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五)】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
○陈中锋
(......接上集)
9
吉生与文秀少有接触,每年有两次,是在春秋两季,吉生是父亲带他进城的,主要是视察卢家在城里的几处产业。因为他不熟悉也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不几天,他总是先于父亲离城回西乡卢庄。对这个妹妹,吉生在交往中觉得文秀有些娇气,还有几分傲气。总得让着她,不过毕竟是兄妹同源,相互之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情。
听说吉生想出外求学,文秀有些意外,用狐疑的目光看着这位有些陌生的哥哥,得到肯定的信息后,稍作迟疑,从书房里拿出一张报纸和几本书递给吉生。
吉生粗粗看了一下,那几本书中写的应该是新学新潮,他不太感兴趣,到是那南方军校招生的启事瞬间入眼。
吉生决定去报考军校了。文秀对这位乡巴佬哥哥比以前真是高看了许多。文秀心中一直瞧不上这位兄长,公子气,野闾味,游荡不羁,没有正形。现在终于有些改变。
临行的前一天,文秀带着大哥在城里转了一圈。
古城形胜如一枚铜钱,外城河的走势是圆形,水面宽阔,外河岸芦苇杂树交织,郁郁葱葱。岸边则有高大的城墙连绵,墙根下聚集着市井民居,从城楼上看下去,有些杂乱破落。城中又有四方形城河,有四座古桥通往四门,在中间的那块四四方方的土地上街衢宽阔,巷陌纵横,院落交错,古朴而整洁。
“城里人想钱想疯了,天天在钱眼里生活。”吉生在北水关的城楼上故意与妹妹调侃,要打消她脸上淡淡的忧愁。
“钱很重要呀,没钱急死英雄汉么。但古城的形胜还有其他深意。”文秀说这话的时候很认真,很像是个教书先生。
“妹妹学问大。”吉生觉得,眼前的文秀已经不是那个总与哥哥争强好胜的小姑娘了。
“那是天圆地方和外圆内方的构思,是要让人敬天地,懂规矩。也是教化人处事有道,做人有德。圆通而又有正气,才是真君子。”
历经家事变故之后的吉生,没想到眼前这个小巧的妹妹对世事的认知如此明白,虽然是话中有话,隐约中在规劝自己,但心中着实为她高兴。
10
傍晚,吉生与文秀来到老松林饭店前,正逢一群学生走过,他们排成长队,打着师范学堂的校旗,手举标语旗,高呼口号,甚是威武雄壮。吉生发现队伍中有人喊文秀的名字,她装着没听见,急急地拉着吉生进了店堂。
“大哥,我们就这儿吃饭吧,还记得以前我们每年都会到这家店里来的。”说到这里文秀的眼睛里有了泪水。
吉生知道妹妹的泪水是为父亲流的。
以前父亲进城时总要在这里待客,兄妹二人都是随行的,大人们觥筹交错,那时,他们当然很无趣,少不了嬉戏打闹,现在父亲不在了,却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伤怀。
兄妹二人在二楼一处雅间对座,点了几个清淡小菜,边吃边聊,其间的气氛比白天好得很多,他们忘记了丧父之痛,没有了生疏隔膜。文秀的话特别多,天文地理,新学旧闻,头头是道。她最后说,也许军校最适合吉生。
“放心吧,我一定要也一定能考上军校。”吉生很坚定,似乎是在向妹妹表明什么。
用餐后,文秀坚持带吉生去了两处小巷,那里是城里有名的去处,一处叫状元巷,因巷中历朝历代出了不少状元进士得名,过去读书人要考取功名,临考前都要去图个口彩。又一处是百岁巷,之所以叫百岁巷,是因为在这个小巷多有老人活过百岁,而且不断有人打破记录。城里人说,这个不足百步长的小巷能给人带来好运,让人逢凶化吉,遇险呈祥。这两处小巷其实不长,有四五百步的样子,晚间的行人还是不少,有些人走过时口中还念念有词,也许,他们是在祈福吧。
未完待续......
作者:陈中锋 编辑:陈蓓蓓
(作者简介:陈中锋,男,1962年9月出生,江苏如皋人。先后在如皋市教育系统工作近十年,任语文教师、完中副校长。在南通市崇川区党政机关先后任党校校长、组织部副部长,机关工委书记,发改委主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常委副区长,常务副区长,崇川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人大主任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