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最是书香能致远
如皋市实验小学五(11)班
初冬,雪未至,霜早降,背一阙宋词,丘壑苍茫;诵一首唐诗,唇齿留香;读一本好书,一路芬芳......
入冬了,我们的读书征程又一次起航——
1.喵,洋芋来了
朱艺丹
这儿有一个温暖的家。洋芋、妈妈、姐姐三人成了一家子,开始上演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洋芋是一只猫,它天真、调皮。当它蹦到床上,一下子就被柔软征服了。姐姐见了,“啪”的一巴掌拍在了洋芋屁股上。它还有点儿委屈:床那么软,我忍不住呀。这么说,床应该也有错的呀。洋芋会按马桶按钮冲水后,每天姐姐和妈妈的耳边都有水流声......好奇,调皮,爱看云,爱听雨,有时高冷,有时爱意浓浓的洋芋,是不是像一位真正的男生?
我们身边是不是也有个这样的洋芋——
他的皮肤白皙,五官并不俊俏,衣服也没那么引人注意,可是有一点儿小洁癖。上课不一会儿,就睡眼朦胧了;一到体育课上,顿时活力四射,小豹子般冲在前面;午睡休息时,悄悄在教室里传递着巧克力,阵阵浓香逗得大家心里痒痒的;下课时,一动不动站在树下,看着一只只鸟儿歌唱,拉也拉不走,直到上课铃打响起;美术课上,那画得最慢的总是他......
他的心一次又一次被打击着,数学就三道题,却错了两道。英语也在退步,跟妈妈约定好,期中不错一道题。可偏偏在做好倒数第二题时,监考老师无情地收了卷,99分!就差最后一题了。信心满满写完作文,却只得了15分。音乐课被老师抽到唱歌,只会念字,不会唱,没有音乐细胞,有什么办法呢?
做他的爸妈特别烧脑——每次在大街或者小区里看见流浪狗、流浪猫,不管长得怎么样,都一律抱回家,因为他不忍心看见流浪猫狗无家可归,睡在草丛里,翻垃圾桶找吃的。万物皆平等,猫狗也如此。
你有没发现,这样的洋芋,每个家庭有,每个班也都有。
这是一本能给你带来独特体验的书,虽然只是写猫的日常琐事,可却能从中读到我们生活的影子。
这是一本有趣、温和的书,读着读着,一个个文字没了,而我变成了洋芋,经历着一点一滴:洗澡,剪指甲,吃蛋黄,用爪子蘸水喝......读完,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说一声:喵,我也是洋芋了。
这就是“猫痴作家”郭姜燕老师的书——《洋芋是只猫》系列。捧起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2.看,这里的向日葵一定会开
吴钰
这里是阿勒泰戈壁草原。
这里有李娟的小家,以及她的妈妈,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兔,向日葵地。
最重要的是,这儿有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
李娟的妈妈最是执着,即使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灾难,自己辛苦种的向日葵被鹅喉羚洗劫过,搬迁过几次家,也一直不放弃拥有一个梦想中的家。她的外婆很可怜,高龄多病,却已经习惯了死亡的来临。她真正逝世了,在葬礼上,除了李娟,还有李娟的妈妈,其余都是来凑个热闹的陌生的亲人,她一生都在新疆与四川之间奔波,但没有一个真正的安稳的家。
但李娟和她的妈妈并没有陷入悲伤不能自拔,而是走出阴影,勇敢面向生活的挑战。
她们开过小百货店,经历过沙尘暴,发现过沙漠里的几株花。她们有丑丑和赛虎相伴,有着极富乐趣的生活体验。她们向自己梦想中的生活进发。
在她们身上,我隐约找到了我爷爷奶奶的影子,清晰又遥远。
他们都年过六旬,在乡下有着八九亩地,种植水稻、小麦、蔬菜,养着鸡和狗,院中栽种着桂花树,过着忙碌又清闲的田园生活。
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是他们所喜欢的。
他们上午辛劳地在田里干活,撒下汗水;中午闲暇时,会哼点京剧,听广播里唱的《霸王别姬》《牡丹亭》等等,逗着狗玩,或者去邻居家打一会儿麻将,抽几根烟;下午,他们再去田里转悠,或者在场上打黄豆;晚上,再打开电视机,看中国女排夺冠,听点黄梅戏。最后,进入梦乡,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
每年秋天,他们最忙;到了春节期间,他们最开心。
因为我们回老家过年了。
他们在遇上收成不好的时候,不气馁;他们只信得过自家种的米,总是坚信不移地感觉自己家的蔬菜才是最健康的,市场上的都是打了药的。
我相信,勇敢、善良、淳朴是不分地界、国界的,当我们身处平凡,陷入烦恼时,仍要去寻找美好,要相信美好在人间,心中有梦想,那我们就是幸福的。有多少像李娟一家一样的人们,平凡着,幸福着,烦恼着,也快乐着。
我相信,李娟家的向日葵一定会开的,黄澄澄一片,宛如金子一般。
读一读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吧,一定会让你收获不少。
3.Hi,小克鲁兹!
