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承者》——长篇报告文学 > 正文内容

平生三指诊病脉 ——记国家注册中医(专长)医师钱光华(第 五 章)

平生三指诊病脉

——记国家注册中医(专长)医师   钱光华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活着》  余华      

1993年,钱光华的中医诊所诞生在自家的车棚里,他终于能用多年所学的医术,帮更多的人解除病痛了。

随后7年,救治病人数万。现在,很多人他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有些人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有位刘老太,他仅用一根银针就把老人家从中风昏迷中救醒。那年的大年初一,康复后78岁的刘老太踏着齐踝的大雪,提着亲手包的汤圆到诊所送给钱光华吃。钱光华说,这是他一辈子吃到最香甜的汤圆。

正是因为病人的这一份情谊,让他不顾一切地要多看病人为更多的人解除痛苦,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病人。

“钱医生,您歇会儿再写,没事儿的啊!没事儿的!”大妈一手揽着正在发烧的孙女,坐在钱医生的床边,两眼含泪,“您躺会儿吧,咱等等,不碍事!”

钱光华低头看着面前已经烧得迷糊的小姑娘,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大娘,我没事儿,孩子发烧可不是小事,耽误不得。”

因为高强度的工作,钱光华把脉的右手已经没有了知觉。

他浅浅地吸口气,随即屏息凝神,豆大的汗珠沿着面颊滚下来,一阵瘙痒传来,倒好似减轻了一点腹部的疼痛。这时候,他的眼里只有这位小小的病人。

“钱医生您可不能死啊,您要是死了我们怎么办呢?”

不知多少病人拉着钱光华的手说出了这句话。这句话激起了他的生存欲望,更坚定了他的责任心。

多少个被痛醒的夜晚,钱光华都不敢怠慢,每次都艰难地起身煮药——为了所有的病患者活下去,他自己就得先活下去,这是钱光华最大的生存信念。活着对他来说,真的就是这么重要。

这些年,钱光华的诊所先后换了三四个地方,但无论搬到哪儿,他都带上这三块牌子和一副对联把它挂在门口。

一是:药食缘古今  三指辨阴阳

二是:仁心载至诚  健康享快乐

三是:站有大小能停能靠  人生短长健康首要

对联为:千般享乐何如身健人寿  万贯家财不比体康心安

这些透彻的感悟,是钱光华从自己的病痛中一点一点悟出来的。

不知是不是因为钱光华悬壶济世的举动感动了上苍,原本以为一辈子都等不到的技术突破,就在他义诊的这段时间不期而至——他的肾可以移植了!

得到这个消息的钱光华反倒没有期盼这个消息时的激动,没有看到见到曙光的喜形于色,更多的倒是面对巨额医药费的无奈。

“其实,怎么说呢?这个手术不做也没什么吧,医生不是说不会死吗?”曙光面前,生活的局促让他犹豫了,“我自己开几味药,能养住……”

所有的人都不同意他的决定,虽然说是他自己的身体,但是从家人到病患,没有一个人不希望他快点好起来!

这么些年,钱光华一直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一天两顿中药,十多年来从未间断;海鲜的忌口坚持了十二年,对热爱生活的他来说也可谓是残酷;半夜痛醒,只能自己爬起来煮两味中药镇痛……这些事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钱光华不想让人知道,大家便闭口不言。

因为知道他的身体状况,所以经常会有人来,有意无意间将话题扯到手术上面,只为了让这个“倔中医”真正做一次完完全全的病人。

“你就不能装一回傻,听医生一次嘛?”

钱光华后来还是妥协了,不像是被说服的,倒像是为了替别人了却了心愿。

18万的借债,筹得很是顺利。听说钱医生需要筹钱看病,几乎所有熟悉他的人都慷慨解囊。

“不用还了!真的!我的命都是钱医生您给的!”

面对大家的慷慨,钱光华总是一边道谢,一边默默记下了详细的账本——他感谢所有人的心意,但是身为一名医生,他有自己为人做事的准则。

其实,得知钱医生要手术了,健康站的病人明显来的次数少了。大家心照不宣地开始了对这个人的关怀,小病小痛什么的,能不打扰就尽量不打扰吧!偶尔有个头疼脑热的急性病,都是一边看病,一边心怀愧疚。

手术当天,钱光华早早起了床,没有通知任何人,他不想惊动任何人前来送行,一点也不想。

他不习惯花团锦簇的氛围,何况还是动手术这件事——“要是可以,我不愿意将自己精神状态不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们看!”

才早上五点,这会儿出门虽说还太早,但是应该还算是悄无声息吧。钱光华轻轻推开了门,随后愣在了原地……

“钱医生,不知道您今天几点的车,大伙儿生怕赶不上,所以就……”许多人站在门口,静悄悄地等着他。

钱光华有些不知所措,原本自己的行程秘而不宣,是希望不要给大伙儿添麻烦,谁曾料想……

“钱医生,您怎么哭了呢?小谢和大伙儿说了您的意思,您放心,我们也就是送送您,绝对不跟过去,不打搅您的。”

“不是打搅我,是我要谢谢大家。”

钱光华深深鞠了一躬,抬起胳膊抹了抹眼泪,“谢谢大家,我走了。”

“等下,等下,钱医生,等下!”远处传来急促的呼喊,伴随着踉跄的脚步声,一个人奔了过来,是巷子口的孙大娘,此刻的她正高高地托着一个藤编小篮,一路小跑儿。

挤到了前面,孙大娘一边喘着气一边轻轻将篮子放下,把盖着的毛巾一层一层揭开:“这是今天刚捡的鸡蛋,钱医生你带路上,吉利的。”

钱光华伸手接过了鸡蛋,将篮子搂在怀里,“谢谢!”他扭过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时间差不多了。

他再次给大伙鞠了一躬,“我真得走了,手术时间约得早。”

这一次,他想好起来,他想快些好起来。

“钱医生,钱医生!”

“啊?”

“您一定要活下来,我们等你痊愈回来!”

 

未完待续......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36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传承者》第四章

《传承者》第四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s...

《传承者》第九章

《传承者》第九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

《传承者》第十二章

《传承者》第十二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s...

《传承者》第十六章

《传承者》第十六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s...

《传承者》第十七章

《传承者》第十七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s...

红罗斗帐挂香囊 ——记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 芮氏香袋传承人芮兰芳(第一章)

红罗斗帐挂香囊 ——记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 芮氏香袋传承人芮兰芳(第一章)

红罗斗帐挂香囊——记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芮氏香袋传承人   芮兰芳  第 一 章 战争是什么?这个问题抛给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很难要求她给出一个多么贴切又现实的回答。对于这个才十岁出头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