳,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
1992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休息间隙,李玉坤应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之邀,专程看望了护旗卫士们。当时国旗班刚刚扩建为国旗护卫队,人数由原来的30人增加到100多人。当时的国旗护卫队队长赵新风陪同李玉坤参观了驻地,并兴致勃勃地向李玉坤介绍战士们护旗执勤情况,也说到了国旗法颁布实施后的种种变化:“从前群众来看升旗,虽然热情很高,但什么姿势都有。现在情况大为改观,军人自动敬礼,群众肃立注目,小朋友也主动行起了举手礼。”赵新风又说:“自从您提议的国旗法于1990年10月1日实施后,国务院决定对国旗升降仪式进行一次较大的改进,告别简陋与陈旧,改为一种庄重大气、威严肃穆、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升旗仪式,专门砌了高大的升旗台,旗杆也由原来的十多米改为三十米。1991年4月16日,是我第一个按下电钮,在新旗杆上升起了五星红旗。”这一天,天安门国旗护旗战士向李玉坤致敬的照片载入了共和国史册。赵新风退伍后也一直从事着与国旗有关的事业,他和李玉坤因国旗结缘,至今保持着联系和友谊。
1996年国庆前夕,李玉坤赴上海市山阴路拜访了当时已79岁高龄的国旗设计者曾联松老先生。曾老很是兴奋,他说:“你来看我,我很高兴。一提到五星红旗,我的心情就难以平静,不论谈多久总不觉得累,记忆犹新啊!”曾老说着,便小心翼翼地取出他珍藏了近半个世纪的一份国旗设计图案样稿,慢慢地打开,展现在大家面前,接着滔滔不绝地讲述他设计国旗的过程。
最后,曾老笑着对李玉坤说:“小李,我在报纸上看到关于你的报道,极为高兴。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到1990年10月1日,横跨了41个年头,中国终于诞生了一部国旗法,你的一条建议可为国家做了一件大好事呀!”临别时,曾老饱蘸浓墨,为李玉坤挥毫题字:壮哉,长城万里;伟兮,旗海千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