袁满
“欢迎来到探险家学院。”泰琳带着笑说。
这里是探险家学院。
在这里,有主管泰琳,和善爱笑;有海托华博士,冷酷的外表下却透着仁慈;有方雄博士,博学且富有激情......当然,还有克鲁兹。
克鲁兹是一年级新生,妈妈在他小时候被人暗杀,爸爸带他来到夏维夷,父子俩相依为命,努力摆脱失去亲人的心理阴影,却每天在悲伤中度过。后来,在他14岁时,他被探险家学院录取,立志成为一名探险家。但,事与愿违,他被别人所讨厌,原因只是他的姑姑在学院教人类学,有人怀疑他“走后门”。无奈之下,他只有默默忍受,努力做到最好。
我们有多少人一直在做克鲁兹?
当有人来家中做客时,我们必须规规矩矩地端坐在椅子上,手里拿一本书,手脚僵硬地摆放,腰背要挺直,眼睛得炯炯有神,如同一个木头人一般坐到手脚发麻,自己都笑自己疯疯傻傻,不过就是为了个面子,却要拼成那样。再比如你考得不好,有人盯着你受训,那么你需得装出点悔恨万年的势头,眉头要紧皱,眼泪要决堤,面部肌肉要扭曲,家长打你还不能有怨言。
一切都很虚假。在别人心中印下了“乖孩子”的标签却委屈了自己。
难道世上真无温暖吗?一切都只是死板的努力吗?
不,绝不。书中的一幕令无数人泪目:克鲁兹找到了他妈妈生前留下的全部影像日记,当妈妈的影像出现时,即便知道这是假的,却仍然激动地语无伦次。他妈妈就如天使般微笑着,笑着说:“Hi,小克鲁兹!”是的,只要有爱在,便有春暖花开。在你伤心时,在你愤怒时,你是多么希望有一个人懂你,给你温暖呀!
从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什么是爱。
或许,克鲁兹除了有爱,还很友善,勇敢又或者机智?但如果没有爱,他还会不顾被暗杀的危险默默为妈妈找线索吗?如果没有爱,他还会无限放心于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姑姑吗?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浓浓的爱。
这本书是《探险家学院》,目前已有无数人痴迷于它。
是它有华丽的词句吗?是它的插图绘得好吗?
不,它之所以好,是因为书中有爱,这才是一本书的灵魂。
4.你好,桑地亚哥
赵语倩
贫苦而倔强的老渔夫桑地亚哥,整整84天捕不到一条鱼。经过艰难追捕,他终于捕获一条比他的小船大许多倍的大马林鱼。但是就在老人拖着大马林鱼返航的途中,他们与一大群鲨鱼相遇了,鲨鱼吃掉了大马林鱼身上的肉,所以老人最后带回的是一副巨大的鱼骨。
读着读着,我隐约觉得大马林鱼是一种象征——艰难而困苦的人生。老人和它殊死搏斗,老人赢了,捕获了大马林鱼。鲨鱼也是一种象征——莫测的命运,老人与它做了顽强的搏斗,但老人输了。
令我感到震撼的是,老人在失败面前毫不沮丧的气度。在遇到命运不公平对待的时候,誓死不低头,勇敢地向人生挑战,他是生活的强者。
有强者也有弱者。
素描课后,我和妈妈慢慢地走出文峰,总能听见“各位好心人,给点钱喽,我已经好几天没吃饭啦”的声音,面前是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皮肤黝黑,匍匐在地。其中,手的前方放了一只掉了色的瓷碗,不时敲击着地面。我不禁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发现他的双腿蜷缩一团,可能是有点残疾,但其它部分都与常人无异,身上的衣物也干净整洁。我心中不禁想:他只是双腿有一些残疾而已,为什么要丢掉尊严,靠乞讨不劳而获呢?为什么不可以去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养活自己呢?
