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知:可分四个层级 ——读《遥远的救世主》有感
人的认知:可分四个层级
——读《遥远的救世主》有感
周荣林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作家豆豆写的一本书《遥远的天国》。作家豆豆,原名李雪,她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女性,却把人性、商战写得如此深入人心。这本书有些地方,需要停下来,多读读才能读懂,才能思考出其中的道理,我也不敢说真懂,因为涉及佛学的知识,我有点欠缺,难以深入理解。
这部小说2008年被改编为电视剧《天道》,由王志文和左小青主演,自上映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应和追捧,可惜由于男主角丁元英的不当言论遭到禁播,慢慢地被淡忘,直到2018年,又经反复修改和删减后,才又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豆瓣评分9.1分。这部小说不仅故事精彩,更是有着对文化、历史、制度的思辨,读完之后各有收获,大有裨益。
主人公丁元英将一切都属于”文化属性“,特别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简单点理解这是一种客观规律,往高处理解,这也是一种天道。透视社会现有的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所以将它归属于”文化属性“一点也不为过,任何一种命运都逃不过文化属性这四个字。
一个人的文化属性决定了一个人选择的道路,有人不求功名利禄,追求一种超然;有人贪慕虚荣,视金钱名利为人生目标,不同的选择注定有不同的归宿。
丁元英将人的认知分为4个层级,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听起来似乎有点拗口。
第一层级,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些人往往表现出来的就是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但他其实真的什么都不懂,通常是很狂妄又很愚昧无知。这个层次的认知会让一个人固步自封,一事无成。
第二层级,知道自己不知道。这种人对于很多未知的领域,未知的人和事,都充满着敬畏,他们时刻在学习,时刻在丰富自己的脑袋和知识。这个层次的认知,经过努力,会让一个人成为优秀之人。
第三层级,知道自己知道。这一类人他们能看到全局,抓住了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够预判和引导事情走向的人,他们敬畏规律,做事依道而行。这个层次的认知,会让一个人脱颖而出!成为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比如马云和任正非。
第四层级,不知道自己知道。其实这一类人非常难得,极为稀少,几乎接近于神,不是积极修炼就能达到的层次,就像高僧智玄和尚对丁元英所讲的那样“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这类人知识极其丰富而且非常谦逊,又充满了敬畏,无欲无求,超然洒脱,自由自在,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这其实是人最高的境界,就是无知胜有知的境界。这个层次的认知会让一个人有大成就,而且这种通透的智者通常表现出来很普通,大智若愚,却能流传千古。比如庄子、苏格拉底。
我感觉丁元英超越了第三层级,努力接近于第四层级,但未成功。他似乎完全超越了人的思维层次,可以是魔,是鬼,也可认为是神。他熟悉规则,通晓人性,像是从三维看二维世界,从四维看三维世界一样,透透彻彻,明明白白。
从物质方面,他解决了自己的财务自由,拥有德国永久居留权。私募基金一把,丁元英就可以分到500多万马克,按照1995年的汇率,相当于3000多万人民币。而当时中国普通职工的年收入大约在5000元左右。
在精神方面,他看透了人间冷暖,看透了商业运行规则,深谙俗世之道!这么高智商却愿在古城这个地方隐居,几乎等是一个“世外高人”。但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也显示他有绝情、精明、利己的一面。他缺少一些人文的温度,他常常口出禅机神语,尽管这样,他的大脑替代不了儒释道,他又不能融入世俗,他只是一个行走在糊涂边缘的明白人,又是一个深居简出逃避红尘的可怜人,还是一个喝茶论道的生意人,以及一个格局广大的慷慨人。人尽取之于他,他从未有求于人,有的只是送去利益用来交换他需要的东西。
成功的逻辑是将手中的资源整合起来,然后应用到你想完成的事情上。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半人半神的丁元英、高境界的韩楚风以及捉摸不透的冯世杰。这种不同性格的背后,也是不同的生活模式,我们都能从中学到 “处世智慧”。
最后用书中的一首诗,作为结尾。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