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承者》——长篇报告文学 > 正文内容

小盆初程景最奇 ——记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陈冠军(第九章)【完结】

盆初程景最奇

——记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陈冠军

作者:季  健      黄  赟

 九 




现实的骨感往往是最能激励人突破自我的。对于盆景的热爱使得陈冠军不得不重新思考经济的来源——不仅如此,现在他需要养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家老小,还有盆景这个爱好,甚至这个爱好所需的消耗要远远大过其他所有!

很难想象是多么大的痴迷才能迫使一个已经不算年轻的男人重新考虑未来的路该如何走。陈冠军独自坐在椅子上,罕见地点起了一根烟,看着远方。此时的他一定像极了彼时的黄公望,人过中年,却因为自己的喜好选择去过另一种生活。

倘若师傅还在世的话,他会怎么建议我呢?陈冠军这样想,眼前的青烟似乎渐渐汇聚成了花汉民的模样,“盆景艺术不应该束之高阁,你有能力也有责任让更多的人接触它、了解它继而与它为伍。”

“可是师傅,我该怎么做?”

青烟消散开去,花汉民没有给弟子最终的答案,即使离开了人世,他依旧秉持着让弟子自己感悟的道义,不过多的干涉。

艺术家最有可能陷入的误区,一定是自命清高了吧。艺术一直给人一种飘渺在云端的感觉,高雅,高雅到寻常人不配拥有甚至谈论它!回想当年,自己还是做小生意的时候,每天总能在店里和随意挑拣的顾客们唠上几句,即使最后生意没有做成,也觉得生活有趣得很;如今,自身的成就和地位今非昔比,却真的活成了“孤家寡人”,已经很少有人在随意间走进自己的院子了,艺术终究成了曲高和寡的存在!

陈冠军将手头的烟掐灭,心中茫然升起一阵惆怅,他相信眼下的现状不是自己的本意,一直自诩不忘初心,可是到头来的确不是当年的自己了。

第二天,一家全新的园林设计公司注册登记,法人署名陈冠军——既然老百姓没有了走近艺术的胆量,那自己就带着盆景艺术走进寻常人的生活!这是他找到的答案,虽然有园林设计意识的老百姓还是太少,但是与他而言,不以善小而不为!

园林设计成为了他新的主业,手上也有了一支专业的团队,他们对于设计、施工等等都门儿精,陈冠军则把持着审美这道关,盆景则是其中锦上添花的一笔。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家的院子交给了这位有点较劲儿的陈老板打点,虽然多是大俗之人,但是大俗即大雅,当看到一处精致的景观,他们即使说不出门道儿,也依旧会竖起大拇指直直夸赞。

虽然不是盆景艺术本身,但是陈冠军似乎找回了当年的感觉,那种不需要像一个艺术大师一般端着的状态。

园林设计的另一大好处便是将他从柴米油盐的惆怅中完全解脱出来。现在的陈冠军已经完全做到了放下一切心理负担,专心地把玩手边的盆景,不是以一个卖家的心态!他不必再担心会因为生计被迫卖出任何一盆和自己感情深厚的作品,它们都是自己的孩子、知己,并且必将一直陪在自己的身边。

原本以为可以放松下来了,毕竟论名论利他都已经无欲无求了,但是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心结未解!

如派盆景的当下,虽说距离真正的完全复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是至少有陈冠军等一批有责任担当的艺术家扛着,总算是不负前人的期望。但是后继力量依旧是让每一个艺术前辈担忧的问题,陈冠军作为如今的代表人物之一,怎么可能真的闲云野鹤不问世事?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心中的挂念也就越多,陈冠军似乎成了曾经的花汉民,视野可及的地方,是如派盆景的未来!没有了生活压力的他开始考虑起艺术传承的问题。

几年前,一位灵性不错的孩子走进了院子。陈冠军一眼看出了这个孩子的天赋,即使是当年的自己或许都难说有他这般的禀性!他如获至宝,这个孩子或许会成为如派盆景未来的扛旗人也说不定呢,要知道,因为陈冠军的处事风格,纵使能力超群也依旧有很多人是打心里不服的。陈冠军开始了对这个孩子细致的调教,从选料到培植到造型,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这个后生也算是争气,进步飞快,没过多久便已经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后生可畏啊!

然而,一位业内同行为了这件事和陈冠军产生了隔阂——因为这个孩子本是对方的弟子。对于这样的情况陈冠军始料未及,自始至终这个所谓的徒弟都没有透露过一点点信息,陈冠军也不可能刻意地去查对方的身世背景,居然闹下这么个乌龙。要知道,艺术界的师徒关系就像是电影里头武林门派一般,认师傅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如果草率地认了两个师傅便是“欺师灭祖”的行为!