还记得在西皋市场里的一隅,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摊位,那里常年有一个修鞋匠在工作着。我陪奶奶去过几次,在那里修过鞋子、拉链。从与奶奶的闲聊中,得知修鞋匠是一个聋哑人,自己学了这么一门手艺,早出晚归,蹲守在这里,每天找他的顾客络绎不绝。虽然不能言语,但是每次总能从他的眼神中读出坚毅、淡然。
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同样都是身体上有些许缺陷的人,生活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人生的方向盘带着他们走向了不同的路程。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关上了你的一扇门后,肯定会给你再次打开一扇窗:或许,你颜值不高,但不影响你高瞻远瞩、指点江山的能力和气魄;或许,你文章总是写得不够好,但一点儿都不影响你在画画上造诣非凡......
桑地亚哥,是《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顽强不屈的代言人,他虽普通,却又不平凡,从他身上,我知道了,即使遭受失败,人也不能够失去自己的尊严,抬起头挺起胸,与命运做不屈的斗争,那么,总有一束阳光属于你,总有一片树荫等着你。
朋友,爱上这本书吧,拥有它,就像拥有了春日的阳光,冬日的暖阳。
5.嗨!米加
王梓涵
它是只鼹鼠,它叫米加,它有幸与趣事相伴。
月亮河,是米加生长的地方;是米加经常搭迷宫,在堆砌的卵石城堡里看星星和月亮的地方;是米加和刺猬先生对话,渐渐认识和接纳自己的地方;是米加和尼果相遇的地方,他们每晚在河边见面交谈,结下深深的情谊……
月亮河,流淌着温暖、爱、欢乐、美,所以无论走到哪儿,米加都不愿舍弃那块从月亮河里捡来的月亮石。因为那是故乡,那是爱的源头。
米加确实是在爱中成长的。它有与众不同的黑色,特殊的睡眠习惯,它一点儿也不会挖掘,可大家依然爱他,没有故意挖苦嘲讽他,没有孤立欺负他。善待他人、包容一切、勤恳工作、乐观生活——这是米先生一家人的美好所在。
米加在月亮河之外,遇到的每个人也都不是坏人。可爱的魔法师咕哩咕,冒着巨大的危险去黑森林寻找魔法书,最后还用自己的所有的钱,来购买米加需要的洗衣机零件。不计前嫌的麻雀爸爸,用嘴巴敲击每一棵树,帮咕哩咕找到喷嚏女巫。乌鸦黑炭的勇敢,红辣椒的坚持,都因爱在他们的心里,终于,米加发明洗衣机的愿望实现了,帮助了尼里。
米加通过自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付出,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和友情。以后我也要像米加一样,不论做什么事,哪怕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只要保持智慧的大脑,善于思考,就一定能敲开成功的大门!
这是一本展现动物之间关心、温情的书。
这是一本探寻自由、勇敢与坚定的书。
这是一本温和又有力量的书。温和的小插图是可人的,充满温情的笔调是饱满慈爱的。
这是一本精致的书。每个鼹鼠,每朵花,文字的铺排,都值得细品。
这就是王一梅长篇小说之《鼹鼠的月亮河》。
6.呵,这个小阿斗
董冒言
阿斗,一只从城里到乡村的猫。
它才刚满两个月,就已经完全掌握了向人撒娇发嗲的技能,它的叫声从不是“喵喵”,而是“嗷呜”,但这没有什么区别,似乎更惹人怜爱。
可就是这么一只无与伦比的“萌猫”,作者竟要把它训练成一只可以独自捕猎老鼠、自食其力的“荒野杀手”。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作者太“残暴”了,而且这也几乎不可能,阿斗再怎么说也只是宠物猫的后代,别说老鼠,就是一只蚂蚁,它也踩不死啊!开什么宇宙级玩笑?
