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水青菜——陈曦霞
关于白水青菜
——读潘向黎短篇小说《白水青菜》有感
陈曦霞
这种邂逅,拐弯处有点多,差点失之交臂。
2022年11月20日,“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中央歌剧院隆重举行。是第八届了。我孤陋寡闻,这些年又荒废了深度阅读,35位获奖者,我大多不认识。
鲁迅文学奖离我的距离不是一般的远,我又是个不怎么求上进的人,所以,我并无触动。
11月27日,周末,我想着今晚读聂华苓的《金陵十三钗》吧。电影早就看过,拿出原著随手翻了几页,还是一如既往的犀利和残忍。日子已经够苦的了,不能轻松一点吗?犹豫之间,我将纸质书丢在一边,开始读报。
我所谓的读报,基本是读标题,是对自己在编的集团网页标题有启发,其次是散文、文化、生活版面。每次积累一周或几周的各类报刊,这些消遣版面我会直
接裁剪下来堆积着,留着晚上在床头灯下浏览。
2022年8月28日的《南通日报》,A3版面《阅读》,最后一篇,《缓慢而痛苦的成长》,介绍的是叶弥的中篇小说集,推荐者的点评和节选文字入了我眼,我遂拿出一旁的手机,打开《微信读书》,寻找叶弥的小说。
我看到了《白水青菜》。
在这之前我是有过阅读痕迹的,没看几页。是什么原因导致放弃了阅读的?不记得了。小说集扉页介绍:2007年,《白水青菜》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本篇小说9000字。阅读时间15分钟。但是,读完之后,我一刻都没有迟疑,迅速上网下单了两本潘向黎的纸质书。
因为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字斟句酌、细嚼慢咽、一个字一个字地来欣赏潘向黎的小说,不仅仅是《白水青菜》。
《白水青菜》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甚至有点落俗。
一个男人曾经拥有一个十分温馨、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平淡但不失真。然而,一个名叫“嘟嘟”的女孩的出现却给这个“白金家庭”带来了动荡。男主人在诱惑和欲望之间无法平衡,怀着一种新奇接受了这个女孩,并从此开始了新鲜刺激的生活。新鲜的爱情、新鲜的疯狂、新鲜的住处、新鲜的气氛,好像连他自己都成了新鲜的。
他冲出了原有的“围城”,又钻进了另一座新的“城堡”。然而,新欢、甜蜜、快乐很快就化为过眼烟云。暂时的刺激带来的满足感很快化为虚无。他开始徬徨、矛盾、困惑、失落,他有了新的想法,他依然情不自禁地想念从前,尤其是那一碗让整个胃部都舒服,让人感官复苏,让所有的肌肉、每一条纹理都舒活起来的汤。
就是那一道“清清的汤色,不见油花,绿的是青菜,白的是豆腐,还有三五粒红的枸杞,除了这些再也不见其他东西。但是味道真好。说素净,又很醇厚;说厚,又完全清淡;说淡,又透着清甜;而且完全没有一点味精、鸡精的修饰,清水芙蓉般的天然。” 的看似简单的白水青菜汤。
一开始看到小说里对这白水青菜的描写,这段时间痴迷小红书烹饪的我瞬间决定:太简单了,但又太“馋”人了。下周食谱里不能没有这碗白水青菜。
我还是肤浅了。所有的美好都是经过时间煎熬的。
“要准备很多东西。上好的排骨,金华火腿,苏北草鸡,太湖活虾,莫干山的笋,蛤蜊,蘑菇,有螃蟹的时候加上一只阳澄湖的螃蟹,一切二,这些东西统统放进瓦罐,用慢火照三四个钟头,水一次加足,不要放盐,不要放任何调料。”“好了以后,把那些东西都捞出去,一点碎屑都不要留。等到要吃了,再把豆腐和青菜放下去。这些东西顺便能把油吸掉。”
原来白水青菜汤是这样熬制出来的。
男人回归家庭后坐到餐桌前,还是习惯喝白水青菜汤。他从瓦罐里把汤舀了小半碗。还是有绿有白有红,还是清清的汤色,不见油花。他急忙喝了一口,就那么一口,他脸色就变了。像被人从温暖的被窝里一下子揪出来,又惊又气,又希望一下子挣醒,发现是梦,好瘫回到温暖的被子里。“这是什么汤?”他不敢吐出来,挣扎着把嘴里的一口汤咽下去,急急地问。
“白水青菜汤啊。”
“怎么这么难喝?以前的汤不是这样的!”他委屈地抗议。
她尝了一口,然后说:“白水青菜,就是这样的。你要它什么味道?”
她甚至没有说什么。她只是看了他一眼。这一眼,让他感到自己的愚蠢。那目光很清澈,但又那么幽深迷离,好像漆黑的夜里,四下无人的废园子中井口蹿出来的白气,让人感到寒意。
全文9000字,到这里结束。让人在唏嘘的同时突然打个冷颤。
没有吵,没有闹,没有互撕的狗血剧情,没有披头散发厮打成一团,或者去单位砸场子之类的场面。女人最终走出了“厨房”,实现了自我救赎,男人以后再也喝不到她每天为他用心烹制的白水青菜汤了。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哪一种爱情都不那么容易。不是当事人就不要对别人的感情之事做评判。在我看来,《白水青菜》所有人或许都有道理,没有渣男、渣女,而是理想不同。爱着、爱着,就要走自己的路;走着、走着,就像Y字形的路,牵着的手很痛,必须松开。
所有的阅读都是无效的,只有个体的生活和命运到了那些逼仄处,与内容产生了对应,那个“效”才会显现,有时如春光乍泄,更多的如清风无声。现实之不足,只好寄望于理想,我总希望对人存有善意,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困境,貌似绝境,也希望能有些余地,留些祝福。潘向黎在《白水青菜》中所坚持的掌控,以及精细的、冷静的、克制的、矜持的叙述策略,她心底这柔软的一面让我为之折服。
《白水青菜》里说:爱情与爱情是不同的。我想说,人与人是不同的。倒不是我将自己代入了文中,是感叹上海作协副主席、文学博士潘向黎,她是“凤凰”下的“凤蛋”,我在想着哪一天我这只“母鸡”能“下”出拿得出手的“鸡蛋”以供读者品尝。不过,这得看我的觉醒和奋发图强,还得需要我的寿命足够长。
但这些并不妨碍我现在欣赏佳作,享受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