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天地 > 正文内容

【小说连载(六)】书香故人来——吴亚芸

季健2年前 (2023-02-06)小说天地2927

书香故人来


作者 吴亚芸


......接上集)


第十章  

赴滇的路线有三条。一条是海上走,先经广汉铁路至广州,再到香港乘船至越南海防,最后由滇越铁路从蒙自至昆明。学校准备让女生和大部分教员及其家属走这条路。该路线最为舒适,是体质不佳者的首选。第2条路线是从陆路乘车。沿刚竣工不久的湘桂公路经桂林、柳州、南宁至越南河内,再由滇越铁路经蒙自至昆明。最后一条路线则是步行赴滇,由长沙到湘西,再从湘西经黔东南、贵阳、黔西南至昆明,这一路主要是徒步山路,行程将近3500多华里,条件最为艰苦一路需要面对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匪患瘟毒、暴雨冰雹等各种恶劣环境和未知气候,危险性比前两条线路更甚,参加者自愿报名,旅行团实行军事化管理且必须是体检身体合格才可以参与。

“苇哥哥,你为何选择步行去昆明呢?路途这么遥远,要辛苦很多呢。”我边帮苇收拾着行李,边不解提问。苇边用油纸包裹着铺盖卷儿边说:”雅儿,比起那些正在前线拿命相搏,浴血奋战的战士,我们走点路,真不能算苦

“可你们是书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强度运动过啊?”我忧心忡忡道。

”雅儿放心,不会有问题的,学校鼓励我们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同学步行去昆明,其中就有让大家增强体魄,锻炼意志的目的在里面,再说读了这么多年书,咱们其实和社会大众的直接接触还是太少了,这段行程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可以脚踏实地走过无数山村城镇,增长阅历见识,了解人民。学校还鼓励大家沿途考查民情,调查风俗,采摘标本,考察地质气候等多种动。这些都是学习的方式,不是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吗?相信我,这趟行程收获肯定是极大的。” 苇信心满满对我说。

“苇哥哥,这一路山水迢迢,好多是荒凉偏僻的山区,山里的匪患又很厉害,那遇到危险了怎么办呢?”我还是担心不已。

苇停下手里的活,将手压着我的肩头,低头凝视着我的眼睛,柔声说”雅儿,请放心,我定会平安回到你面前。悄悄告诉你,学校对安全这块也很重视,特地请了军中很有威望的黄师岳中将担任咱旅行团团长,还有黄钰生、闻一多、李继侗、曾昭抡、袁复礼等大教授作为顾问,亲自参与咱们的旅行团,据说湖南省政府还替咱们向道上湘西王打了招呼,这一路虽说会有些风险,但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好吧,苇哥哥,这一路跋山涉水,请你一定要多加保重,不可有任何闪失,回来我要检查,瘦了也不行的”,说完我就捏了捏苇那坚硬的胳膊。苇不由皱眉,呲牙咧嘴地抽搐了一下。

“哦,对不起,苇哥哥,我忘了,你今天刚打过防止伤寒的预防针。”我懊恼不已。

苇爱怜地捏捏我的鼻头,轻声叮咛你们学校目前还没有开始搬迁,但想来在这也不会太久,结果出来以后,就赶紧写信告诉,好让我安心些,我的雅儿一向善良勇敢,你也务必要好好保重,照顾好自己。”临别的夜,有多少柔情缱,叮咛嘱咐,又还有多少的欲语还休……不知不觉天已露出鱼肚白。

2天,晨曦初起,苇所在的旅行团成员约三百余人,奉行军事化管理,一律着军装,穿草鞋,打绑腿,背上干粮袋、水壶及雨伞,由长沙出发,开始了他们的漫漫征程。随身的小行李学校专门配有汽车运送,大行李则统一由火车送达。学校还给他们配备了医生和后勤炊事人员。出发送别的情景让人惆怅中有种悲壮,这次旅行堪称中国高教史上的壮举,在世界教育史上也绝无仅有。