可当我阅览完全篇时,我的下巴都快惊掉了,眼睁睁看着一个“弱鸡”变成附近山村中的最强者,能不惊讶吗?以我看来,阿斗变强的因素有这样几点:
邻居“老谢”本是猎人,他家的大猎狗“大黄”跟一日三餐似的,每天去找阿斗“切磋”,绝不耽误,这让悟性较高的阿斗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作者一次又一次将它放到大树的枝干上,而阿斗自己爬上爬下,这让它有了保命的本领,能快速“脱离虎口”。
作者让阿斗亲眼目睹了一个生命的逝去,这使它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所以更勤奋练习了。
总之,阿斗“成长”也不是不可能,虽然它已经具备“看家猫”的优点,但遗憾的是,作者最后任它自由自在,没束缚它,但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吧。
不得不说,这是只自律、勤奋、热血和充满爱心的一只猫。它使我察觉到自身的缺点,并得以正视。就现在来说吧,以前一遇到写作就会叫苦不迭,而现在一遇到写作,立刻拿笔,三四十分钟就结束了;再比如,以前懒得帮家长分担家务,现在遇见啥家务都抢着干,这兴许就是一本书,能给人最大的改变吧!
呵,这个阿斗!
这就是牧铃笔下的《孤猫的战歌》,怎么样?你们也想有一只“阿斗”吗?快打开书本,阅读吧!
7.呵,这俗世里的奇人
陈可芯
这里,是天津。
这里有技术高超的苏大夫,有刷墙特厉害的刷子李,有力气大的张大力,还有眼力强的蓝眼等等。
这是个神奇又平凡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属于他或者她自己独特的舞台,每个人都是一片树叶,一颗星星,在那棵大树上摇曳着,在那漆黑的天幕上闪烁着。
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
他们也许一身素装,皮肤黝黑,平时从不抛头露面,起早贪黑,到处都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清晨,那熟悉的身影便已经出现在早餐摊子里,他们手拿擀面杖,擀起了面饼,再熟练裹上肉馅儿,迅速贴在炉壁上,烧好之后,将那香喷喷的烧饼装好,一一交给顾客,眉眼含笑。
当然,不只有做烧饼的——
比如街头卖糖画的,拿起勺子,舀上一勺糖浆在那铁板上。“唰唰”两下子,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就做好了。
偶尔你生病了也能看到他们:穿着白大褂,手拿听诊器,问了两句,就拿起黑水笔在药单子上写下一行草字,完全看不懂。总之按着上面吃就对了。
有时路过工地,也能看到一群工人,在坑坑洼洼的地面上挑着砖块,再一块一块地砌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会有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那么,是不是发现每个地方都有他们。
这是一套记录平凡生活的书。
这是一套看着看着就会情不自禁想到身边人的书。
这是一套让人爱不释手的书,上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
这是一套让你看了,就会迫不及待想成为里面的人物的书,去
看社会百态,品滋味人生。
这是什么书?这套书是谁写的呢?
没错,正是冯骥才老先生写的《俗世奇人》。
8.生活,是用来品的
杨菁溢
在距离德▪弗勒维尔城堡一里地的地方,住着一个名叫苏菲的六岁女孩,她被生下后不久,父母便双双去世,现和继母菲茜尼夫人一起生活。
本以为和继母生活后可以被宠爱,可没想到,这个继母很是凶狠、毒辣——
苏菲挨打、哭闹,不由分说,就是两个巴掌。
苏菲意外落入水塘,立刻就想要“棍棒伺候”。
苏菲因为多吃了点点心,她就立刻用鞭子抽打。
有时苏菲连一个拇指大小的错误都没有犯时,菲茜尼夫人也要因为她看苏菲不顺眼,自己心情不好,而把情绪发泄到可怜的苏菲身上。
可是,如果苏菲跟着卡米耶一起和善良的德▪弗勒维尔夫人生活,她会变得安分吗?
