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二十一)】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
○陈中锋
(......接上集)
40
陪吉生还乡的是有生。这是吉生回到大陆机场最先见到的亲人。
信息联通是吉生高雄的兄弟回上海寻亲时的意外收获。
那天,返乡的兄弟前来道别,吉生有些沉寂。
他,有些想家了。不知道卢庄现在是什么样子了,祖上的家业一定给他们分了吧,也不知道发妻孩子和弟弟妹妹们是否安好。
吉生不敢想象,也不堪回首。
从鬼头街死里逃生,吉生走投无路,乔装易容,昼伏夜出,破帽遮颜,俯首示弱,终于见到了上海的卢家姑奶奶。
见面时让姑妈大吃一惊,吉生就是一个乞丐。
姑奶奶知道,这位娘家的侄子可不是安分的主,从小就让人操心,当下,上海已被包围,他不逃走将很快会落入共产党解放军之手,一准活不成。
常言道,娘家的侄子是命根头子。姑奶奶花出去几根金条,吉生便在夜里登上了停在吴淞口的军舰。
卢家姑奶奶的护犊之情和救命之恩,让吉生铭记于心,当然也牢记着她们家的地址。
“如方便请找找我在上海姑奶奶的后人吧,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吉生说完,就递出一张纸条。
机缘巧合,吉生的兄弟拿着那张纸条竞然在一座石库门房子里访到了那位已过百岁的姑奶奶。
同时,有了与有生的联络方式。
41
从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有生每年都要去看望上海的姑妈,这老太太身体棒,精神足。现在由孙子养着。
卢副县长在收到大哥吉生来信时,惊诧如梦。
与吉生分手那年,他才十六岁,因为战乱,城里已是无学可上了。
眼看着就要解放了,胡叔说,不知道共产党坐天下之后还搞不搞打土豪分田地了,有生你还是去躲躲吧。
于是就被送到了江南,那里有上海姑妈家开的一个米行。
姑妈那边送他去的人传活说:“对外人就说是娘家伙计的儿子”。
对战乱时世,有生有些懂,把这话放在心里。
那米行开在县城南门的阳澄湖边上,那里有一个码头,来来往往的白帆船和乌蓬船很多,虽是乱世,店里的生意也还算好。
米行的店面不大,但后院却不小,清一色的七架梁,地基很高,柱子也很高,这样的大库房有七八十间,伙计有四五十个。
店里的掌柜应该是姑父的堂叔。快七十岁了,为人和气,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眠镜。
有生刚去时发现他总是在厚厚的镜片后面审视他,很不适应。
有生在店里干的是过磅记账的活儿,时忙时闲,跟别的伙计不一样,闲时掌柜的也不要他在库房帮忙,这样他就可以去湖边走走。
码头向东是大约要两里地的街区,开着粮油绸缎竹木鱼蟹之类的店铺,白天晚上都有着不同的热闹。
有生在这里很安静。“你不想家么?”伙计们问他。他说,“不想。”有生似乎没有什么家的概念。父母双亲离世时他还小,一直由胡叔照应。哥哥姐姐也是偶尔见面。他到是有些想胡叔。
未完待续......
作者:陈中锋 编辑:陈蓓蓓
(作者简介:陈中锋,男,1962年9月出生,江苏如皋人。先后在如皋市教育系统工作近十年,任语文教师、完中副校长。在南通市崇川区党政机关先后任党校校长、组织部副部长,机关工委书记,发改委主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常委副区长,常务副区长,崇川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人大主任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