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九)】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
○陈中锋
(......接上集)
17
吉生走后的第二年春天,文秀突然在县城出现了。胡叔问她这两年去了哪里,文秀只是笑笑,把话题转了方向。
胡叔不便再问,便跑前跑后去安排她的生活。
这次文秀又进了师范学堂,胡叔纳闷,怎么又要上学?后来才知道是校长聘她当了女先生。
文秀比以前懂事了很多,她将几个早被安排接到城里上学弟妹拢到一起,由她照顾着。平日里对他们的课程问得很细,有时连他们读的什么书都会去翻阅。
她的学问和人缘似乎很好,周围总是聚集着不少学生,除了上课就是聚会,有时也去乡下拜会乡绅。
胡叔感到很奇怪,以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现在大大咧咧到处访友和聚会,有时还和乡里巴人搞在一起。而且对家人如此知冷知暖,弟弟妹妹们还都大姐大姐的叫着。
弟弟庆生对文秀很是恭敬,学业上如有疑问就来问她,到了文秀这里似乎没有不解的疑惑。庆生也很励志,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像大姐这样的有识之士。
与文秀最亲的是静秀,只要文秀闲时,她就是围绕着文秀转,大姐长大姐短,有时还挤到文秀的房间住。静秀在文秀那里读了不少学校里没有的书籍,还有一些市面上看不到的杂志,静秀觉得很有深度,有时还会热血沸腾。
两个弟弟有生、余生还小一些,文秀对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有很好的关照。
胡叔看得出,文秀在弟弟妹妹中很更高的亲和力。
胡叔在城里时间长了,三教九流的朋友不少,可谓见多识广,渐渐觉得文秀有点不大对头,他越想越怕,偷偷回卢庄见了隆生。
隆生听了胡叔的描述,久久沉吟没说话,胡叔急得团团转,最后终于等到了隆生的主张。
第二天胡叔就匆匆回到了城里,同去的还有隆生的弟弟恒生,恒生在乡下拜过拳脚师傅,有些功夫,五六个人近不了身,近几年乡间不太平,卢庄也招募了几个年轻人看家护村,隆生与族长乡绅商量,花大价钱买了枪支弹药让他们佩身,用来保村护民。恒生在其中算是个骨干。
恒生得到的指示是跟紧文秀,保护安全。
对此,文秀起初很是反感和抵触,但后来发现这个堂弟很是机灵,只是时远时近地跟着,并没有任何妨碍,而且还能见机行事,当个帮手。
胡叔回城后比前改变了很多,不知怎的总是结交一些官员,隔三岔五地喝得醉眼迷糊。
文秀看不下去,说过几回,改观不大,也就懒得管他了。
几个弟弟妹妹在文秀的关怀和引导下生活和学业都很好,可谓是茁壮成长。
大弟庆生在来年暑期考上了省城的工学院预科,胡叔差人送他去投靠了舅舅,庆生的舅舅早年在省里的政府里谋了个不错的差事,有些家产,把外甥照顾得很周到。但文秀怪胡叔糊涂,说庆生舅舅是个官僚,跟着他没什么好,应该让庆生住校自立。
文秀心里对这个弟弟十分看好,常说他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学问才高八斗,将来一定是国家需要人材。
小妹静秀也很争气,考上了晓庄师范,学堂。对此,文秀很是关心,送静秀去省城报名,拜托师长照顾忙得不亦乐乎,直到一切就绪才依依惜別。
两个年幼的弟弟有生和余生仍在县城上小学。
18
果不其然,文秀出了事。
那是在1939年年底的时候,城里的家家户户正在准备过年。
天色渐夜的时候,恒生在胡叔往回走的路上猛然将他拉进了一个僻静小巷,将胡叔着实吓了一大跳。这几天他左眼皮总是跳而不跳的,长巷一号的那帮人常在明里暗里抓人,前两天有三个学生在钟楼边撒传单当场就被打死一个,另两个被抓进去下落不明。
胡叔担心文秀,就让恒生盯紧点,没料到三天后还真出了事。
原来文秀早上去东乡去拜访一个学界老先生,在回途中突然从路边窜出几个人,直扑坐在黄包车上的文秀,掀翻车,拉着文秀就绑。恒生跟得紧,身手快,三下五除二打翻了那几个人,拉着文秀跑进了玉米地。否则,文秀肯定被抓走。
胡叔心里有点怨恨,平时他和长巷一号的那几个鬼海喝胡吃,称兄道弟,就是想对文秀在关键时候好有个关照。没想到放了他的鸽子,还真刀实枪地来抓人。
卢家的这些孩子是胡叔看着长大的,他和个个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文秀,一直在城里住,多少年了,胡叔胡叔的叫着,就如他自己的亲生闺女一样。
眼前是要将文秀尽快送走。走得越远越好。胡叔在心里盘算着。其实,他是有预案的。胡叔家与卢家有着三代的交情。一直是帮卢家打理事务,也算是管家吧。到了卢大先生这里胡叔倍受信任。胡叔从小在卢家长大,年龄要比卢大先生大几岁,两人在成年之前几乎是形影不离,在十一二岁的时候,还仿着刘关张桃园结义而成为金兰兄弟。如今,卢大先生被人害了,胡叔感到自己的责任更大。
胡叔说:“恒生,你马上送大小姐去上海。”
胡叔让恒生在暗处等着,自己匆匆回去拿了足够的盘缠和一封信交给了恒生。
恒生得令,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之中。
胡叔的那封信是写给文秀姑妈的,她早年嫁到上海,夫君家住在那里开有几家大工厂,很有实力。据后来有人说,文秀的这个姑妈年轻是差点成了胡叔的媳妇,只因卢老爷在酒桌上的一句允诺,才让这段姻缘没了结果。由此,卢敬斋唯一的姐姐嫁给上海的石库门大户人家。
相信姑妈一定会安排好文秀的一切。
文秀被送走了,有些突然和仓促,弟弟妹妹们不知就里,很不适应。追着问胡叔姐姐突然离开的缘由,胡叔总是躲躲闪闪,支支吾吾,被问急了还得遮遮掩掩。
就在文秀走的第二天,城南的小校场有两个人被五花大绑拴在左古立柱上,他俩鼻青眼肿,头破血流,衣不蔽体,赤足残身,看得出吃了不少苦头。
刚被解押出来的时候,那个稍微有点意识的大个子年轻人,还在大呼大叫,丝毫没有胆怯。后来嘴里被塞上东西才不能发声。
从长巷一号出来了几个穿中山装的黑衣人,看着那里的看客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个人扯起嗓子作起了演讲,大意是,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要让共匪死无葬身之地。
这时人们终于印证了猜想。这两个人真是共产党!
人群中的胡叔看那个被绑着的大个子有些面熟,定晴一看,果然是文秀的同事,他一下子明白了一切,过去最怕往深处想的事成了事实。同时,胡叔有些懊悔和心虚,自愧在醉醺醺时曾与那些“中山装”们说起过这两个小伙子,立马埋下头匆匆离开了法场。
未完待续......
作者:陈中锋 编辑:陈蓓蓓
(作者简介:陈中锋,男,1962年9月出生,江苏如皋人。先后在如皋市教育系统工作近十年,任语文教师、完中副校长。在南通市崇川区党政机关先后任党校校长、组织部副部长,机关工委书记,发改委主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常委副区长,常务副区长,崇川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人大主任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