嗯,好像不安分——
为了闻玫瑰花香,而踩烂草莓的是她。
为了自己的早餐动手打人的也是她。
她真的不安分吗?
不!她的心肠并不坏!苏菲会和我们一样,见人摔倒就去扶,心地善良地交朋友,快乐每天与他人。她虽然有些“桀骜不驯”,可并不会无缘无故伤害他人:
卡米耶受罚时,她会偷偷跑去给她送卡米耶喜欢的餐后水果与点心,在宴会上会带朋友们去好玩的地方摘果子,回家后会默默地找朋友们玩……在孩子们中,她渐渐变得阳光快乐了。慢慢地,她品到了生活中那美好的甜。
是什么让原本那目中无人、暴躁易怒的苏菲,成了如今阳光开朗、人见人爱的苏菲?是德▪弗勒维尔夫人的关爱,是卡米耶的陪伴,是周围许多长辈与朋友给予的无限包容和理解,引导苏菲走出阴霾和泥淖,拥抱生活的阳光与美好。
这是一本展现人性善良的书。
这是一本充满温情的书。
它向我们展露出世间万物的本性,它,就是《小淑女》。它使我们知道,生活中虽有乌云蔽日、暴风骤雨,但亲情与友情、宽容与教导,总能驱散阴影,让我们的世界重归晴朗。让我们同苏菲一起,慢慢去品,细细去尝,那日月星辰,灿烂阳光。
9. 海豚更适合你
王茜雅
每次去玩水,我都不能自由自在地游,因为我不会游泳。
像《第五泳道》中的姜那露一样,我无论是在班级中的语数英考试,还是做手抄报时,总会有人超过自己,让自己总是与第一失之交臂。
文中的姜那露永恒不变的对手是金楚熙。她不仅夺走了本是那露的金牌,还使那露与胜男八年的友谊出现了危机。为了证明金楚熙的泳衣很可疑,那露竟偷偷拿走了金楚熙的泳衣,而胜男与金楚熙,那露和郑太洋之间的情感也在悄悄地萌发,尽管他们只是同学关系。
在那露输掉了那一场比赛后,她竟有了一个疑问:“一个无法获胜的比赛就没有意义吗?”这个问题不仅那露有,我也有。在每一场钢琴比赛前,那一晚又一晚的练习,那弹了一遍又一遍的曲子,如果在比赛那天出了问题,那我之前几个月的努力就会全白费了。在这本书里,我却找到了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最好的答案。
“拨开水面往前游的话,就会与清澈且坚毅的成长时光相遇。”这句话写得极好,就拿那露来说,她为了超越金楚熙,早上早早地就去游泳馆,自己在冰冷的水中一遍又一遍的游,为了赶上金楚熙而偷偷拿走她的泳衣。比赛过后,被教练罚的1000个绳和60个波比跳,她都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这些背后,是那露想要学好游泳的心态在支持着她。
这是那露,一个能吃苦,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行的姜那露。
这是《第五泳道》,一本值得我们去读、去想、去品味的书,也是一本又不平凡的书。读了这本书,我收获颇丰。不仅姜那露明白了,我也明白了:那一场场失败的比赛,并不一定是成长道路上的耻辱,而是一次次让我们找到不足的机会,让我们能更棒,在下一场比赛中更出色。
比起美人鱼,海豚才更适合你——姜那露,她是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总在阴霾时让我努力等待阳光。
10.理解你,冒黎
徐可
班里有一位叫杨菁溢的同学,三年级刚转来,竟是我的幼儿园同学。
她对谁都很冷漠,堪称“千年冰山”,眉眼之间清秀淑雅,只是太高冷,不爱笑。但学习上,她是一匹策马奔腾的骏马。
我是个大大咧咧的姑娘,就像初夏的阳光,耀眼且绚烂。想象得到吗?一个阳光的女孩儿和一个“千年冰山”在一起吃饭是什么样的?十分尴尬,找不到话题啊!我们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始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我以为她会这样冷下去。
某一天的数学课,她被选作代表上台汇报。台上的她言谈大方,语言精练,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隐约中,我看到一丝笑意漾在了她的嘴角,似乎就从那一天开始,她慢慢学会了笑。小组活动时,她说得绘声绘色;课间休息时,她和同学侃侃而谈…后来,她的朋友也多了起来。我想,“冰山”应该融化了吧?
