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田人
圩田人
张松军
每次路过故园,我都会问孙女,我们的老家在哪里?孙女总会扬起小手指向前方,用稚嫩语音说,我们的老家就在那里。是啊,无论环境如何改变,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已将自己的衣胞之地深深烙进骨髓里, 忘不了,磨不掉。
我的家,如皋西南部的一个小村庄,当地人俗称圩(yú)塘,也称圩田。圩塘南临长江,河沟纵横,土地肥沃,虽比不上江南的美丽富绕,但也算得上江北的鱼米之乡。小时候,常听父亲讲,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茫茫长江,后经江水改道,上游江沙红壤的不断淤积,逐渐成滩,经过几辈先人的肩挑车推,围堰成圩。水润丰盈的圩田,尤其盛产优质稻米,穗谷颗粒饱满,米粒雪白光亮,口感香糯软润。
圩里二十来户人家,分成南北两个自然村落,青砖黛瓦的农舍,平行相连,但每家每户都是依河而住。或房前或屋后经年流淌清澈见底的长江水,岸上绿树成荫,河边芦苇摇曳,飞鸟跳跃欢歌;河中鹅鸭成群,鱼儿水中畅游。
清晨曙光升起,报晓的芦花公鸡,伸长了脖颈,昂首挺胸,高吭宏亮的声音唤醒整个村庄。顷刻间,静谧的村庄顿时有了生机,随着袅袅炊烟透过房屋、树木、河流,乡亲们开始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生活。
圩田人虽不是同姓同族,但左邻右舍和睦相处,男女老幼互敬互爱,相敬如宾。谁家菜园里的菜种得早,长得旺,邻居无需打招呼,犹如自家领地,摘上一篮回家。要是谁家做个饼,包个馄饨,你家一碗,他家一盘,邻居间都会共享。下雨天,农闲时,圩里的男人揪住了机会,“摸长牌”,“斗地主”,女人们忙里忙外,张罗着烧菜煮饭,一两桌人,五六样菜,斟酒碰杯,好不热闹,欢声笑语不断,俨然是个快乐的大家庭。圩里的女人个个都是巧妇,下得了厨房,上得了厅堂。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无需约请,都会当成自家的事,尽心尽力。大家合理分工,各显神通,冷盘、热炒,红烧、煲汤,菜肴有色有味,做事忙而不乱。碗筷清清爽爽,宾客吃得舒服,主家脸上有光。难怪许多客人,离席时都会竖起大姆指,羡慕圩里的民俗民风,更赞赏圩田的女人能干。
圩田的男人,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他们干起农活,个个都是好把式,二百多斤的重担,压不弯挺直的腰杆,宏亮的号子声,响彻圩田上空。那些年,他们在农闲之余,用自行车驮上囤粮的芦节,骑行四五百里路,去盐城、扬州和安徽等地,换回大米卖了补贴家用。渴了,喝一捧河水;饿了,啃一口干粮;累了,桥墩上歇歇,就连屁股上磨破了皮,也没人说一声苦,掉一滴泪。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更是为了家中的妻子、儿女和爹娘。
圩田人住在水边,圩里的孩子更离不开水,每个娃儿从小都练就了一套游泳的本领。立夏过后,三五成群的玩伴早就按捺不住戏水的冲动,剩着大人们午休的时机,带上鱼篓,赤裸身子,争先恐后跃入乍暖还凉的河水中。小伙伴们在水中嬉戏追闹,比谁双腿打出的水花更高更大,冒下的“猛子”时间更长更远。闹腾够了,大家在水中一字排开,脚踩松软的泥沙慢慢前行,当脚掌踩有硬物,便一个猛子下去,双手定能捧上一只张爪舞鳌的大螃蟹。一个下午,每人都能捉满一篓鱼、蟹、河蚌,虽然回家免不了会被父母责骂,但在那特殊的年代,捕获的河鲜却能让全家人清寡的肠胃得以满足。
圩田人民风淳朴,心胸坦荡,团结互助。记得集体时代,每个农户家偷偷饲养一、二头猪,由于夏日的高温,猪瘟肆虐,要是谁家病了一头猪,那可是失去了全家人一年的希望。剩着猪还未咽气,队长就吩咐会杀猪的劳力,赶紧把猪杀了,然后煮上满满两大铁锅红烧肉,随着炊烟的飘散,整个圩塘都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肉香。队长一声令下,每户人家带上二元钱,拿上铁盆,到主家分肉去。顷刻间,整个圩塘都沸腾了,望着餐桌上香味扑鼻的半盆红烧肉,在那食不果腹的年代,这无疑是一顿丰盛的大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这样的“开小伙”,既减轻了养猪户的损失,又改善了大家的伙食,更增强了邻里之间相互帮扶,战胜困难的决心。
圩田人性格温和,厚道,民风醇朴,敬老爱幼蔚然成风。从艰苦岁月中走过来的父辈们,一生勤俭,从不浪费,粗茶淡饭延续一生。世代相传的良好风气,晚辈们自觉效仿,婆媳关系堪比母女,孝顺儿媳比比皆是。心情开朗,身体无恙,圩里的老年人个个精神抖擞,长寿健康。目前,百十号人的居民小组,八十岁向上的老人共十二人,九十四岁的有两人,年龄最长的已经九十七岁,真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
圩田人崇文尚教,从七十年代走出了第一位大学生开始,家家户户都把子女教育当成头等大事,就算困难家庭借贷款也没让孩子的学习落下。大家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所以,几代学子以圩里的老大学生为榜样,认真学习,勇于追求,终不负众望。近四十年来,圩塘里先后有二十二人受过高等教育,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完成了人生理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展,世代赖以生存的圩塘已不复存在,转而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邻居们分批迁徙到几个安置小区,大家各自为了生计努力打拼着。虽然大伙不常见面,但代代相传的邻里情感已溶入每个人的血液中。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只要抓到机会,圩里人还会热热闹闹相聚一起,互相祝福,把酒共欢,潜移默化中将连绵不断的邻里情传承下去,直到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