陈冠军找到徒弟好好聊了聊,虽然自己舍不得放掉这位天赋卓越的孩子,但是对于艺术家而言,品行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他明知自己的行为不合适却执迷不悟,这样的徒弟,不要也罢!

从那之后,再没找过徒弟,也没有人来找他。年轻一辈儿的人里面愿意从事盆景艺术的人,凤毛麟角!相比于音乐、绘画等等其他门类,盆景艺术不仅产出低、时间长而且极不稳定,年轻人都是头脑精明的,“孰优孰劣”一眼便知。只不过他们忽略了盆景艺术最大的特点,那便是神秘,这一份不确定性来自于和自己“共事”的上帝,这才是所有沉迷艺术的人最痴迷的——盆景艺术家就是距离上帝最近的人,他们一起完成过一件作品的!

“可惜呀,很多人不懂这份乐趣。”

不过事情总是有转机的,陈冠军没有做到的事情,另一批人做到了,并且做到了最好!

 

 

  

 

最后一次采访,陈冠军的神色可谓是春风得意!

政府相关部门选了一批人作为小微盆景的继承人专门培养,“我被选中了!”他笑得像是一个孩子,也许内心对于盆景的那份热爱,二十年了依旧没有变化,归来仍是少年!

这次的选拔非常严格,理论知识笔试面试,像极了公务员考试,很难想象一个中年人能够适应这样的竞争并且脱颖而出。并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是卡在截止时间报名参加的,几乎是没有做什么准备!

为什么想要去参加选拔,一方面是想要争取到这个机会,作为从业者谁还不想能够更进一步呢?但是更多的,他想亲眼看一看政府对于这件事重视到了什么程度,想回到自己年轻的状态,去感受一下重新爱上盆景艺术的滋味。这是一个盆景人终身学习的心态,也是一个艺术家心系行业的气度!

让他欣慰的是,除了自己之外,所有的入选者都是年轻人,每一个都拥有大学毕业文凭。这些天之骄子们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派盆景未来可期!

说完这些,陈冠军举起茶杯一饮而尽,要不是下午还要驱车外出,可能他更愿意自己手里的不是茶水而是烈酒!

下午还要出门,参加外省的一个盆景展览。自己没有参加比赛,但是就是想去学习学习,虽然身为盆景协会的副主席他完全有资格成为大赛的评委,但是更多的时候他还是以一个学习者和观众的心态去欣赏每一件作品、聆听每一句点评。

这就是他坚持了十数年的小习惯,每年车旅费数十万,都是他交的学费。

对待艺术、对待传统,我们到底应该秉持着怎样的态度?这个问题不知道读者朋友有没有思考过,还是说我们真的卷进了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连停下来想一想的空档都抽不出来了……

崇尚艺术的风潮在当下一定是澎湃的,笔者清晰地记得过去二十年时间里,最明显的,很少有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去学一门艺术,如今的确是今非昔比。这是好事儿,一定的,热闹的氛围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础。

然而,真正的艺术家似乎越来越少,再难看到阿炳那样的二胡艺术家,即使双目失明、生活贫困潦倒,依然能够用音乐撩拨泉水;再难看到张仃那样的画家,即使年老体弱,依旧亲自带着学生走进深山采风写生……再难看到花汉民那样的盆景艺术家,纵使自己技艺精湛,依旧心系故土的盆景艺术发展,致死守护如派盆景荣光。

为什么呢?明明走进艺术殿堂的小孩子越来越多了不是吗?

是的,越来越多了,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内心越来越浮躁了!

一部分孩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请假;一部分家长,从众心理,不管孩子是否热爱,别人家小孩在学我家的也不能掉队;有些老师呢?学费才是第一位,拿钱之前毕恭毕敬拿钱之后爱答不理…… 好吧,艺术的商业化已经大势所趋,稍不留神走错了门就得交上一笔保护费再说!

没办法责备什么,毕竟这是市场演化的正常情况,有因必有果而已。但是只希望真正热爱艺术的人可以看清楚自己想要走的路,就像当初的陈冠军一样,坚持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不被旁人干扰地走下去。纵使可能成不了艺术大师,至少可以沐浴在她温暖的柔光里!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41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传承者》第三章

《传承者》第三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s...

《传承者》第六章

《传承者》第六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s...

《传承者》第十章

《传承者》第十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s...

《传承者》第十二章

《传承者》第十二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s...

《传承者》第十六章

《传承者》第十六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s...

《传承者》第十七章

《传承者》第十七章

传  承  者织作披香殿上毯——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李玉坤作者:季   健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