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盆初程景最奇 ——记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陈冠军(第五章)
盆初程景最奇
——记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陈冠军
作者:季 健 黄 赟
第 五 章
2017年以前,如皋盆景界的翘楚只有一个人,那便是花汉民!
现在,当你在浏览器里面搜索他的名字,一长串的后缀介绍让人瞠目结舌——如派盆景传承人、大师,国际盆景艺术大师,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从1992年起一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别奖励津贴,被世人美誉为“东皋花神”……
要聊陈冠军,就不可能绕开花汉民,因为对于陈冠军来说,花汉民既是伯乐又是恩师!
花汉民虽然生在盆景世家,但是最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继承祖上衣钵,而是学习了中医,开始了悬壶济世的行医生涯。然而,花家血脉中流淌的血液,里面全都是热爱盆景的基因!花汉民没有从事盆景的行业,却丝毫不影响其对于盆景的痴迷,只要有空便会摆弄一二。
“十年动乱”期间,因为祖上富农的身份,花汉民免不了被激进分子扣上“反动”的帽子。他为人处事愈发低调,“还记得‘文革’后期,为了赚钱贴补家用,我就骑着借来的破旧自行车到如东去挖树根。”因为怕被别人发现,花汉民就趁着天黑骑车赶往如东。
经历过苦难的日子,花汉民一下子看明白了很多事情的原委,于是放弃了自己的中医事业,全身心投入到了盆景的行当中。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雉水大地,城西乡党委给了花汉民六千元,资助他成立花木盆景公司。随即,他创建的绿园很快成为如皋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国际盆景艺术博览会崭露头角。
1988年,花汉民在参加加拿大万国博览会时得知,1990年要在日本举行国际花卉博览会——国际花卉博览会每5年举行一次,当时还未有过中国人在这样的比赛中拿过大奖。花汉民的心中蓦然升起一股强烈的冲动,他想要攀登这座高峰,让如派盆景艺术走向世界,为中国争光。
为此,花汉民全身心投入到盆景创作中。两年间,他订购中外花卉报刊,广泛阅读各种有关书籍和画册,从中借鉴盆景艺术的表现手法;同时,花汉民精心收集和分析了四五百幅获奖盆景图片,不断拓宽自己的创作思路……最后,他拿出了“主攻悬崖式参展盆景”的创作方案,并以雀梅为素材,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1990年,花汉民的参赛作品《饱览人间春色》面世了,该作品以其超群的艺术特色在国际花卉博览会中夺得国际金奖和国际优秀金奖,成为了首位在这种级别的展会上夺得最高荣誉的华人。
那一次的成功可谓轰动了全球盆景界,一时间,邀请其讲座的国家络绎不绝。其中,在意大利讲学的那一次,他一人讲,四国同声翻译,把他那蹩脚的如皋普通话传播到海内外。
据说在罗马讲学前夕,他请一位弟子准备未嫁接的黄杨树,用于域外课上示范。未嫁接的韧性大,可扭弯,不易断。偏偏弟子准备的是嫁接过的,导致讲课时,有一枝扭弯时不小心断了。花汉民急中生智,干脆删繁就简,重新造型,化腐朽为神奇,迎来欧洲盆景同人的数次掌声,而掌声背后,他的贴身衬衣早让汗水湿透了。讲学取得了空前成功,《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均给予报道。
这一次有惊无险的急中生智,一方面是出于花汉民出神入化的技艺和沉着冷静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顺其自然、因树造型”的艺术哲学——这一点也极大地影响了包括陈冠军在内的如派盆景后辈们的思路。
“我师傅一向推崇‘顺其自然、因树造型’,在他的作品里面你看不出哪门哪派的特点,没有的!”陈冠军谈到自己的老师时总是非常的恭敬,“我师傅培育盆景唯一的依据就是树木本身,在他眼里植物就像人一样,他不想限制它们的可能。”
很显然,陈冠军很好地遵循了师傅的艺术准则,虽然自己属于如派盆景的大范围之内,但是从来不会墨守成规——直到现在,他每年依旧是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奔波,一年的旅费基本都在40至50万元上下。
“我想见识更多的盆景艺术,从中借鉴、学习,再将它们结合到一起,共同服务于我自己的作品。”
确实如此!
参观了他的院子,即使不是什么盆景艺术的内行人,也看得出每一株植物的个性——它们有的苍劲有力,有的柔弱似水,看起来确实各有千秋。奇怪的是,虽然各不相同,却依旧感受得出它们同气连枝。
为此笔者还专门问过陈冠军,为什么形态各异的植物,观赏者也能感觉出自一人之手,“您的盆景艺术的‘道’到底是什么?”他只是挠挠头不知如何作答。
或许花汉民大师的艺术哲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解释。
见过不少被人刻意为之的盆景艺术,比如说铝丝缠绕,逼迫着长成设计好的样子;模具包裹,使得果实形成固定的形状。很规整、很精致,但是却缺少灵魂——当然,这些技巧肯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从笔者个人角度来看,有些难以欣赏而已。
这些技巧在陈冠军的作品中似乎并不多见,偶尔几处也是用来矫正特别违和的形体而被迫为之。
可能这就是这位艺术家的“道”,尊重自然本来的样子,树木就像是孩子一样,可以引导但是不可刻意地培养。毫无疑问,这种尊重盆景、尊重艺术、尊重自然的艺术之道,正是承自花神花汉民。不过,也因为陈冠军入局晚、不拘泥,本身就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才有可能在花汉民的指点下如此彰显灵性。
师徒二人可以说原本就是性格相仿、风格相近,才能真的做到精神层面的传承!
而花汉民对于陈冠军的影响,更为重要的则发生在上文提到的瓶颈期。大师用自己一双慧眼,点拨了爱徒迷茫的内心,使得陈冠军不仅顺利度过了瓶颈期,更是确立了往后一生的艺术方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