五年级了,读了《看了蚂蚁又看云》中的《为了让你记住我》这篇文章,我便明白了:她初到新的班级,同学之间是陌生的,想要接触别人,就是不敢开口,不敢迈出第一步。就如故事中那样,那些小礼品触碰到了冒黎心中最温暖的一处,打开了她心里的一道闸门。于是,冒黎便在故事的尾声去表达自己的心意。
后来冒黎走了,看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以前貌似在欺负主人公,其实是希望拉近距离,只是不太懂得表达而已。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怪事,想要和我们做朋友却又无法开口的她,或他,可能会在走廊上趁你不注意,在你身后猛地一击,把你吓得不轻。如果你以为他们是喜欢欺负你,那就理解错了,相反,他们只是希望你觉得他们很有趣,希望你能注意到他们。
冒黎,我很能理解你,我十分能体会你对拥有朋友的渴望。很抱歉,我刚开始也讨厌你,不懂你,此刻我完全明白了什么叫做“欲喜误伤”。每次当我读到你,总会让我思考该怎样与朋友相处。
建议大家看看这本书,体会读书的快乐,收获更多的温暖。生活中,本不缺乏温暖,缺的是发现温暖的眼睛!
11.我深爱着的冬牧场
朱语彤
我曾向往过那遍地铺满白霜,不见一点绿意的地方,理由很简单:可以把雪痛痛快快的玩儿个够。
我梦想着去哈尔滨,去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雪地。我向往那儿,洁白的雪代表神圣,代表着纯洁。那里有吸不完的新鲜空气,充满美好与丰饶。
汉族的李娟,趁着这一个大好冬天,去冬牧场好好体验了一把。李娟、居麻、加玛、嫂子、梅花猫、熊猫狗……在冬牧场这广阔又空旷的土地上,他们的故事一一拉开了序幕。李娟,她善良,耐吃苦,乐观。她用惟妙惟肖的笔尖,塑造了厚道,经不起责备的酒鬼居麻;活泼,乐观又开朗的加玛;沉默寡言又善良的嫂子,在她的笔下变得活灵活现。
传说中的牧场——“那儿奶水像河水一样流淌,云雀在绵羊身上筑巢孵卵”,和平又丰饶,而现实中更多的却是荒凉与贫瘠,寂寞而无助。
书中李娟用质朴浅显,通俗易懂的语句为我们讲述了牧人的一年是羊的一生,那牧人的一生呢?
她跟随居麻一家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冬牧场,又得赶牛、赶马、赶羊,渴了就喝融化的雪水,饿了就吃冻成了冰碴子似的手抓羊肉。还没来到真正的目的地,只能四个人挤在一个三平方左右的小帐篷,四下漏风。早晨三点起床,喝一个半钟头的早茶,天刚亮又收拾行李,重复着无趣的“工作”。
到了目的地,还得动手挖一个“地窝子”,到处是沙漠与雪水,建四壁的土只能用羊粪代替,挖完还得清理羊圈,要清理干粪层与软粪层,而那些又黑又纯的粪土,是冬日里最好的燃料。清理羊圈也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
冬宰是件大事,宰羊、宰马。宰羊之前给羊灌一口水,说是不能让羊空腹而死,再打发似的做完“巴塔”就开使抽刀子……掇马肉得先放血,再剥皮,清理内脏,洗肠子肚子、扯内脏……想象中的雪地牧场是那么和谐,温暖啊!而现实中却是寂寞无助……
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是世界的一个瞬间……
《冬收场》这本书,李娟用4个月,零距离全程记录哈萨克族的点点滴滴——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
那么,我们何妨不在某个傍晚,轻捧一本《冬牧场》,听小虫啁啾,看雪封大地,漫随书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