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忆故人 ——吴张琴

季健3年前 (2022-10-30)散文随笔3269

忆故人

吴张琴

钟声悠长,梵音晚唱,禅寺寄哀思。

image.png

二十年前的今天,先生痛失父亲。即便我与公公父女情缘不长,却让我一生无法相忘。

在那个年代,打铁、行船、磨豆腐是三大苦营生,公公便是行船的。一艘铁驳船乘风破浪,走南闯北,载着全家“万元户”的梦想。相对而言,先生幼时的生活较我们地道的农村人要丰足很多。

我与先生相识时,婆婆觉得我个头矮小,身材又单弱,婆媳三人(包括我大嫂)走在一起像军人列队,无需喊“一、二、一”。公公说:“人家是做会计的,不要推车,不要挑担。我还没嫌弃你呢!”婆婆则哑然无话可答。船一停靠老家的焦港闸码头,公公就顺道从街市上称点卤菜,挂于自行车龙头上,晃颠晃颠找他亲家(我的父亲)喝酒去。在他的传统意识里,认为男方应该主动。船游走如港河,行至北水关,他必骑上老旧的二八大杠,去我工作的单位找我。同事问他是谁,他总扯着大嗓门骄傲地说:“我是她老子。”或许真是应了家乡俚语“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说法,我长得和他还真有几分相像,同事们也都信以为真。

跳板是上船的唯一通道。恐高的我战战兢兢,他一边似怪非怪地说我胆小,一边又伸出布满老茧的厚实的手掌拉着我颤微的小手。邻船的水手见状打趣,他满是皱纹的老脸笑成一朵菊花:“不要瞎说,我家当姑娘养。”上船吃饭必是伙食的改善,总有我喜欢的江鲜鱼虾和五香螺丝,公公咪点老酒,我就着茶水,没有雅致的环境,无需推杯换盏,两个人趁热将美味风卷残云般消灭殆尽,大快朵颐,这也是我记忆中留存的最温暖的片段。待我下船,必又是两只满满当当的饭盒,一只装满红烧大排,另一只装满花生米河虾肉丁熬制的蘸粥酱,这是公公为我精心准备的下一周的牙祭,因为他不舍笨手笨脚不会做饭的儿媳妇天天吃白米饭蒸鸡蛋。

婆婆总说他偏心眼,几百世没养过姑娘。他笑笑说:“老了,你去你的南京,我就在如皋小城,帮他们带带孩子,下下象棋。”他心目中理想的颐养天年的生活如此简单朴实,只可惜他未能等到这一天。

二十年前的那夜,狂风刮着我租住的破屋,石棉瓦的天花板被风吹得哐哐作响。我的父亲抹着浑浊的泪眼,遗憾失去了喝酒聊天投机的亲家。先生背后再也无可以依靠的大山,我也少了一位疼爱我的父亲,铁驳船上再无技艺娴熟的船老大,只能链扣在码头上随波飘荡。

如今的如港河,依然船声隆隆。每每听到熟悉的突突的马达声,我总禁不住伸长脖颈眺望屋后如港河驶过的船只,只是那机舱里再无熟悉的身影,船头再无我亲切的长者。

逝者如斯,永远无法相忘!

 

image.png 作者简介:吴张琴,江苏如皋人,某国资公司财务负责人,文学爱好者,热爱阅读,喜欢旅游。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48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请相信读书的力量

请相信读书的力量

请相信读书的力量姚琳琳假期在走马灯似的觥筹交错中一呼而过,老友聚会,同学联谊……仿佛把几年的酒都喝完了,把几年的奋斗史都听遍了。像大多数混得一般的人那样,我满满的疲于应对,傻傻的掬着笑脸,看着席间兴致高昂的“衣锦还乡”者,好似多余的人。每每...

烟火南门桥

烟火南门桥

 烟火南门桥邓兮童年记忆里的菜市场杂糅着许多的印象,有些吵闹凌乱,也有些多姿多彩。孩童时期常常被大人带着去买菜,听着里面的吆喝声、讲价声,看着各式各类的蔬菜、肉类、鱼类,只觉得新鲜好玩,未曾想过要和这个地方深深结缘。南门桥是母亲最...

芦苇花开

芦苇花开

芦苇花开戴林萍我本不想写它,因为我们农村到处都能见到它。大河小河边,沟沟塘塘边,甚至灌溉渠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每天我从二案到石庄,能走小路绝不走大路。因为我讨厌大路的喧嚣,喜欢小路上不经意闪现的美景。所以我是朝也看它,暮也看它,朝朝暮暮都看...

又见腊梅香

又见腊梅香

又 见 腊 梅 香郝晓霞又到了数九寒冬、腊梅飘香的季节。“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特别欣赏朱自清先生形容荷花香味的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似有若无、隐隐约约;桂花的香味呢,则是甜丝丝的,有一种世俗的烟...

年来年往

年来年往

年来年往周荣丽光阴在指尖轻轻滑落,像天上的星星落入了草丛,纵身一跃,日子又跳到了年末岁首。无需目送,2021已破空而去,不由分说。春节是最团圆最喜庆的日子,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只有过了除夕,才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回家过年是一年忙到头缓缓气、借...

文化的价值

文化的价值

文化的价值渔樵耕夫   谢 通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炎黄子孙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如果把它放到世界文明史的框架中来考察,我们会感到更加自豪。现在我想用极其有限的文字篇幅,来彰显这种民族自豪感,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