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一)【作者:蒋霞萍】

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

 

蒋霞萍

 

(一)



最近一段时间的夜里,我总是被一些不连贯的、稀奇古怪的梦惊醒。image.png

梦虽然不连贯,但是某些片段却又是那么的真实。

……枪炮声中奔跑于古街小巷的人群……大海上波涛汹涌中的邮轮……美国纽约大学静静的校园……

……古街、邮轮、纽约大学校园在梦中交替出现,突然它们又变成了一枚邮票,那邮票小小的,白色齿轮形边缘十分清晰,橙黄的底色上中间有一个头像,邮票的左下角,盖了邮戳。圆形邮戳的分之二压住了邮票。黑色邮戳的边缘线以及和邮戳同样颜色的两个汉字和几个中文数字都完好无缺,只不过那字是要从右向左念

我想看清楚那字和数字,而它仿佛和我闹别扭似的远远近近、近近远远在眼前晃来晃去……邮票在古街上、在海浪中、在校园里飘啊飘啊,我想抓住它,可它却远去了,远去又回到了我眼前……

梦里所有一切都仿佛像海上的浪天边的云一闪而过。

每一次梦醒,我都是一身的汗。

今夜又睡不着了,于是我睁开眼睛下了床。正值盛夏,透过高高的窗户,天空中一轮明月让屋子里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耳边真的传来哗哗的海浪声。我拉开窗帘,静静地在窗前坐下,眼前的大海在月光下闪着一片银色。周围是那样的安详,我盯着月光下的海面看了很久很久,直到我困了,才又回到床上。

好不容易睡着了,梦又出现了。这一次是一些头戴礼帽身穿西服高鼻梁白皮肤凹眼睛的人,他们一会儿正走下邮轮的舷梯,一会又走在中国的古街小巷,一会儿又出现在上海的日本集中营。那古街小巷我熟悉,邮轮我熟悉,美国纽约大学校园我也熟悉,可是那些人我却从来没有见过,难道是我穿越了?当然不是!于是我又睁开眼睛,但这一次我没有下床,而是伸手拧开了床头柜上的灯,手向回收的时候,下意识拿过了放在床头柜灯下的一个小小的相片夹。相片夹里夹着的不是相片,而是那张在我的梦里出现了若干次的邮票。邮票上的两个字和中文数字其实我已经看了几十次,已经熟悉不能再熟悉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梦中,我却不停地去追它,而且一次次努力地再去看清楚它。)

邮票上的数字是时间:“民国二十八二十五”(即1939年5月25日),两个字是地名——如皋。

是的,2019年的夏天,身在美国康乃狄克州纽海文城博兰佛海边的我,手里正拿着一张旧邮票,邮票上的邮戳是民国二十八二十五日,如皋”。这张邮票来自一个信封,信的收件人是美国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塞韦罗·奥乔亚(Severo Ochoa)先生。塞韦罗·奥乔亚出生于1905年,他在34岁那年收到这封信。1959年也就是收到这封信的二十年后他和他的同事(Arthur Kornbefg)获得了生理学和医学诺贝尔奖(RNA核糖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

而在如皋,在这封信发出的6个月前,即1938年11月25,如皋城的李家出生了第十一个孩子,是个男孩。1948年男孩随家人去了台湾。1965年27岁的他,来到了美国纽约大学师从塞韦罗·奥乔亚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73年的某一天,塞韦罗·奥乔亚教授对这位年轻博士说,我这里有一些信件和文献请你帮我整理一下。年轻的博士在为老师整理信件的过程中惊奇地发现了一封来自他的家乡——如皋的信。按照国际礼仪没有特殊原因,是不能要求收藏私人信件的,但是这位年轻的博士却对老师说:“老师您的信我整理好了,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什么请求?”塞韦罗·奥乔亚教授问。

“能不能把这枚邮票给我保管?”年轻的博士请求道。

“在这么多非常珍贵的文献中你为什么偏偏对这枚邮票产生了兴趣呢?”塞韦罗·奥乔亚教授问他的学生。

年轻的博士轻轻地说:“因为这枚邮票来自我的家乡。”塞韦罗·奥乔亚教授看了看年轻的博士,又看了看信,默许了,并且亲手取下了邮票交给了自己的学生。年轻的博士小心翼翼地接过邮票,万分珍贵地收藏了起来。那天,这位年轻的博士和他的老师也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民国二十八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踏进了如皋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是谁拿起笔给当时还非常年轻的塞韦罗·奥乔亚先生写了这封英文信?

(未完待续......) 

感谢旅美作家蒋霞萍女士对如皋市作家协会的信任与支持,授权《如皋文学网》全文发布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

作者简介:image.png

蒋霞萍,嘉迪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扬州旅美作家,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著有电视文学剧本《凤凰涅槃》,长篇小说《情归何处》,散文、短篇小说集《船上人家》,《神探李昌钰探案系列》等。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45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三)【作者:蒋霞萍】

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三)【作者:蒋霞萍】

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 蒋霞萍(三) 手机发出连续收到信息的提示声,声音虽轻柔,但在午夜里听起来还是让人十分清醒,我看了一眼床对面的夜光电子钟:凌晨三点半,国内这时候是下午了。我知道这是中国邮政集团的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