此次行动,表达了中国知识阶层坚持抗战的不屈意志和心系国家民族命运的伟大情怀,保存了高等教育的火种,为战后民族文化的复兴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基础。

日后,语言学家赵元任关于此次旅行填词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意义深远,鼓舞人心。

《迢迢长路去联合大学》It's a long way to Lianhe Daxue

迢迢长路去联合大学

It's a long way to go

迢迢长路

It's a long way to Lianhe Daxue

迢迢长路去联合大学

To the finest school I know

去我所知最好的学校

Googbye Shengjing Xueyuan

再见 圣经学院

Farewell Jiucai Square

再见 韭菜园

It's a long way to Kunming City

迢迢长路去昆明

But my heart's right there

那是我心之所在

自别后,我和哥哥音书阻绝,自是焦灼惆怅,始识人间别离苦。几回梦里相逢,醒来却是冷月清霜,正是”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岁月匆匆,又到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之际,我才收到苇厚厚的一封长信。迫不及待拆信,展阅。

 

亲爱的雅儿:你一切还好吗?

我们已于4月22日,顺利完成行程,到达昆明。这次旅程共历时68天,穿越湘100多个城镇乡村。这一路跨越了无数的山谷河流,看到了无数的炊烟人家,晓行夜宿,餐风饮露,最后总算平安到达沿途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无私关爱和帮助领略了无数的日升月落间的风景之美,体味到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

我临大师生到达昆明后,三校合并正式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此次行程已被写入我校校歌,成为一段永久的历史记忆:“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此时昆明城已入夏,绿树成荫,天高云淡,白云悠悠,奇幻无比。翠湖的水碧波荡漾,花树绕堤,我在想你……

别后已两月有余,你之身影,令我魂牵梦绕。坐卧行走时有你,读书写字时有你,吃饭喝水时还有你,心里每一寸都填满了你。雅儿,我亲亲的人儿,别后有没有好好吃饭添衣?有没有将我抛却脑后?学习可顺利?和师友同学相处如何?

……

太多的思念,将心绪堵得满满,怎奈关山阻隔,相思若海,只有将这思念暂且收敛,此去经年,终是良辰好景虚设。待到重逢日,可要向你偿还这相思债。雅儿,我的卿卿,先将这一路行程及心境向你简略报告一下。

旅行团从长沙出发后,先沿湘江船行到临泚再向西逆水而入资江,江水碧绿,清澈见底,沿河的石壁,呈赭红色,岸上树木葱郁,绿水青山宛如一幅山水画。天气寒凉,空气湿冷,晓月残星,夜宿船舱,拥被而眠,看两岸点点星火,听渔歌唱和,半夜江雾弥漫,夜色迷离。长夜漫漫,值此国家危难,前路坎坷,你我分隔两地,更是满怀惆怅,思绪万千,久久难眠。

船行两天,本准备过沅江经洞庭湖逆沅江到常德,但行至沅江水浅不能上行,只得转东南逆资冮,目的地益阳,再从益阳步行至常德。傍晚船行至益阳城外,停泊清水潭。极目远眺,夕阳西下,半江萧瑟半江红,远山碧树庙宇皆沐浴在这层柔和的夕照下,辉映出一抹胭脂红。风儿吹皱水面,泛起了层层涟漪,折射璀璨的粼粼水波。继续夜宿船上,水声中入梦,梦里有

 

 

 

第十一章  

晨起有雨,步行至益阳,踏上益阳石子铺成的湘滇公路,正式开始我们的步行之旅。雨越下越大,山路崎岖,雨冷路滑,但大家兴致高昂,第1天走了约50里,晚上宿营时,满身疲惫,脚酸腿痛。如是几天,体能大增,原先磨的水泡都已化为厚茧,不惧草鞋摩擦,行军走路已不在话下。

