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罗斗帐挂香囊 ——记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 芮氏香袋传承人芮兰芳 第七章(完)
红罗斗帐挂香囊
——记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
芮氏香袋传承人 芮兰芳
第 七 章
芮兰芳揉了揉疲倦的眼睛,长舒一口气,“总算,这个做好了!”
老马走上前,依旧是一杯热茶,“你先歇一会儿,我替你送去吧。”
嗯!
老马敲了敲张家的门,举起手将香袋放到喜字边儿上比划了下,嗯,相得益彰!
张家新娶了儿媳妇儿,昨天傍晚的炮仗声噼噼啪啪响了很久,每一声都催着芮兰芳快些快些。芮兰芳一边乐呵一边赶工,听着外头的喜庆,像是许久没有这般的热闹了,自己没啥送新人的,香袋小小一个,算是心意。
这是一个“百年好合”的香袋,上头一对儿娃娃拥抱在一起,下面是爱心,还有一朵莲花——这么一串儿的造型是老早之前就传下来的,过去东皋城里头都这么绣,现在嘛,怕是没啥人还记得了!
这种形制的香袋,您要是看过《红楼梦》——不需要是原著,哪怕是戏剧作品也成——就应当记得。林妹妹为了贾宝玉弄丢了她送的这样一串儿荷包,拿着剪子就是一顿发泄——当然,那是一场误会,却也显出二人感情的率真。
芮氏香袋据传受过江南姑苏董小宛的点拨,再加上一些红学学者关于曹雪芹与冒辟疆的研究,搞不好还真的跟《红楼梦》里头说的那串儿香袋师出同门。
要想让香袋重新成为人人手中把玩的物件儿,芮兰芳心里晓得是妄想。所以之后,遇见每一个爱香袋的人就都是惊喜!
遇见十数个小小的知音,那便是一箩筐的惊喜了!
得到消息,一个班的小学生朋友要来家中学习香袋,芮兰芳是真的吓到了!这个面对摄像机和记者和颜悦色的奶奶这么些年来头一次慌了神——穿什么,便衣太随意,旗袍太正式;哎呀呀,家里面连点像样的吃的都没有怎么招待小朋友;嗨,家里的椅子板凳也不够呀……
老俩口心急火燎地直奔天平市场,回来的时候家里头被塞得满满当当。
直到现在,小板凳依旧整齐垒在屋子的一角,小小的可爱极了,就像是小朋友们一个个整齐列队着一样。
“舍不得卖了,这要万一哪天再来一个班呢?”芮兰芳笑得万分慈祥,“他们可是真正的贵客呀!”
对于传承,芮兰芳似乎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看法——若能专精那是最好,浅尝辄止也无妨的。
自己的女儿跟外孙女如今都能够做得有模有样,那是专精,有一天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芮兰芳,将原汁原味的芮氏香袋传到下一个一百年。
随同前去采访的一位姑娘,身着汉服做着记录,芮兰芳非常喜欢,说话间面向着她的次数比看镜头都多。不知是不是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抑或是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未来,芮老话语间充满了慈爱!
“有时间可以随时来,跟着奶奶一起做着玩玩。”姑娘有些受宠若惊,一时间竟有些语塞不知如何应答。兴许是不曾料想到,已经八十多岁的芮兰芳老师会这样正视自己这个晚辈!
“芮老师,我……我没什么手工艺的基础,不知道能不能学得好……”
芮兰芳摆了摆手,“算不上正儿巴经的学,咱们就做着玩玩而已。”
这是一句邀请,不是过来学习,而是玩一玩。可能就是两人一边绣着香袋,一边聊着家常,雅兴来了说不定还会对上两句诗,如此这般。
不苛求,这是芮兰芳的大智慧!
后 话
整个采访的过程,笔者没有感受到一点点的严肃和紧张,芮兰芳真就是一个和蔼长辈的形象和气质,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传承,对于眼下所有的手工艺而言都近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每每聊起来都是叫人伤心的,唯独这一次,笔者感受到更多的却是欢乐,不是因为采访功底的老道,更多的还是归功于芮老师的恬淡,正如上面所说,不苛求!
聊天时,大家又谈起东皋古城的旧事,端午的香袋、元宵的大拖灯……都是古城斑驳的记忆。年长一些的一边谈着一边哈哈大笑,几位年轻人似乎看得有些懵——毕竟没有经历过,或者经历过也忘得干净——但是他们的眼中分明也燃烧着炽热的火,那是对于过往的憧憬!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人是不喜欢历史的,因为了解过去是人类的本能。”笔者深信不疑!我们有可能会不喜欢历史课堂,不喜欢背诵一个又一个年份和大事件,但是一定没有人不喜欢历史,因为人类是怀旧的生物!我们会回过头看自己一路走来的步伐,每一个脚印都恨不得拿着放大镜仔细研究。
然而,这一条名为历史的长路,风沙从来就没有停下过。一个又一个足迹被厚厚的尘土覆盖,便再也看不见了,直到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倒在了漫天黄沙中。于是,我们哭了,面临每一个脚印的消失我们都会失声痛哭,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了的可能就再也寻不回了!
每一项工艺的濒临失传,我们都会叹息甚至落泪。芮兰芳拍了拍我们的肩膀,“年轻人,不要失落,如果往后看寻不得来时的路,那就向前走吧!”
难道,您就不害怕香袋哪一天也会在历史的洪流中销声匿迹吗?
怕,所以我才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可以来陪我这个老婆子玩儿一玩儿香袋。
可是,仅仅只是玩儿一玩儿,不是系统的学习,这怎么能算得上是传承呢?
不,这才是传承吧……
我们喜欢并了解了活字印刷,但是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世世代代用它,打印机也挺好;我们喜欢并了解了算盘,但是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世世代代用它,计算器也挺好;同样的,芮氏香袋,我们喜欢,但是也不一定就必须是循规蹈矩亘古不变的!
改变,其实也挺好!
传承的意义,远远不是将一门技艺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真要这样的话,文字、图片、视频,哪一个不比人更靠谱——传承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那是一种可以被称之为“道”的东西。
一千个人学芮氏香袋,百年后这个世界上多出了一千种不同风格的香袋,即使当年原汁原味的芮氏香袋不复存在又如何呢?
时间会冲淡一切,走过的路无需留恋,落寞孤寂时回忆就可以,下一步才是真正全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