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十七)】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
○陈中锋
(......接上集)
下 篇
33
1988年的春天。草长鸢飞,杨柳拂堤。从卢庄北侧的那条石子马路上,一道风尘掠过,由东往西开过来一辆白色的伏尔加轿车。小车在村东的那棵古银杏下戛然而止。
从车上走下一位花白头发的老者,灰白色的小平头,国字脸,浓眉毛,目光有神。
陪同在左右的那位,也是神采奕奕,挺拔矫健。
银杏树是卢庄的前辈,这里先人说,先有银杏树,后有卢家庄。的确,这棵树粗壮如磐的树干被岁月雕刻出奇形怪状的纹路,有的似山川河流,有的若奇峰峻岭。村里的学究高人说,那树纹是笔走龙蛇,饱受日月精华,写着卢庄人的古往今来。
卢庄人木讷地远远望着,总觉得这两位不速之客,气宇不同寻常。只见他们先是恭恭敬敬地向古树鞠躬作揖,虔诚行礼。然后开始踱步四顾,轻声细语。
他们在村里的小学校停了下来。
小学校建得很紧凑,是个一进三排的大四合院,青砖黛瓦,圆木廊柱,显得简洁清雅。校园的西侧一条小溪向西南逶迤而去,河边芦苇茂盛,轻风掠过,此起彼伏,如远去的绿雾。校园的后面是一大片青竹林,幽深恬静。
这里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去处。
两位来客漫步徜徉几个来回,没有一点要离开的意思。奇怪的行踪引得教室里的师生不断探首观望。
老校长接到门房校工的报告马上警觉起来,让校工请他们进校歇歇,说是请茶,其实是要了解一下,问个缘由,免得节外生枝。
两位远客没有推辞,很爽快地走进校园,跨进了老校长的办公室。
然而,就在那一刻,六目如电,时空仿佛突然凝固。来客和校长都顿时愕然!
老校长姓卢,叫卢庆生。而站在他跟前的是离散几十点年的大哥卢吉生和大弟卢有生。
“大哥!”庆生有些哽咽,面临突如其来的不期相逢,三人都有些无措,默然片刻之后,紧紧相拥,潸然泪下!
34
吉生是从台湾回来的。
从1949年到1988年,他在那个孤岛生活了三十九年!
1948年深秋之夜。小镇鬼头街一片漆黑,巷陌显得万分静寂,团指挥所里卢吉生沮丧地坐在作战地图前抽烟,现在,他们的四周已经布满了解放军。陷入重围的卢吉生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左翼的二团遭重创之后投降了,右翼的三团在摧枯拉朽的进攻后溃散了。唯独吉生的一团还在凭借着周边的沟壑和碉堡在苦苦支撑。
吉生带出来的部队是强悍的,营连排的军官都是抗战时留下的好手,他们从来就没有投降的概念,只要有长官的指令,只有两个选项,那就是,顶住进攻或冲锋前进!这几天,看到自己的生死兄弟前赴后继,吉生的心里在泣血。
吉生知道,自己没有退路,父亲被杀后几年,他带着生死兄弟潜回西乡,暗杀了不少共产党中的仇人,其中有西乡中心区的区委书记。后来组织铁血还乡团秘密返回卢庄,暗中全面清算共产党人。
那年,他回到古城表面上救了胡叔的急难,而文秀的那两个同学就是他指使长巷一号的"中山装"特务干的。文秀遇险其实是他一手策划的假戏。
每次与共军对垒,他的队伍都是急先锋和敢死队,军中称他们团叫铁血团。
为报杀父之仇,他手上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
现在,鬼头街的外围阵地三次易手,他的部队甚至还有反突击。解放军在他们的阵地上倒下了很多勇士。但对手的强硬和坚韧让吉生有些胆怯和畏缩。
风高月黑,夜深时长。解放军忽然停止了进攻。
难道解放军决定放弃了?他们羽翼丰满,实力雄厚,斗志昂扬,是不会撤退的。就在吉生感到茫然的时候,一个声音从前方传来,非常清晰。
“吉生大哥,我是恒生。你们已经没有退路,只有放下武器,立刻投降,才是出路。”
恒生的声音听似很远,传过来却很近,穿透力很强,几乎就在吉生的耳边。
吉生不知道前些年恒生所率的县警卫团已经被上升到主力部队。
“我们两边多有西乡子弟,想想我们合作抗日的时候吧。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我们一定既往不咎,投降吧,弟兄们!”
恒生的声音又撕裂了漆黑而沉闷的夜空,象一串串子弹划过了夜空。
吉生陷入了沉思。前两年他们既是兄弟又是并肩抗敌的友军。吉生很敬佩恒生带出来的那支很有血性的队伍。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常常短兵相接,刀尖舔血。
未完待续......
作者:陈中锋 编辑:陈蓓蓓
(作者简介:陈中锋,男,1962年9月出生,江苏如皋人。先后在如皋市教育系统工作近十年,任语文教师、完中副校长。在南通市崇川区党政机关先后任党校校长、组织部副部长,机关工委书记,发改委主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常委副区长,常务副区长,崇川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人大主任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