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何松明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何松明
今年的中秋节适逢教师节,中秋节乃团圆佳节,教师节要缅怀恩师,这难得的巧合倒是让我分外的怀念我仙逝的父亲~~~亦是我知书识礼,算数写字的启蒙老师。
因我是长女,且又长相几乎百分百随了父亲,父亲对我可谓是宠到了心尖儿上,从小到大,父亲没有拍过我一个巴掌,就是我不听话,惹了祸,父亲哪怕气急上火团团转,也不肯对我稍加颜色动怒呵斥。父亲自己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均有涉猎,囿于时代和家庭的缘故,没能如愿上大学读书深造,内的遗憾想必是极深的,于是对长女的教育成长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现在想起来,父亲的教育理念还是蛮超前的,他秉承的“树苗从小育”理念,与今天的“不输在起跑线上”实实在在是异曲同工,根源相通的。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带我出去旅游长见识;刚会说话父亲就让我识数认字;说话写字流利后父亲便鼓励我抄写唐诗宋词;还在幼儿园时,父亲就带我去学游泳;认识字以后喜欢看小人书,整天赖在家对门的小人书屋不肯走,租书的钱总是父亲无条件的掏腰包。
记得大概是在三四岁吧,父亲开始教我写毛笔字,他找来一种叫做“箩底砖”(搞不清楚确切的写法)的青方砖,放在茶几上,让我用毛笔蘸水在上面练字。这种方砖大概有一尺见方,是早年大户人家铺在堂屋客厅地上的,经年的走磨,方砖表面光滑细腻且吸水性极佳,写的水字一会功夫便吸干了,于是可以接着再写,不费纸、不费墨,既节约又环保,练字效果还特别好,因为写水字是要悬腕握笔的,那难度系数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不是一般的高,很累,但练了以后,应对普通的桌上写字就会很轻松。当时年岁小,不识父亲的苦心,每天早起写十版水字,尤其是大冬天早晨被父亲叫醒写字,那时没有空调,手冻得僵僵的,边呵气边写字,心里不是不怨的。
只是这种怨到后来就成了感恩。上了学,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学校班级的黑板报绘画写字都有我的份。高中毕业到农场插队,场部的宣传专栏,从报头绘画到整个专栏的大字报抄写,我一个人全部承包了。每次出专栏都是小一个礼拜,心下未尝不暗戳戳的窃喜,多亏了老爸在我小的时候逼我写毛笔字,让我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比大多数同龄人多了一项用得着的小小技能。这不,整整七天都可以躲在屋里不用晒太阳了(一笑)。毕业留校后自己做了老师,领导曾说我的字写得很有劲,不像女孩儿写的,板书时,我的学生也常常有这样的评价,每每这种时刻,我都会情不自禁想起我的父亲,想起父亲弯着腰、用温暖的大手握着我拿毛笔的小手,一笔一画纠正着我写字姿势的情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转眼间,父亲已仙逝六年,年年中秋,年年思念,在这月圆于天、人圆于地的团圆佳节,父亲,我想你!
作者简介:何松明,中文本科学历,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曾任教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后调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办、外宣办工作。在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发表各类新闻、散文、科普文章千余篇;主编和参编科普书籍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