步行两天,渡过沅水,至常德县城,此为湘西的经济中心。沅水色碧,水面开阔,为远近运输航道,当地特产为桐油、茶油、五倍子、牛皮等,市井繁荣。

第二天,因旅行团第2次注射伤寒疫苗,多数团员反应较重,不便疲惫行军,遂临时决定,雇船至桃源船行一半,水浅不能上行,被迫弃舟登岸。

农田两岸,溪水潺潺,阡陌纵横菜花黄蝴蝶舞天气和暖,心情振奋。傍晚至桃源县城。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几条石板铺成的小街,与沅水平行。特产为桃源石,色美质硬。该地民风淳朴,乡人生活安宁平和,丝毫没有意识到炮火的逼近。

隔日,沿山溪行至桃花源,进入崎岖的山间。山峦起伏,青山隐隐,流水迢迢桃花已盛开,风过处,一片嫣红,落英缤纷,逐水而流。一路行来,夹岸树木葱茏,芳草碧绿,柳枝轻舞,桃花拂面,景色秀丽。沿山一路前行,见刻有秦人古洞”的洞穴,此处乃后人为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而附会出来的一景点。洞深数米,一人可行,有王阳明的题书石碑,洞底通后山,山林寂静,烟雨空蒙,鸟语啁啾,正应了山鸟似欲啼往事,桃花依旧笑春风可惜这样的桃源仙镜只能是在梦幻中,我辈热血男儿,还当自强,待驱除外寇,还我风景旖旎的大好河山。

出桃源,往沅陵,一路崇山峻岭,山高林密。公路随着山脉在峡谷之间盘旋起落。连续几天下雨,溪水暴涨,一路行来,曲径陡峭,泥泞湿滑,衣履皆湿,很是艰难。

至沅陵,天降雨雪,夹杂冰雹,夜宿旅馆,尚未完全竣工,屋陋瓦薄,四处透风。雨片雹珠从瓦逢板壁间飘入,洒落被寝,起床用油纸覆盖,蒙住头脸,勉强入睡。

天气继续恶劣,风雪交加,旅行团被迫在此滞留。我们修好房屋,围炉烤火,旅馆隔壁忽然传来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的嘹亮歌声。原来是一群由沦陷区内迁而来的流亡学生,战火令这山林深处的边陲小地也一下充满了青春气息,添了几许活力。

隔天,雪落满山径,天已微晴,客馆萧条,散步至附近山上寺庙。俯瞰沅江,水色空蒙,寒烟翠微。极目远眺,只见万山环立,玉树琼枝,已成为粉妆玉砌地琉璃世界,正是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江山如画,思羁旅天涯,不禁满怀萧瑟,乡关何处?

沅陵乃湘西重镇,但道路狭窄,市政设施简陋,城池四面环山,出产铜油,茶油,木材等山货。抗战军兴,桐油外销受阻,油价暴跌,必然会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且山高林密,历来匪患最重。细问根由,除生活贫寒,底层保甲抽丁也太过频繁,几乎每月抽,五男四丁,除了抽走的,就是逃上山了,聚众成匪,以至情况越来越严重。此次我们从此途经过,也是一路心惊胆战,幸而有惊无险。

抗战伊始,边区闭塞,好多民众尚处蒙昧状态,需得启迪心智。因此每到一处,旅行团成员总要给当地学生和乡民做一些抗战宣传的演讲。从国外留洋归来的曾昭抡教授,学贯中西,为人洒脱不羁,化学是他的专业,更是戴着一个防毒面具,只要有机会都要给民众演示一下如何操作使用,防患于未然。

此地女子贫苦耐劳,赤脚缠头,身体强健,多能负重,承担起生活的重体力活,而男子却养尊处优。湘西多苗汉杂居,以苗人更甚,沿路苗民,多有汉化。但深山里的苗民从不与外人接触,谓之为生苗。清代以来对苗人的民族政策一直以压制杀伐为主,长期以来导致当地苗人经济萧条,和汉人彼此提防冷漠。民国以来,关系渐见缓解,但真要消除隔阂,彼此融洽还需以时日,当逢此国难民危之时,各族人民,更应该团结一致,共抵外辱。    

