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系在杏花梢 ——记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郭氏风筝传承人单锋(第三章)
风筝系在杏花梢
——记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郭氏风筝传承人 单 锋
作者: 季健 黄赟
第 三 章
“谁呀!”老爷子声音愠怒。
门外的孩子全然没听出来这一声里头的愠怒,扯着嗓子喊:“师爷,我呀,文和!”
哟,还起挺早!
石紫绶脸上的怒色一扫而空,眯着眼噘着嘴笑起来,一边喊着“维林,你徒弟来啦!”一边快步往大门走去。
“爹……”看着石紫绶递过来的戒尺,石维林有些为难,“您看您这是……”
且不说郭雍南也算是石家的朋友,人家还是个孩子,有必要这样动真格吗?
“拿着!”石紫绶不置可否,“我告诉你,对这个小孩儿请你往道儿上领,啊!但凡敢偷懒就狠狠地削他,让他长记性!”
当然啦,或许用不着!
确实用不着,郭文和对于风筝的严谨态度让石维林大吃一惊。从扎到糊,从上色到放飞,郭文和做得细致,但凡一点点不合心意就直接撕毁重来,毫不将就!虽然年幼,但是郭文和表现出了这个年龄罕见的耐心和专注,别说同龄人了,年长他不少的师傅石维林都自愧不如,“这孩子,日后必成大器!”
石维林看了看父亲,他发现,父亲眼里的笑意,几十年了,终于重新得见!
“爹,我算是明白您为何让我受那一跪了!”
“哦?说说!”
“如您所说那般,孺子可教!一般这个年纪的顽童,安安静静坐上一个时辰已属不易,更不要说手里头还摆弄着这样细致的活儿。这小子,不仅仅坐得住,而且对自己够狠够严格,就冲着这股子劲儿,早晚能把咱风筝都学了去!”
石维林一边看着桌案边劳作的郭文和,一边发出这般赞叹。
岂料老父亲却用烟枪敲了敲自己的后脑,“我就说你功力不够,果然还是看人不准!这风筝啊,你还得多练,不得生了手!”
“可是爹,儿子怎么就没看准了?”
“去去去,搬个凳子坐一边儿,也去扎!”
看着师徒二人都坐在自己眼皮底下努力地做着风筝,石紫绶笑开了,仿佛回到了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样子,“你小子,还差得远呢!”他慈眉善目地盯着郭文和,举起烟袋准备吸上一口,愣了两秒又放了下来,“大烟,真要是戒了该多好!”
寒来暑往多少年,郭文和的基础越来越扎实,但是他从来没有好高骛远,即使技术日趋成熟,依旧每日练习。
这一天,郭文和意外地失误了几次,于他来说已经是极其罕见的事情了。
“怎么了,今天似是有心事呀?”石维林看出爱徒的心不在焉,没有指责,关切地问道。
郭文和的手停在了半空,随即站起身,“徒儿今日稍微动了动‘老鹰’的设计,没有和师傅商议,心中过意不去……”
“哦?”石维林不觉惊奇,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以为自己这个徒弟不过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没想到私下里还动过创新的心思。
“说来听听。”
郭文和从袖口抽出布满折痕的设置图,战战兢兢地在桌上铺开,“徒儿在学堂学到了物理力学,想着可以把力学上的相关知识运用到风筝上头,所以……”
石维林仔细端详,画纸上的老鹰相较于父亲亲传下来的“扣嘴老鹰”不仅形态上更进一步,甚至在细节部位标上了改动的尺寸数据。
“果然,精巧更佳!”
“师傅,这老鹰……不止于此!”
说着,他重拾起方才放下的物件儿,那是一张已经做出的“老鹰”风筝,“学生自作主张,刚刚已经做出了一张,飞与师傅看。”
东风渐起,郭文和松开手,老鹰乘风扶摇直上。石维林站在园中,抬头看着越飞越高的老鹰,竟然也有些期待会发生什么。
作为石家真传的风筝传人,按理说什么风筝没有见过,只是今天心里的这一阵激动,有点非比寻常,似乎是要发生什么一般。
“老鹰”已经去地百尺,随即停在了空中。
“师傅,您看,这老鹰……”
郭文和回过头正要给石维林解释,却发现此时的师傅正两眼圆睁,嘴唇微开,惊讶地看着天上那张风筝。
“它盘旋着,平稳地……是吗?盘旋着……”
郭文和看着师傅目瞪口呆的表情,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呆呆应了一声,“是!”
“哈哈……哈哈哈哈……好啊,收它下来,下来……”
爹,我懂了!这孩子,不仅仅是学习,他在思考,他是真的能将风筝发扬光大的人呀!
那一跪,我确实得受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