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小记—— 赵宏建
进城小记
赵宏建
10月3日,我终于进了一次县城——我总是固执地认为至少在外城河之内,才算是有点历史味道的城。
之前那些年,游学于北上广津冀浙等地,邀约即到,乐此不疲。疫情改变了许多,比如呆在原地不走动,这是之前怎么也不会有的。
三年多来,我只是去年暑假在如皋法院——应该属于郊区——参加了一次陪审活动。今年7月初,南通作协通知我参加江苏作家协会江苏文学院第五届骨干作家培训班(免费,南通只有三个名额)我也以作品不够婉拒了。
季建先生曾多次邀约我,参加一些市县的活动,我总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成行失去多次学习的机会。这次石庄小学的优秀校友余慧编委新书分享会,我思考了几天决定还是参加——因为能在扬子晚报副刊接二连三发表文章的,我所知道的在如皋在南通为数不多,余慧就是这为数不多中的一位!
余慧读书勤奋,感情细腻,乐于观察,善于思考,感性与理性和谐共生,文章接地气,有人间烟火味,人事物有家乡石庄的味道。
余慧在陪读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妈妈还不知道”,形象地诠释了《不会爬树的鱼》。
与余慧第一次的不期而遇是在时鹏寿先生的新书发布会上,这次在余慧的作品分享会上是第二次“鱼”(余)你有约,又遇到时鹏寿先生(闲聊还说到了我刚刚翻到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一书有误,编辑不严谨)。
《不期而遇》《不会爬树的鱼》真的值得家长和孩子好好读读。
参加余慧作品分享会是此次进城的主要事情。季建先生还和我谈到日后择机组织作家协会的同志来石庄采风。
三年多没有进城了,10月3日——秋天里的夏天,从原来的市委招待所东侧的巷子往北,我看见三十多年前的电信塔还是那样,我在如皋师范北大门驻足回忆几分钟:图书馆、冒家巷、集贤里、文昌阁、定慧寺、东大街、水绘园、龙游河,洗钵池……蒙太奇般一一在脑海里闪过。
武定苑西大门的东皋书吧(信用社如城支行的公益项目)——又是一个新的大人小孩都适宜读书好去处。
在东皋书吧遇见一群喜欢读书写字的人,与不会爬树的鱼不期而遇真好!
三年的县城变化大。市中心的钟楼主体工程差不多了,大润发那儿的转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设计更科学更人性化的现在的样子,金九华府旁边改建后的十字桥更美了,好多的河边步道更宜人了,网红地东大街游客纷纷……
三年(在如皋师范读书)与三十年(1992年8月参加工作)一晃而过,恰如眨眼之间的白驹过隙。
时隔三年后,古城一日行,特此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