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完)【作者:蒋霞萍】

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

 

蒋霞萍



(五)


1932年8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行了一组特殊邮票——北平版烈士邮票。邮票有六枚,以纪念在辛亥革命中有杰出贡献的六位英烈。他们分别是邓铿、陈英士、廖仲恺、朱执信、宋教仁、黄兴。票面图案格式与孙中山伦敦版大致相同,中央为先烈像,框以椭圆花圈,中央顶端为国徽。邮票上的先烈照片由遗属提供,经选定由德纳罗公司镌制凹版邮票母模,财政部印刷局翻版印制。陈英士烈士像邮票为壹分和五角两种。

根据史料记载,本组邮票应该有过两次印刷。第一次在北平财政部印刷局印制,七七事变发生,北平沦陷后无法续印,于是将前印先烈像邮票原模,交由香港商务印书馆翻版添印。北平印刷有12种面值,香港添印时,因业务需要,全套加印共19枚。民国二十八年5月25日,如皋寄往英国所用的邮票为陈英士烈士壹分版。

陈英士(1878—1916),又名其美,浙江湖州人,同盟会主要骨干之一,曾任沪军都督。民国二年(1913)袁世凯阴谋称帝,陈英士奋起“讨袁”。失败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并在上海组织“反袁”武装暴动。民国五年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于上海,民国六年5月18日安葬于湖州。

我是在研究邮票后不久的一个傍晚,在纽海文博兰福沙滩面对夕阳下波光粼粼的瑰丽大海,录了给中国邮政集团乔妍的视频信:

李昌钰博士


image.png


“乔妍你好,最近这段时间,一枚神奇邮票的故事就像我镜头下的海浪,一波一波地久久不能散去。民国二十八年5月25日,有人在如皋给当时在英国的塞韦罗·奥乔亚先生发去了一封信……

我除介绍了塞韦罗·奥乔亚的生平,还告诉她,第二位收藏这一枚邮票的人就是Dr Henry Lee,著名华人神探李昌钰。

我对乔妍说:“1939年战火纷飞的如皋,那位拿起笔写信的人是谁?信给当时的英国带去了什么样的消息?这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了。因为塞韦罗·奥乔亚先生1985年回到了西班牙,1993年在西班牙去世。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枚传奇的邮票和迷一样的故事……”

乔妍收到我的视频信,当天回信,代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希望能够把这枚邮票放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里展出。

隔壁房间里传来椅子轻微的挪动声。这是Dr Henry Lee起来工作了。如皋“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二期将开展,他把世界名案档案文献和毕生藏品一批批如数送回来了如皋,其中也将包括这枚神奇的邮票。

朝向大海的窗帘上出现了清晰的花纹,天亮了。

我走到窗前拉开窗帘,一抹朝霞映红了东方的天空和海面,我眺望着远方,缓缓举起手中的邮票,顷刻间,邮票上英气勃发的英雄沐浴着朝霞,仿佛呼之欲出。一股崇敬心情油然而生,同时鼻子一酸热泪夺眶而出,我在心里默默地说道;“英雄,你离开祖国太久了,我们带你回家!”

是啊,曾经他们都年少英俊,曾经他们都从战火中走出如皋。

他,出走何止半生?但归去却仍是少年!

他,离开时懵懂年少,归来已是一座丰碑!

我突然明白了,其实80多年后的今天,是否能找到当年的写信人,是否能了解信里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份传承,那份精神,那份怀着一腔热血追求真理、向往和平、报效祖国的大爱!邮票留给我们的传奇和美好弥足珍贵。难道不是吗?无论是塞韦罗·奥乔亚,陈英士还是李昌钰,他们都曾用毕生的奋斗和理想的实现照亮过世界,又把一生的荣耀送回到了家乡。

手机又“嘟嘟”响了起来,我放下邮票打开手机看到了乔妍的来信:“霞姐,听了你关于烈士邮票的故事,非常感动也长了知识。它是博士的心爱之物,应该捐献给家乡博物馆。我仅代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向你们提一个小小的请求,能否同意我们做几枚复制品,请博士签名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收藏展出。这里是青少年教育基地,博士的故事和你讲的邮票故事,能够让更多的青少年励志,这样意义、作用会更大。”

我笑了,立刻回信:“乔妍,谢谢你。李博士一定会同意你们的请求,复制邮票签字后放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让传奇和美好故事激励更多的人。”

 

 

 

 

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终于完成。它是我创作以来篇幅最短、文字最少,却写得最辛苦、最“惊心动魄”的作品。

纪实的生命是真实,文学的特性是艺术。而我极力主张“人必须有自由的灵魂和飞翔的梦想”。所以严格来说我并不擅长这样的题材。在自媒体时代,有多少人看你的作品就有多少种理解。《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里的人物、事件都是真实的,所以越往深处写越担心受怕,但越往深处写也越有一种一定要写下去的强烈愿望。

感谢创作这部作品的经历,三年来我在如皋的历史长河中穿梭跋涉,在与作品中人物一次次神交里开拓了视野、升华了情感、荡涤了灵魂。他们引领着我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感谢在创作中给了我极大鼓励与支持的如皋市委主要领导,感谢彭伟、杨进进、宋继高先生;感谢海归学者、“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原负责人陈心悦,旅美女作家赵美萍、中国邮政集团的乔妍女士等朋友们。感谢你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启发。

作品虽然完成了,但我仍然忐忑不安,担心由于我的知识面所限,对历史事件挖掘得不够深刻,以至于挂一漏万。在此对有可能出现的错误提前向读者致歉。

谨以《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向历史致敬。

 

2019年9月初稿完成于台湾

2020年8月二稿于美国纽海

2021年9月三稿完成于美国萨凡

2022年8月定稿于美国夏威


(完结) 

感谢旅美作家蒋霞萍女士对如皋市作家协会的信任与支持,授权《如皋文学网》全文发布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

image.png作者简介:

蒋霞萍,嘉迪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扬州旅美作家,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著有电视文学剧本《凤凰涅槃》,长篇小说《情归何处》,散文、短篇小说集《船上人家》,《神探李钰探案系列》等。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46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二)【作者:蒋霞萍】

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二)【作者:蒋霞萍】

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 蒋霞萍(二) 如皋古城的战火从1938年3月17日,日本饭塚部队的军靴准备踏上南通大姚港那一刻起就开始燃烧了,或者可以追溯到1925年日本成功研发螺旋推进器式“大小发动机登陆艇”...

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三)【作者:蒋霞萍】

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三)【作者:蒋霞萍】

报告文学:如皋—寻找1939年5月25日 蒋霞萍(三) 手机发出连续收到信息的提示声,声音虽轻柔,但在午夜里听起来还是让人十分清醒,我看了一眼床对面的夜光电子钟:凌晨三点半,国内这时候是下午了。我知道这是中国邮政集团的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