 

休养了几天,因为雪天路滑,也为了节省时间,学校找来几辆汽车,终于再次出发积雪尚未融化,山路崎岖,汽车沿着山谷盘旋前进,一路小心行驶,到达晃县,此处与贵州接壤。山里耕地少,出产桐油和蓝靛。城西有水银矿,雇工500余人,月产水银6000余斤。田地灌溉多有水车碾房,民风较淳厚,乡民生活贫寒。因为生活需要劳动力,男子十一二岁就成亲,且流行小丈夫娶大妻子,妻子总要大上七八岁。

这一天正逢乡民的赶集日,男女老少,肩挑手提,背篓里满载着土产而来贸易。集上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热闹无比。

划船过潕水,便是我们投宿的旅舍。天气晴朗,惠风和畅,潕水清澈见底,同学有去爬山划船的,也有洗浴涤衣。我脱衣入水,彻底洗去了连日以来的疲惫。浴后,洗罢衣服,平摊在河滩浅石上晾晒,把身子舒展在河滩边的草地上,欣赏两岸风景,这时发现闻一多先生正在水边写生画画。这一路风景优美,先生全程跟着我们一起步行,好多次拒绝了团长让他跟随行李车休息的美意。先生一路行走,一路指导着队友收集了不少当地的民谣山歌,逢风景优美处,又收获了很多的速写绘画。

清晨微雨中,旅行团告别了晃县,又开始了我们的步行之旅。很快进入贵州境内,到达玉屏,公路两侧多有煤矿,煤层裸露,可惜无人开采。

入城以后收到了该县中心小学学生的列队欢迎,县政府还张贴了迎接我团的标语,真是令人心里温暖无比。进入黔境以后,公路上时有武装保安人员为我们巡逻护卫,这是来自黔省政府的关照。

玉屏城窄房破,商业不旺,当地盛产竹箫,闻名全国。本地特有的石竹,质地坚硬,竹身均匀可爱,竹节距离特长,手制工艺精湛,精雕细琢,雕刻诗词山水典雅工整,精致美观,不露俗套。我精心选购了雌雄双箫,雌箫音高,雄箫音较低,刻上我们俩的名字,期待着两人合奏之时。

未完待续......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58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小说连载(一)】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一)】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 【编者按】人的思想观念总是参差不齐的,有的人血战疆场,报效国家,有的人卖国求荣,充当汉奸;有的人勤俭持家,周济乡亲,有的人偷盗成性,无恶不作...

【小说连载(二)】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二)】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3现在,二妈早已魂飞魄散,从出事到现在已有三四个时辰,她仍然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目光呆板,语无伦次,举止失常。显然,她是被吓傻了...

【小说连载(三)】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三)】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5卢大先生的丧事办得很快,也很庄重,一切按照宗法礼仪的规程进行。出殡那天,白幡黑幔,哀乐残锣,气氛低沉哀婉。十里八乡来为他送葬的人...

【小说连载(四)】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四)】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7吉生十八岁了。启蒙时读过私塾,在读完《大学》和《中庸》之后,感到索然无趣,就再不愿去见那位严厉的学究先生。父亲和母亲为这事急过好...

【小说连载(七)】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七)】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13吉生有很久没有回过卢庄,卢家也很久没有得到过他的信音。隆生曾让胡叔派人四处打探,都是如石沉大海。乡里人甚至连家里的人都忘记了他...

【小说连载(十四)】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十四)】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27卢庄东北的鬼子据点又要开始重修,这次鬼子将卢庄的成年男子都抓过去日以继夜地修建。据说他们还要在去县城的中间建一条大大的篱笆墙,...